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2-11-11张静媛彭玉娜张华单琳朱钰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患肢髋关节下肢

张静媛,彭玉娜,张华,单琳,朱钰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室 (天津 300000)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对于人体的负重以及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髋关节病变或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持续性的疼痛,而且会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使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替代病变或残障的髋关节,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感,矫正畸形,恢复关节运动功能[1]。由于THA手术复杂,术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内膜,致使凝血因子释放,造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严重阻碍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病情严重者甚至需接受二次手术。因此,需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术后下肢DVT。连续性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进展,通过加强整体护理活动,可确保患者在不同层次场所受到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有助于减少病情恶化致使的二次住院的发生[2]。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干预后存在下肢血液流速慢的问题,其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仍较高,需联合其他干预措施来提高干预效果。抗血栓压力泵通过对下肢肌肉组织施加周期性的空气压力,可增强患者下肢血液流动,减少下肢DVT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预防THA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男34例,女45例;年龄46~72岁,平均(63.36±5.16)岁;左膝40例,右膝39例;疾病类型:股骨头缺血坏死27例,骨性骨关节炎19例,股骨颈骨折33例。观察组男33例,女46例;年龄44~71岁,平均(63.52±5.03)岁;左膝39例,右膝40例;疾病类型:股骨头缺血坏死26例,骨性骨关节炎18例,股骨颈骨折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为保守治疗无效后在本院完成THA手术治疗;均为首次实施手术,术后获得6个月随访;对本研究仪器有耐受性;依从性高,可配合本研究;均为单膝发病。排除标准:入院前髋关节存在严重创伤;伴有严重关节内畸形;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伴损伤性血肿、动脉栓塞;合并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有重度血栓病史。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开展常规护理,包括协助患者术前进行各种检查,嘱其术前禁食,做好肠道准备,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事宜与注意事项;术中需注意手术室温湿度,必要时可用棉被遮盖非手术部位;术后及时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饮食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体位,予以运动指导,并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

对照组开展连续性护理。(1)术前护理:指导患者完成术前下肢DVT Autar评分表[4],内容包括创伤风险、外科手术、运动能力及高危疾病等7项,共32分,若评分≤9分表示低风险,10~14分表示中风险,≥15分表示高风险,并将评估结果上报主治医师审核;组建连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根据患者康复需求、病情进程及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疾病康复手册,同时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内容包括手术方案的优势、术前放置导尿管的意义、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饮食时间、术后正确体位及并发症预防,并着重讲解下肢DVT的发生机制、危害性;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将患者的血糖、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平衡其血液中的酸碱水平,避免其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必要时可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术前禁饮2 h,并给予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以补充能量。(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用鼓励、安慰性的语言安抚患者情绪,依据术前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流程,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后,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5 ℃。(3)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毕后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帮助患者取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将软垫放置于患者术侧肢体下方,若患肢疼痛,术后8 h可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规格 5 ml︰50 mg)50 mg镇痛;术后2 h给予患者适量温开水,若其在30 min内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给予流质饮食,告知患者多饮水,直至术后6 h恢复正常饮食,必要时可指导家属为患者适当增加活血抗凝的食物;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同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观察患者手术切口邻近组织的情况,包括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疼痛、肿胀程度,当有危险预兆时,即刻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术毕护理人员应立即夹闭患者的导尿管,并检查导尿管是否受到牵拉或打折等,避免出现引流不畅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在患者有尿意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打开导尿管,待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可于术后第1日巡视病房后,拔除患者导尿管,便于其尽早下床活动;护理人员于术后每日9:00测量患者双下肢平面周径,对平面周径对数值超过1 cm的患者抬高患肢帮助静脉回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当天协助患者家属按摩患者的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等,并帮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平躺并放松大腿,缓缓勾起双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双脚复原,再将双脚尖缓缓向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然后双脚复原并分开10 cm,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绕环,顺时针与逆时针各1次,反复训练20次,3次/d)、股四头肌收缩放松训练(取仰卧位,尽可能伸直两侧膝关节,同时尽量背伸踝关节,每次将双腿缓慢抬起约15 cm,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并保持5 s,随后在缓慢放下双腿复位,反复训练12次,3次/d);术后第1~3日,指导患者行坐位、站位训练,指导患者家属搀扶患者进行床边直立,1~2 min/次,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逐渐延长站立时间,若患者未有不适,可在家属的搀扶下进行缓步行走,15 min/次,3次/d,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延长下床活动时间;出院随访,建立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微信群,每日定时推送日常管理、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的视频和文字,并接受患者的咨询和求助,同时完善随访制度,组成随访小组,将康复日记卡和训练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帮助患者解答恢复过程中的疑问,同时嘱其定期入院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干预: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将患者双腿套入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连云港天诺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 TN-XLZ100)的套筒内,盖好棉被,做好保暖;设置仪器工作顺序为足部→小腿→膝关节→大腿,设置仪器压力值180 mmHg(1 mmHg=0.133 kPa),时间20 min,2次/d;在使用期间,实时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当患者有针刺感、疼痛感时,立即终止血栓压力泵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记录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洛阳康达卡勒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KC-30)检查患者是否有发生下肢DVT。(3)评估两组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5]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内容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功能共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下肢DVT发生情况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下肢DVT发生率为1.27%(1/79),低于对照组的10.1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

2.3 髋关节功能情况

术前,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THA是目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病变患者的重要方法,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因THA术中损伤及切口疼痛的影响,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导致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减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概率增加。下肢DVT常表现为静脉回流阻碍,可引起患肢肿胀,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康复质量,严重者可因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安全,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6]。故对THA术后患者开展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来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十分必要。常规的连续性护理通过制定一套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单一进行此护理的效果有限,仍有部分患者易并发下肢DVT,预后不佳。抗血栓压力泵是用于预防下肢DVT的一种康复医疗器械,现已逐渐被用于各种术后下肢DVT的预防中,其效果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肯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可缩短THA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抗血栓压力泵基于周期性的充气原理,利用间歇压力改变机体外部压力差,可产生空气波的膨胀和收拢效应,对扩张患肢血管、调节区域皮肤温度具有较好的效果,从而可增强肢体氧合度,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快机体对致痛物质和炎症因子的吸收,进而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此外,抗血栓压力泵通过对多腔气囊行规律充、放气,模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可发挥调节患肢压力的效果,使肢端组织内压力降低,增加肢体组织的血氧供给,加快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增大静脉血流速,改善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患肢组织液回流速度的目的,有助于减少下肢DVT的发生[7]。连续性护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DVT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对下肢DVT知识的掌握度,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并讲解成功案例可降低患者的畏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8];此外,护理人员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事项,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进而提高干预效果;术中予以保暖措施,可预防血液不畅状态出现,从而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9];术后疼痛、饮食、患肢及导尿管护理,不仅可减轻术肢疼痛感,还可避免患者术后出现错误的行为与饮食,预防术后肿胀与便秘,从而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早期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切口愈合,进而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关节康复活动,进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0]。

综上所述,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可缩短THA患者的下床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猜你喜欢

患肢髋关节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