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实施“四阶段”的思考与落实
2022-11-11聂竹清
□ 聂竹清
万玮摄
班规能够助力班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但班主任不能幻想着制订了班规,班级管理就一劳永逸了,落实班规还需要班主任不懈努力。
班规理解深化阶段
在推进班规落实之前,班主任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班规。有不少班规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学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及某些事情该怎么做。因此,对于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违纪行为,班主任要重点强调,将班规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具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指出错误行为并演练正确行为,让班规在学生脑中扎根。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案例引入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我曾在班会课中为学生讲述一则新闻:一名学生在骑车上学的途中不小心蹭到路旁的一辆小汽车,车主不在,他就写下一张留言条,说明自己离开的原因,留下联系方式,承诺自己会为此事负责。我让学生评价该生的行为,并找出班规中对应的条款。一番讨论发言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从中领悟到行为背后“诚实守信”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而后,我又引入一个与之相反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剐蹭汽车后扬长而去,即使后来被人查出来也拒不承认。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对第二个案例中的学生都嗤之以鼻,均表示会选择第一个案例中学生的做法。
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可塑性,在对案例对比分析中,学生明白符合班规要求的规范行为,加深对班规的理解,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班规执行强化阶段
学生对班规深入理解之后,班主任要树立班规执行常态化的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班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是要在醒目位置张贴班规。在班级醒目位置悬挂或张贴班规,或组织学生共同设计生动形象、令人喜爱的班规手册,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班规,既能够加强学生对班规的记忆,又能够让学生从班规的制订和设计中获取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维护班级形象的集体荣誉感,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二是举行宣誓仪式。班主任可以举行庄严肃穆的宣誓仪式,让学生在仪式中提升对班规的重视程度,将履行班规视作一件神圣的事情。
三是联系多方力量。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班规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有必要将班规内容告知学生家长,听取家长对班规的建议。
四是定期评估学生行为。班主任要建立定期评估制度,依据班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估。在班规实施的初期,评估周期要短,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评估周期。
班主任也要不断摸索班规设置及应用的优化方案,使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下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发展。
违规处理矫正阶段
在班级管理中,即使班规执行力度再强,也无法避免学生的违纪行为,此时则需要惩戒教育介入,但是班主任在此阶段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突出教育意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教师也难免犯错,更何况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呢。班主任不但要理解违规的必然性,而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后,教师不可盲目地批评、惩罚学生,要多方调查,了解学生违规的具体内容和原因,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教育。
二是指导改进。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错”,而是要矫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能够“改错”。班主任要为学生制订具体的矫正计划,适时提出改进意见。
三是采取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班主任可以表扬遵守班规的学生,以积极强化的方式让规范行为在学生心里扎根;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消极强化的方式让学生远离不良行为。
四是循序渐进。班主任要清晰地认识到,行为矫正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仅依靠一两次惩戒或谈话无法解决问题。班主任要耐心教导学生,多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洞悉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情况改进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监督机制完善阶段
在班规运行进入常态化、持续化阶段之后,就迎来一个问题:如何监督班规的执行?班规落实离不开监督,如果没有监督,班规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在班规推行之后,班主任要积极构建班规监督机制,提升学生的监督意识,有效监督班规落实。
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监督意识。班主任在选定学生作为监督主体时,要规定学生按照班规进行监督,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容易在班级内形成连锁反应,打破监督规则。此外,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也是被监督的对象,让学生监督教师的行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监督意识。
二是岗位监督。班主任可以在指导学生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托岗位实施监督。例如,负责卫生管理的学生监督教室卫生的落实;负责班级图书角管理的学生监督借阅行为,等等。
三是教师监督。这是班级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监督方式,在学生监督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并做出裁决,要注意公平公正,调查清楚真相后再做决定。
班级管理需要班规,而落实班规的过程艰辛而漫长。班主任要用阶段性、系统性思维和科学理论指导班级管理,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