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的自然之美—解读《山居秋暝》

2022-11-11常小苏山西省阳城县实验小学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山居山林王维

⊙ 常小苏(山西省阳城县实验小学)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王维,他的一生创作出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唐诗,精通诗书琴画,他的诗画作品著称于开元、天宝间,当时的文学家李豫称他为“天下文宗”,可见他的文学水平之高。同时,他还有“诗佛”的称号,认真品读他的诗歌,能够帮助我们参禅悟理,所以世人都说他的诗歌里面充满着禅意和哲学。但是今天,笔者另辟蹊径,没有从禅意的角度来展开分析,而是立足于乡村生活的角度去展开分析,让我们现今所处的这种钢筋水泥包裹着的社会多一点灵性和自然的回归,也让我们每一个同学体会这种原始的自然的美,这也算是一种别致的生活体验。

一、诗歌原文与题解

(一)原文

山居秋暝

⊙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题解

“山居秋暝”中的“山居”,从表面的意思来看,是“山中居住的房子”,其实就是王维从官场退隐之后在深山修建的别墅,点明了诗歌地点。这里不妨联系一下作者晚年的生活印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富于进取精神的王维看到贤明的宰相张九龄都被奸臣李林甫集团排挤罢官,而唐玄宗本人也对政事日渐荒废,朝廷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李林甫的手中,他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一时间,一些正义的、有责任心的大臣受到了排挤。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维对官场政治的热情开始冷淡,所以本诗写于“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晚期,作者也开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秋”点明了当时所处的季节;“暝”,是指“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是写作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在山居所看见的自然景物。但在文学作品中,“秋”和“傍晚”都隐喻着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所以无疑地,这首诗歌,就有着隐隐约约的“劝人归隐山水田园”的思想倾向。但这首诗歌又不同于那种消极无为的生活态度,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诗歌内容赏析(借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一)首联——空旷山野的清新自然

首联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者开篇第一句就显得非常独特,实景切入,直破主题:山野里面刚刚经历了一场秋雨的洗礼,树叶上的尘土被洗去了厚厚的泥土,也冲刷着连日以来的沉闷;这时候晚风徐徐吹来,吹走了下雨前的黑云,整个天空显得非常清新和明晰,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雨水的气息,显得更加爽朗,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让人倍感舒适和自由,让人心驰神往。首联中的“空”耐人寻味,“空”这个字代表什么也没有,但是它却与“山”合在一起,那么这个“空”既可以是寂静的山村当中,也可以是空旷的山林里面,这里幽静深远,充斥着闲适的气息。另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晚年的追求,这种山林人迹罕至,空明洁净,而且清幽绝尘,正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又联系作者对“佛”的向往,这里的“空”也有虚空的意义,作者在《鸟鸣涧》中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鹿柴》中,作者也吟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里的“空”让人联想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和幽寂,一下子顿觉多了一份敬畏自然之意。

(二)颔联——动静结合的灵性自然

颔联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明月当空照,月光洒在茂密的松林之中,让本该回归黑暗的山林多了一份灵性的光芒;而清冽的山泉,潺潺细流,倾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条洁白无瑕的白绢挂在山石之间,闪闪发光。和王维《献始兴公》所说的一样:“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这月下的青松和石上的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暗指自己品格的高尚,在黑暗的仕途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不被污染,坚持自己的禀性。从写景的角度来分析,颔联的前半句是静态的描写,后半句是动态的描写,看起来随意洒脱,但展现得动人又自然,作者以最传神的字眼“照”“流”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将自然环境活泼的生态,洋溢的情趣,弥漫着诗情画意的气息,充满宁静而又极富运动感的生命力的美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这是作者对风光旖旎的田园生活的无尽向往。

(三)颈联——超凡脱俗的生活自然

颈联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人生于世,在物质上总是追求无穷无尽,但是细心一想,又有谁能够事事如愿呢?生活中的我们不过是大自然中平凡的一员。在《山居秋暝》中也是一样,颈联描写的就是一种平凡的生活方式,这是古往今来很多文人所期望的,如陶渊明,如谢灵运。“竹喧归浣女”说的是秋天幽静的竹林里面,风吹动着竹林,竹林“沙沙”作响,在幽静的山林中不断地回响,让人留恋其中。除了竹林的声音,更有洗衣服的女孩子洗完衣服后回来的声音,这种嬉戏、相互追逐的清朗的声音的描写,实则是女孩子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渔民们在荷塘里面捕鱼的动态场面描写:渔民们驾驶着轻巧的小船,拨开一朵又一朵的莲花,在飘着缕缕清香的荷塘中捕鱼,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渔舟唱晚”的幽静画面中。这种场面的描写,在作者的眼中,甚至在我们的眼中,是何等超凡脱俗。这里的生活是宁静的,是自然的,是原始的,既没有单纯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也没有刻意去宣扬,去描绘,一切都是源自生活的自然。此联中的青松、翠竹、青莲与上联的泉水交相辉映,这些意象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活环境。浣女归歌和渔舟唱晚,这种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呼唤,既不失真实描绘,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尾联——洒脱乐观的人生自然

尾联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世人总是咏叹春天的美好,冰雪初融、百花争艳、青青草香、春雨细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春天景色的无限风光。历朝历代不乏这样的歌颂春天的诗句,白居易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孟浩然也吟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连现实主义诗人也高唱“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但是,秋呢?所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扫落叶,秋季象征着萧瑟、荒凉。但是在作者的心中,这些春天盛开的花朵该凋谢就凋谢吧(随意春芳歇),让风吹散它们,回归自然,正如陆游所说的那样“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些花也象征着自己,作者曾经也为这个国家倾注了自己半辈子的心血,现在到了秋季(人生的晚年)可以付诸“笑谈中”。诗歌的最后,作者一反《楚辞·招隐士》所说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说法,诗人认为“山中”总比“朝中”好,这里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不但可以远离官场的污浊,而且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所以作者借此就决然归隐了,可以看出作者高风亮节、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们常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作者在诗歌中所写的内容深刻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山居秋暝》描绘的是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作者以山村生活的自然美和原始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细细品之,我们反思现在的生活,虽然钢筋水泥宣示着社会的先进和繁荣,但是离原始的自然渐行渐远,青山绿水成为书本上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卷,我们只能从诗人的字里行间去想象、去联想。借着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笔者真切地希望广大同学多一点时间去漫步山林,体味山林的静谧,聆听潺潺溪流的悦耳之音,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原始印记。与君共勉!文

猜你喜欢

山居山林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山居秋暝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富贵山居
山居十首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