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43在老年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11-11黄兴玉苏琳凌王世飞
黄兴玉,饶 澄,苏琳凌,李 欢,王世飞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贵州 遵义 563099)
老年性聋(Presbycusis)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听力逐渐减退的现象,多表现为双耳听力的对称性感音神经性高频下降[1-2]。在中国,该病是第二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非致病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老年性聋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降低可能与耳蜗带状突触病变有关,耳蜗带状突触病变主要影响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间联系,降低神经纤维自发放电率,受影响神经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率降低[3]。人类颞骨标本解剖学研究示随年龄增长,每IHC突触比由约13.3降至2.0[4]。同时,有研究证明,确定内毛细胞-突触功能障碍是老年性耳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骤降的主因[5]。Liu对大鼠出生后耳蜗发育过程中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认为Cx43可能是耳蜗带状突触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6],近年来,有个别报道在老年性聋鼠模型中检测到了Cx43蛋白的表达降低[7],说明Cx43与老年性聋可能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水平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观察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的变化,研究Cx43蛋白表达变化与耳蜗带状突触老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二者在老年性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C57BL/6J 雄性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实验前检查外耳道,排除中耳炎及其他外耳道异常。选取16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作6只为老年组。将12只3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D-gal拟老年性聋模型鼠组采用经典D-gal衰老模型制造方法,每天颈背皮下注射5% D-gal 500 mg/kg,注射时长为8周,对照组每天颈背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时长为8周。小鼠被安置在可自由进入标准实验室内,进食、水的可控驯化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已获遵义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KLLY(A)-2021-131)。
1.2 主要仪器 酶标仪(Rayto,美国);垂直蛋白电泳装置(天能公司,中国);凝胶成像仪(Vilber公司,法国);场发射扫描电镜(HITACHI,日本)。
1.3 主要试剂 电泳液、ECL化学发光试剂、梯度酒精、2%四氧化锇溶液、2.5%戊二醛溶液、Bicin Choninic Acid蛋白定量试剂盒(碧云天公司,中国);兔抗鼠Cx43/GJA1多克隆抗体(abcam公司);SDS-PAGE凝胶(碧云天公司,中国);Mouse GJA1 / CX43 / Connexin 43 (Sandwich ELISA) ELISA Kit(LSBio,美国);蛋白裂解液(碧云天公司,中国);单宁酸,HRP标记山羊抗兔二抗(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1.4 D-gal老年聋模型鼠的构建 选用耳廓反应灵敏,鼓膜完整,ABR阈值在正常听力级的健康雄性3月龄C57BL/6小鼠造模。为检验D-gal造模是否成功,本实验采取测量造模前后听觉脑干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以验证造模效果。
1.5 小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在声电屏蔽室内进行,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小鼠采用戊巴比妥钠联合盐酸西拉嗪进行麻醉。麻醉满意后开始测试ABR阈值,纯音给声(持续时间5 ms,21次/s),测试频率为4,8,16,24、32 kHz,声强区间为20~90 dB SPL,ABR记录并做1 024次平均,阈值由ABR Ⅰ,Ⅲ和Ⅴ波变化情况综合确定。
1.6 耳蜗标本采集 取各组小鼠,全麻后( 2%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为 50 mg/kg)在显微镜下,将小鼠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断头处死动物,相应组依次取出听泡后,去除多余组织,打开听泡,将耳蜗进行分离,采集标本后,用4 ℃生理盐水洗净耳蜗样本,并将样本(耳蜗) 置入-80 ℃冰箱中进行保存。
1.7 扫描电镜观察 各组各取两个听泡,暴露耳蜗,显微镜下刺破蜗顶和圆窗膜,置于2.5%戊二醛中充分固定48 h,在2.5%戊二醛溶液中剥除耳蜗骨质、血管纹、支持韧带、前庭膜及盖膜,剪取基底膜,置于2.5%戊二醛中继续固定,随后置于2%四氧化锇溶液及单宁酸溶液中继续固定和增加导电性,梯度酒精脱水,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
1.8 Western blot法测定耳蜗Cx43蛋白表达水平 收集各组小鼠基底膜置于EP管中剪碎,加入蛋白裂解液充分裂解,离心后取上清,BCA法测蛋白浓度后加缓冲液,煮沸变性,经电泳、转膜、封闭后依次孵化β-actin一抗、Cx43一抗(1∶100 0)、二抗(1∶200 00),滤纸沥吸干,滴ECL发光液,凝胶成像仪拍照。
1.9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耳蜗Cx43蛋白表达水平 收集各组小鼠基底膜置于EP管中剪碎,加入蛋白裂解液充分裂解,离心后取上清,BCA法测蛋白浓度后常规处理,取上清液待测定。标准品溶液于待测样品按1∶1至1∶32梯度稀释。37 ℃温育90 min。待测,加入100 μL1x Biotinylated Detection Antibody,孵育,清洗。最后1次洗涤后,抽吸以除去任何剩余的洗涤缓冲液,加入100 μL 1x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孵育,清洗5次。加入TMB底物溶液,孵育,避光检测至最佳显色效果。加停止反应液,用450 nm酶标仪测定每孔的光密度(OD值)。
1.10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差异者进一步采用LSD行两两比较,耳蜗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耳蜗带状突触宽度以及ABR阈值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R阈值 对3组小鼠听觉脑干电位ABR 阈值进行比较(见图1、2)。与对照组的正常范围的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相比,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的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之间比较的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无统计学差异。
图1 3组小鼠听觉脑干电位 ABR 阈值
**:与对照组相比,P<0.01,n=6。图2 3组小鼠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均值
2.2 耳蜗带状突触扫描电镜观察 通过电镜观察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相较于对照组,老年组和D-gal组耳蜗带状突触宽度明显缩小(P<0.05,见图3)。
A:对照组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电镜图;B:老年组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电镜图;C:D-gal 组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电镜图;D:小鼠耳蜗带状突触宽度;**、***: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01,n=3。图3 小鼠耳蜗带状突触扫描电镜
2.3 耳蜗Cx43蛋白表达 通过WB对3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见图4)。相较于对照组,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的耳蜗Cx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P<0.05,n=3。图4 WB检测3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
通过Elisa对3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见图5)。相较于对照组,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的耳蜗Cx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P<0.001,n=6。图5 Elisa检测3组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
2.4 Cx43蛋白表达与ABR阈值 3组小鼠的耳蜗Cx43蛋白表达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之间具有相关性(r=0.74,P<0.001),在老年聋小鼠及D-gal模型鼠中,与对照组相比,Cx43蛋白表达降低,ABR阈值升高(见图6)。
图6 耳蜗Cx43蛋白表达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的相关性分析
2.5 Cx43蛋白表达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 3组小鼠的耳蜗Cx43蛋白表达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之间具有相关性(r=0.83,P<0.001),在老年聋小鼠及D-gal模型鼠中,和对照组相比,Cx43蛋白表达降低,带状突触宽度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7)。
图7 耳蜗Cx43蛋白表达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聋的发病率呈逐年急剧增涨趋势,需予以高度重视[8],目前,关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研究假说:胞间交流障碍、血供障碍、炎症因子风暴以及神经-突触结构异常等[9-11]。既往研究认为耳蜗微循环障碍是老年性聋发病的主要机理,但其无法解释为何部分耳蜗血供正常的患者却发生了老年性聋。
而最新国内外研究提示,耳蜗带状突触结构老化可能是老年性聋发病的更关键因素[12]。带状突触(Ribbonsynapse,RS)是声音信号传递至中枢所经过的最起始的突触结构,也是信息传导以及释放的关键位点,可使声音信号能够瞬时、高保真并持续性的从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传入相连接的听觉纤维,耳蜗毛细胞将声音刺激转换为生物电信号,对声音的编码以及听力的维持拥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3-15]。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小鼠逐渐衰老,带状突触的形态结构以及数量都将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6-17]。 本研究中,老年组和D-gal组的脑干电位ABR阈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则明显缩小,说明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带状突触也开始逐渐老化,听力阈值增高,进一步提示耳蜗带状突触老化可能是老年性聋的关键发病机制。
连接蛋白 43(Connexin43,Cx43) 是由 GJA1 基因所编码,在耳蜗组织(血管纹、皮质器、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的支持细胞以及前庭感觉的上皮等)中广泛表达,是听觉感受器官空间三维排列的基础[18]。有报道称,在部分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可见Cx43突变,可能是因为Cx43蛋白表达异常干扰重要的耳蜗信号、毛细胞的功能和可能的营养供应,进而导致耳聋[19]。动物实验中,常在老年性聋小鼠模型中检测到Cx43表达的降低,提示Cx43的低表达与老年聋性的发病密切相关[20]。Si等[21]在D-gal 致衰老模型豚鼠中,测得耳蜗螺旋动脉上Cx43 mRNA及Cx43表达低于对照,原代 SMA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同样低于对照。Zhang等[18]研究表明,Cx43蛋白表达下调影响血管纹血管通透性,对内耳血-迷路屏障造成一定影响,造成听力下降。本研究通过WB和Elisa实验对小鼠耳蜗Cx43蛋白表达检测,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老年组和D-gal组小鼠的耳蜗Cx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Cx43蛋白表达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之间呈负相关,提示随着耳蜗Cx43蛋白表达降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升高,耳蜗Cx43蛋白可能参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可能对疾病的严重性有一定预测作用。
耳蜗毛细胞带状突触出生时即已存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和完善,听觉发生与带状突触成熟时间高度吻合,表明成熟带状突触的形成可能是听觉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21]。有研究证明,老年性耳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降低与耳蜗突触病变有关,耳蜗突触病变参与了老年人听觉通路的退化,并逐渐从耳蜗发展并扩散到听觉神经[16]。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即随着带状突触的老化,听力阈值增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Cx43蛋白在老年小鼠及D-gal老年聋模型鼠的耳蜗中表达降低,同时出现耳蜗带状突触宽度的降低及ABR阈值的升高。提示Cx43蛋白含量会引起耳蜗带状突触发生形态变化,其含量的下降参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发现Cx43蛋白在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Cx43蛋白的表达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呈正相关,而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x43蛋白可能通过介导耳蜗带状突触老化参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不仅为解释老年性聋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方向,同时为老年性聋的防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及思路,但对于小鼠各生命周期中Cx43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还需另行实验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