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特征及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诊断价值

2022-11-11王幼娥周喜英王颛婷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腺肌病肌层定量

王幼娥,周喜英,王颛婷

(1.西安高新医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75;2.西电集团医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77)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其病因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子宫肌层,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痛经,但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1-2]。既往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金标准为宫腔镜诊刮术,但由于该方法在非直视状态下进行,存在刮宫不彻底及漏刮等不足,且属于创伤性操作,故这一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3]。因此,临床需求高效、安全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检查方式而受到了临床欢迎。三维超声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发展的诊断技术,其可通过同时对机体进行冠状面、水平面、矢状面扫描后形成立体图像[4-5]。经阴道超声可使探头更近距离接触子宫,有利于获取更清晰的子宫形态、包膜及肌壁情况,且能显示异常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图片清晰度更高[6-7]。临床医师在根据影像图片进行诊断时多受主观影响,缺乏定量分析。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或手术结果分为子宫腺肌病组(n=36)、非子宫腺肌病组(n=44)。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或手术结果确诊者;②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者;③年龄>18岁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无性生活史、绝经者;⑤存在宫腔内节育器者;⑥近半年内存在宫腔手术史者;⑦近3个月内使用过性激素者。子宫腺肌病组36例,年龄20~37岁,平均(30.68±6.73)岁,痛经29例,已育30例,未育6例;非子宫腺肌病组44例,年龄21~40岁,平均(31.24±6.48)岁,痛经35例,已育36例,未育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使用仪器为迈瑞Nuewa R9T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患者取截石位,在阴道探头上涂抹适量耦合剂,再套上避孕套,将其缓慢插入患者阴道,设置经阴道探头频率5~9 MHz,探查患者子宫大小、体积、肌层回声、宫腔结构、子宫前后壁情况。三维超声定量指标测量方法:探头扇面扫查角度120°;脉冲重复频率0.6 kHz;能量4.0 W,使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软件自动生成子宫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流超声参数测量方法:经阴道探头频率5~9 MHz,观察患者血流分布情况,在彩色多普勒模式下测量患者子宫血流超声参数,包括子宫动脉血流量(B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上述三维超声定量指标及血流超声参数的所有数据均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上述超声检查结果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师根据超声结果进行诊断。患者检查后均采集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疾病类型。

1.3 观察指标 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两组患者三维超声定量指标(VI、FI、VFI)、血流超声参数(BFV、RI、PI)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上述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征象比较 36例患者经病理或手术结果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患者类型为局灶性30.56(11/36)、弥漫性69.44%(25/36);超声征象如下:子宫饱满/呈球形13.89%(5/36),子宫增大75.00%(27/36),子宫肌壁不对称性增厚/宫腔线前移或后移27.78%(10/36),肌壁间囊性回声或裂隙状无回声区5.56%(2/36),肌壁线衰减/栅栏状72.22%(26/36),肌层回声增粗不均匀63.89%(23/36),肌层与内膜层分界模糊52.78%(19/36)。

2.2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价值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为83.75%(67/80),灵敏度为86.11%(31/36),特异度为81.82%(36/44),阳性预测值为79.49%(31/39),阴性预测值为87.80%(41/44),见表1。

表1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例)

2.3 两组患者三维超声定量指标比较 子宫腺肌病组VI、FI、VFI水平均高于非子宫腺肌病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三维超声定量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流超声参数指标比较 子宫腺肌病组BFV、PI水平均高于非子宫腺肌病组,RI低于非子宫腺肌病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超声参数指标比较

2.5 VI、FI、VFI、BFV、RI、P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结果显示,VI、FI、VFI、BFV、RI、P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水平均较高(AUC=0.921、0.768、0.842、0.925、0.788、0.805,均P<0.05),见表4(图1)。

图1 VI、FI、VFI、BFV、RI、PI对子宫腺肌病

表4 VI、FI、VFI、BFV、RI、P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病是一类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的妇科疾病,其发病可能与人工流产或分娩等造成的子宫损伤、持续性高雌激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近年来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及身体健康[8-9]。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逐渐倾向于选择保留生育能力或器官的治疗方案[10-11]。由于不同类型的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方法亦存在差异,故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判断,以期明确治疗方案。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具备不受患者体型、后位子宫、盆腔气体干扰的优势,能直观且清晰的获取子宫肌层图像[12]。在二维超声上发展而出的三维超声则有效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能提供患者多个方位的图像,还能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血管分布特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且经阴道三维超声具备操作简单、无创伤的优势,更易被患者耐受[13-14]。

子宫腺肌病可根据其生长特点分为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及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前者指患者的子宫肌层内局限形成团块,后者常因累及子宫后壁而表现为后壁厚于前壁[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征象主要以子宫增大(75.00%)、肌壁线衰减/栅栏状(72.22%)、肌层回声增粗不均匀(63.89%)为主。在进行超声诊断时需注意鉴别子宫腺肌病与其他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病患者声像图显示同时存在粗粒状强回声及网状低回声的不均质回声,且血流显示为周边血流信号较少,内部血流信号多呈点状、星点状、短棒状,其原因与腺肌病常伴随声衰减,故不易显示出丰富的血流信号有关[17];子宫肌瘤患者则以低回声、强回声、等回声为主,血流信号呈现丰富环状或半环状,内部则为稀疏的彩色血流信号[18];子宫肥大症患者的肌层回声则稍不均质;子宫肉瘤患者显示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病灶,且血流异常丰富。刘文君等[19]研究认为,三维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临床诊断,本研究结果则再次证实这一观点。

既往获取影像图片后多由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给出诊断,但这一诊断方法受限于医师经验,而定量分析具备实证性、明确性、客观性的优势[20]。本研究进行三维超声定量分析选择的指标包括VI、FI、VFI,其中VI指感兴趣容积内的总血管条数,可体现该区域的血管是否丰富;FI指感兴趣容积内瞬间通过的血细胞数;VFI则是前二者指标的结合,即血管及血流信息的结合[21]。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组VI、FI、VFI水平均高于非子宫腺肌病组,推测其原因可能在于:子宫内膜具备较强的微血管增生能力,当其入侵子宫内膜肌层后开始增生血管,故子宫腺肌病组患者VI、FI、VFI水平均较正常上升。有研究认为,VI、FI、VFI可反映子宫内膜血管化及血流灌注情况[22],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腺肌病组BFV、PI水平均高于非子宫腺肌病组,RI低于非子宫腺肌病组。其原因可能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周围供血提升,因此BFV也随之上升,且血供丰富后会导致PI增加,RI降低。此外,ROC曲线结果显示,VI、FI、VFI、BFV、RI、P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水平均较高,说明VI、FI、VFI、BFV、RI、PI均具备辅助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探究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后三维超声定量指标及超声血流参数是否会发生变化、不同治疗方法对三维超声定量指标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上述指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疗效是否具备预测价值,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上述问题有待延长患者随访时间、扩大研究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经阴道三维超声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较高,能观察患者病灶内部及周围的结构情况,同时能通过三维超声定量检测获取可靠的指标数据,且能观察患者并在内部及周边血流状况,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提供部分依据。

猜你喜欢

腺肌病肌层定量
基于数据挖掘的肖承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得了子宫腺肌病 子宫能不能保住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