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东河印制公司
2022-11-11何广华
● 何广华 李 航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隐藏在四川广元深山中的中国人民银行造币厂——东河印制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印钞厂、战备厂,全国唯一一家集印钞、钞票纸生产、贵金属提炼、供水发电、印刷机械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多专业、多门类的大型综合企业,也是当时全国最权威、最大面值及最大印钞量的印钞机构联合体。北京、上海、沈阳印钞厂的纸张从分、角、元以及后续的50元、100元的纸张都是由这家企业供应的。
旺苍建起造币厂
1965年,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向“大三线”迁移工厂的备战行动。鉴于印钞造币的重要性和机密性,新建造币厂迫在眉睫。依据“靠山、靠水、隐蔽”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原则,四川旺苍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淳朴的民风,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同年秋天,一支由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的勘查队,从陕西南郑县悄然翻越横跨川陕两省的米仓山,进入四川北部山区。他们所勘测、选址和将要建设的企业,是一家既不生产军用产品,也不生产民用产品的国家一级保密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造币厂。
最终,勘查队选定了地处米仓山南麓、东河边上的四川旺苍县孙家坝作为企业地址,经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会审后上报国务院,获批开建东河印制公司,列入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西南地区重点建设工程、攻坚战项目工程。东河印制公司与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设置的造币厂相距仅8千米。东河印制公司建设初期,上海造币公司机械制造车间、沈阳造币公司造币冶炼车间整体搬迁入川。各家印钞、造币、造纸企业也择优挑选生产骨干、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力支援东河印制公司的建设。来自北京、上海、沈阳、成都、保定等大中城市的建设者,齐聚大巴山下,成为后来在人民银行系统有口皆碑的第一代“东河人”。公司所属各企业的定点、设计和兴建,贯彻“靠山、靠水、隐蔽”“不占良田好土”和“先生产、后生活”的建厂原则。
1965年秋,为旺苍造币厂(东河印制公司)创业的三线建设者,背着简单的行李,穿过旺苍红军城,走出龙潭巷街口,前往建厂工地
孙家坝虽名为“坝”,但平坦不过三分地,当地人常用“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来描述这里的自然环境。加之物资供应困难重重,建设者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们发扬红军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披星辰迎夕阳,住干打垒啃干粮,肩扛手推修公路,翻山越岭架电线。1966年5月4日,绵延数千米的工地上,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东河印制公司开始破土动工,开山铺路,平沟建厂,进入大规模基本建设时期。基本建设是边设计、边施工,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交叉进行,充分利用当时有限的条件,开展建厂大会战。公司所属的热电厂、造纸厂、熔炼厂、印刷厂以及医院、学校、球场、俱乐部等附属设施,在东河之畔的三沟两坝同时开建。
按照一般战争形态,一旦有外敌入侵,敌方必然会竭力破坏入侵国的财政体制和货币体系,使该国的后勤保障和战时民生陷入严重混乱甚至崩溃。为此,财政体制必须要有应对规划。就当时形势看,地处北京、沈阳、上海等一线地区的印钞厂如果遭受敌人的轰炸损毁,政府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货币供给,以备战时之需,保证市场、社会的稳定。东河印制公司就肩负着这个神圣的战略使命。
东河印制公司的产品是国家法定货币——人民币。公司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发电、造纸、印刷、熔炼等工作都是自己完成,而且严格保密;解放军派驻4个排的兵力负责警卫、安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东河印制公司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钞票印制的传说。
东河印制公司厂址的建设期为3年,时间相当紧迫,而且建设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包括每一颗螺丝钉都要外运进来。孙家坝不通火车,所有到东河印制公司的人员和物资,都是通过宝成铁路运送到离旺苍最近的白水火车站,再转运到孙家坝。
宝成铁路是当时四川北上出入的唯一铁路通道,运输极其繁忙,列车很难保证准点。白水火车站1天24小时的任何时段,只要有列车停靠,必定有去往东河印制公司的人员或物资。时任东河印制公司筹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贺晓初下令,凡是来东河印制公司的人员和物资,到了白水站立即转运,不得停留。
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但东河印制公司全面投产期只比原计划推迟了2年零3个月。
当年,当地老百姓把全国各地赴旺苍参加建设“大三线”的人统称为“北京来的工人”。他们对“北京来的工人”怎样建房感到十分好奇,纷纷自发地前来观看。
据东河印制公司老工人孙先行回忆,他是在1966年,也就是东河印制公司进入大规模基本建设时期作为合同工被招进去的,刚进去时主要是搞基建。公司总部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毛河坝,搞基建非常苦,大家都是住在竹子和牛毛毡搭建的棚子里。后来他被分配到公司总部当水电工。即便是非生产单位,管理制度也非常严格,如职工不得打听公司下属各厂的生产情况,进出公司要向门卫出示出入证等。他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27元,隔段时间能领到一套崭新的工作服。至于公司所属各分厂到底生产什么,他也不知道。
曾任旺苍东河镇宋水社区副书记的高学先告诉笔者,他16岁的时候在东河印制公司做过零工,每天能拿到3元钱;闲暇之余在河里钓鱼卖给工人,一串也能卖几毛钱。在那个年月,东河印制公司给周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显著变化。最多的时候这里有4000多名工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时这里的老百姓日子很好过。
当地的杨大爷分享给笔者一件有趣的事。修建东河印制公司那会儿,他老家就在白水公社的公路边上,公路上一天到晚跑的都是东河印制公司的大“解放”牌卡车。他老伴家在山上,那时不通电,当年就是为了看汽车,看晚上把黑夜照得很远很亮的汽车灯,他俩才相识相恋成为一家人的。杨大爷回味着甜蜜中的酸楚:“山里的女子哈(傻)哟,为了天天看汽车,彩礼都没要就嫁人了。要是喊拿彩礼,我哪里拿得出来哟!”
铸金熔银造币的火红年代
1969年,经过3年时间的“大会战”,东河印制公司的基建基本完成,整个厂区规模宏大,占地约80万平方米,分散在“两沟三坝”之间,由4个分厂、总部机关及金库组成。鼎盛时期,工厂共有职工4000多人,产值达1个多亿。公司所属4个企业分布在广(元)旺(苍)公路沿线的黄家坝、蒲家沟、卢家坝、长滩坝、孙家坝,距成都市450千米,距宝成铁路干线67千米,企业与企业之间最远距离为33千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东河人过着外人羡慕的生活。公司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每个分厂都有商店、食堂、游泳池(澡堂)、幼儿园、中小学、医院、招待所、电影院(礼堂)和灯光球场等,其中,冰棍厂的雪糕最出名。家属宿舍就有77栋计95万平方米。总部还建有高中及大专班。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瓶装啤酒、桶装啤酒供应,夏天卢家坝河里都是穿泳装的游泳者。
1969年10月,505厂一号机组发电成功;1970年3月,503厂贵金属精炼提纯一次成功;1970年7月,502厂钞纸生产一次性试车成功。至此,东河印钞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从短绒棉投料到钞券出厂的全部建设和安装调试,每一个工厂、每一个车间,都进入全面待产阶段,只待国家下达生产指令。1972年,东河印制公司全面投产,正式进入国家金融运转体系。
东河印制公司在旺苍县扎根28年,累计印制人民币钞券7个品种、援外钞券7个品种、国库券3个品种,共138.213亿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中的伍圆、贰圆、拾圆券就是由东河印制公司印制的。1985年,东河印制公司又接印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拾圆券。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发行,1990年结束发行,2000年停止流通。
在防伪技术上,东河印制公司不断攻坚克难。1972年,东河印制公司生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的固定水印和满版水印两种钞纸,分别用于伍圆券和贰圆券的印制。1985年,东河印制公司使用加装了防伪安全线的满版水印钞纸,用以印制拾圆券人民币,大大提高了伪造的难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第四套人民币增加50元、100元两个大面额。考虑到大面额的防伪,人民银行决定在第四套人民币中采用固定人像水印钞票纸,相比第三套的“大团结”拾圆钞,难度高出很多。这是一个全新课题。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钞票纸生产方,东河印制公司502厂承担了这一项目,但要生产固定人像水印钞票纸,首先要有水印原版,原版雕刻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人像要轮廓准确,层次丰富,人像的神韵特别难把握。502厂成立了项目组,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在1987年4月获得成功。成品不仅有线条感,还有清晰的明暗层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20世纪80年代末,50元、100元面值钞票新的防伪手段——防伪油墨和全埋式安全线诞生。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没有资料和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502厂项目组曾走过很多弯路。据当年参与该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回忆,最早的安全线叫90线,但很快就废弃使用了,原因是很多人认为钞票里面的线值钱,就抽出来卖钱,造成大量人民币被损坏。项目组针对这种情况又研究出96线,在线外加层胶,解决了被抽的问题,但96线又导致安全线过厚,纸张不平整。项目组多次反复试验后,终于研发出全埋式金属安全线,运用到1990版50元和100元上,为我国制钞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作出贡献。
在其他方面,东河印制公司也取得喜人的成绩。1976年,东河印制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72型胶凹联合印钞机总装成功,被东河人誉为“争气机”。72型印钞机的技术含量达到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水平,成为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生产的主力机型。1978年该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东河印制公司502厂(钞票纸厂)旧貌
1977年9月,为纪念毛主席逝世1周年,东河印制公司承印了特制雕刻版《献给毛主席纪念堂》。
1986年,82型印钞机研制成功。
1991年3月,东河印制公司成功生产出带安全线的钞票纸,成为第四套人民币1990版50元钞和100元钞用纸。
矢志书写钞纸传奇
东河印制公司502厂、四川东河钞票纸厂是江苏昆山钞票纸厂的前身。
502厂于1967年开始建设,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500吨印钞纸。造纸是印钞的基础性环节,产品质量容不得马虎。这个项目由第一轻工业部北京轻工业设计院参照保定钞票纸厂经验,完成钞票纸的生产工程设计工作。
1970年2月至1971年3月,502厂安装机器设备64台,关键设备是法国生产的,安装完毕之后,经过检查、调试、验收,具备了生产条件,顺利建成投产。
502厂主要生产设备由国外引进,但通过多年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生产产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原设计能力。1998年,502厂迁至江苏昆山市,更名为昆山钞票纸厂,1999年1月进入规模试生产,2000年7月通过国家项目验收,开始正式生产,成为专业生产国家钞票纸及高级证券纸的大型国有企业。
承印中国首支股票票证
1980年12月,东河印制公司设计并承印中国首支股票票证。
早在1979年12月底,成都市领导班子开会研究修建一个反映成都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展览窗口,由成都市经委的陈良平处长具体负责。不久,陈良平给成都市委写报告,建议利用股票集资方式修建展览窗口。
1980年4月2日,成都市委作出关于筹建成都市工业产品展销股份公司的批复(由于当时懂股份制的人不多,将股份有限公司写成了“股分公司”)。5月23日,陈良平给成都市人民政府写报告,提出具体方案是:每股1万元,多入股不限,入股自愿,按股金计发股票,净利润根据投资比例进行分红。6月11日,关于建立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的请示报告得到成都市政府的批复,其业务范围不仅包含产品展销,还扩大到信托范围。
1980年12月15日,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颁布公司章程,规定股票每股面值1万元,不得在市场上买卖或抵押债券。公司随后组建股票筹资6人小组。经过测算,建一幢20层高的大楼需2000万元。陈良平找到有关企业集资,承诺每年按银行利息给企业分红,并带领这些企业去全国各地推销产品,以便取得良好的信誉。这些企业答应集资,但是集资后,企业负责人提出:我们出资几十万,你们就开个收据,怎么行啊。陈良平也觉得只给集资人一张收据不合适,只能印刷股票票证,但股票票证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陈良平找到东河印制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宝善咨询,孙宝善也没有见过股票票证什么样。陈良平让他按照人民币的样子自行设计。东河印制公司就比照人民币的样子展开想象,设计了一张股票票证。
1980年12月底,东河印制公司免费开机印刷了2000张股票票证,每张面值1万元,总值2000万元。
1993年,东河印制公司因“三线”调整搬迁,结束了它在旺苍印制人民币等钞券的历史使命。随着国家乙级一类保密单位牌匾的摘除,东河印制公司渐渐褪去了它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