APP下载

当数学课变成了体育课

2022-11-11满慧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数学素养

满慧

[摘 要]小学体育与数学的跨学科结合与协同,不但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理解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蛙跳、排队等体育课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学生就能够在跑、跳、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与体育;数学素养;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3-0026-0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教育儿童,第一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上年龄比较小,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笔者尝试将数学和体育融合,带着学生在跑、跳、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

一、学蛙跳,建立正确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数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但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数感比较弱。因此,为了使得一年级的学生能对20以内数的大小有敏锐的认识,并知道数字之间的关联,笔者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学蛙跳”的教学活动。

【学蛙跳】地面上有从一排0到13的数字,按照以下要求学青蛙跳:

1.按照课件所示(略),从0开始一格一格地跳,边跳边想下一个要跳的数字是几。

2.按照课件所示(略),从0开始两格两格地跳,边跳边想下一个要跳的数字是几。

3.按照课件所示(略),从0开始每三格跨一大步,跨之前想一想每次应该跨到数字几。

学生有秩序地进行分组活动(如图1)。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学生汇报每次跳到几,分别是怎样想的。

思考题:(1)如果从10开始,每次跳2格,往回跳,每次应该跳到几?如果从10开始往回跨步,每次跨3格,每次应该跨到几?

(2)如果不跳,只是动脑思考,大家能想出来吗?在小组内交流。

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学生亲自跳跃之后,对2个2个、3个3个、5个5个地数数都有了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跳跃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下一个要跳到的数字是几的思维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精准的数感得以形成,同时,学生对20以内的数数有了敏锐的感知,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排排队,获取综合应用的能力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故只有综合运用才能解决数学或是生活中的问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知识,但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解决排队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感到很困难。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全面的认知,笔者设计了“排排队”的教学活动:

【排排队】第一组题目:小明所在的班级在上体育课。(1)小明数了数,他这一队从前往后数,他排第六;从后往前数,他排第三。请问这一队一共有(    )人。

(2)小兰也数了数,她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2个人,这一队一共有(    )人。

(3)小红也数了数,她这一队一共有10人,从左边数,丽丽排第4;从右边数,军军排第3。请问:丽丽和军军之间有(    )人。

请第1组的组长安排第1组的队员按要求排队,并讲解第(1)题。

请第2组的组长安排第2组的队员按要求排队,并讲解第(2)题。

请第3组的组长安排第3组的队员按要求排队,并讲解第(3)题。

第二组题目:小兰和他们组的每个人都拍了一张照片,一共拍了9张,请问这个小组一共有(    )人;王老师和第一组(共10人)的每个学生都拍了一张照片,王老师一共拍了(    )次照片。

請第4组的同学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排队,再观察,后思考,对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建立正确的关系网,进而为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苹果进圈,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习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与他人合作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年级的学生对按照一定的个数分物品,尤其是有剩余的情况往往掌握得不好。对此,笔者设计了“苹果进圈”的教学活动。

【苹果进圈】请每个组的10位学生扮演10个苹果,排成一排,距离他们30米远的地方有几个“盘子”(椭圆圈,如图2),请每个组的学生听题后按要求跑进“盘子”。

(1) 每2个苹果装一个盘子,可以装几个盘子?

第1组学生跑进了5个“盘子”,没有剩余。

(2) 每3个苹果装一个盘子,可以装几个盘子?还剩几个?

第2组学生跑进了3个“盘子”,还剩1人。

(3) 每4个苹果装一个盘子,可以装几个盘子?还剩几个?

第3组学生跑进了2个“盘子”,还剩2人。

(4) 每5个苹果装一个盘子,可以装几个盘子?

第4组学生跑进了2个“盘子”,没有剩余。

最后,教师请学生将刚才的活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面对实际情况时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并和同伴协作解决问题,逐步学会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维。

四、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有学习上的困难时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将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点的学习设计成体育活动的形式。这是笔者的一种创造性尝试。事实证明,这样的数学课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有益处的。

1.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有研究表明,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也相对较弱。一边进行全身运动,一边进行数学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训练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上、书桌前。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一听周五的数学课在体育馆上,都很激动,也很期待,到了周五都穿上了运动裤和运动鞋。排好队进入体育馆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都十分感兴趣,当笔者播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时,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学生在“学蛙跳”的活动中,边数边跳,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井然有序,学生跳完一次还要求跳第二次。

在学生跳完之后,笔者引导他们思考“在不跳的情况下,还能不能解决问题”时,学生的脑中已经有了刚才蛙跳的表象,再加上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他们都很愿意回答问题。

2.学生逐步实现“日常思维”向“数学思维”的转化,养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日常思维”结构中,基本上不存在“元认知”,与“数学思维”相比,“日常思维”具有重复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他们遇到数学问题不会想着创造性地解决,而是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旧知去尝试,满足于经验层面。本节课中的“排队照相”活动源自于教材71页的思考题“小红和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合照一次,一共照了9次。小组里一共有(    )人”。全班有近一半的学生填了“9人”。可见,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运用的就是日常思维——和9个人照相当然就有9人。笔者在这节课上通过排队后挑选1人与其余9人依次照相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就会发现不能漏了小红。解决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变换的题目就是促进学生利用具体的场景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3.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是数学教育者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不久,往往不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利用好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而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更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蘋果进圈”的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每几个为一组(一份),知道10里包含几个2、几个3、几个4……后还剩余几,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找到正确的位置,明白了生活中按一定的要求分水果、分小棒都包含着数学知识,从而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指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多学习、勤思考,多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透。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Z2):35-42.

[2] 王国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数学素养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浅析中职数学教学渗入数学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