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优之死》和《刺青》谈田汉对谷崎文学的受容
2022-11-11赵一蔚
赵一蔚
田汉的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危急存亡的年代,在1916—1922年,他和许多当时的文学工作者一样,选择赴日留学。而正是这次漂泊求学的羁旅,让他与在日本被称为“大谷崎”的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1886—1965)碰撞出了艺术交流的火花。谷崎在日本文坛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在1926年第二次访华和田汉留学期间,以及1928年田汉再次访日时,都和田汉有着颇多交流。彼时的田汉还是初出茅庐的求学者,而谷崎已经在日本家喻户晓。二人之间的交流,谷崎作为长者和文学前辈,对青年田汉产生了颇多的影响。
一、作品概述
(一)《名优之死》概述
《名优之死》是田汉在1927年12月18日于上海艺术大学主办的“艺术鱼龙会”活动中初次发表的作品。主人公原型是清代名角刘鸿声。这部作品在当时的话剧界可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即使在现在,仍然是田汉的必读作品之一。
作品的主人公刘振声是一名著名的京剧演员,将京剧表演和作为京剧演员的尊严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而受到众人的尊敬。他的养女凤仙成名后不再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京剧表演上,反而开始和当时的有钱人杨大爷攀关系。刘振声认为这本身就是对京剧的一种侮辱。但是不管怎样对凤仙进行劝说,她也充耳不闻。知道刘振声反对的杨家恼羞成怒,去大闹了刘振声的剧场。刘振声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带病出演,最终死在了舞台上。
(二)《刺青》概述
《刺青》这部作品是谷崎润一郎的成名作,1910年在杂志《新思潮》上发表。这部作品由于在文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崇拜气息,受到了当时永井荷风和森欧外等名家的瞩目。谷崎润一郎也因为这部作品在日本文坛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主人公是江户时代的一名刺青师清吉。他的夙愿就是将自己的灵魂刺入完美的女性身体之中。某天,他和一名女子邂逅,然而他并没有看清那位女子的长相,只记住了那位女子的脚的样子。五年后他再次看见那双脚,一下就认出了这便是他五年前偶遇的那位女子。于是最终完成了这幅在他心目中堪称完美的作品。而此时的女子突然没有了以往的娇羞,转而对清吉高冷地说道:“你已经成了我的肥料。”蜘蛛女郎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知道自己的灵魂已经被刺入那幅图案中了。
二、田汉对谷崎作品的受容解读
(一)人物塑造的一致性
谈到作品的人物塑造,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一致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名优之死》的主人公刘振声,作为一名追求京剧艺术的艺术家,对人对己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田汉从小喜爱戏剧,也比较了解戏剧工作者的生存现状。因此在这里设计刘振声这一角色,和当时社会上很多随波逐流的表演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京剧表演对刘振声来说不再是一份单纯的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刺青》主人公清吉的艺术追求也和普通从业者不同。清吉不只是追求刺青技艺的提升,也不只是追求图案色彩的布局,而是要将自己毕生的精神寄托在某一幅作品上。清吉这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追求,虽然不像刘振声那样献出生命,但是却付出了精神上更深层次的东西,即灵魂。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田汉还是谷崎润一郎,作品中都出现了为追求艺术而甘愿奉献一切的人物形象。这清晰地表明了二者在创作上的相似之处,即人物塑造的一致性。
(二)情感表达的一致性
由前文可知,在人物塑造上,田汉与谷崎确实具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相似呢?笔者认为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共同点。
具体来说,《刺青》在作品开篇便谈到清吉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人们还都保持着‘愚’这一现代社会很稀缺的美德的时代”。那么这里谈到的“愚”是什么呢?谷崎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通过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愚”绝对不是愚蠢。清吉的夙愿便是将自己的灵魂融入自己的作品里,而能够承受这幅作品的人也不是随便的某一个人。清吉足足寻找了五年,才找到意中人。而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类似姜太公钓鱼的行为,确实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喻,进而觉得清吉这类人是“愚蠢”的。但是就是这种“愚蠢”却在最后收获了结果。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愚”是一种对人生追求的执着,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图名利、纯粹的精神追求。谷崎利用清吉的故事,正是对这个时代罕见的,踏踏实实去实现个人追求的一种赞美。
反观《名优之死》,刘振声作为一代名角,在经济方面是比较殷实的。因此他对表演的追求绝不是为了利益。相对清吉放下灵魂保留生命,田汉为刘振声设计了更加具有戏剧冲突的结局,那就是为他作为艺人的尊严而献出生命。同理,这种行为在世俗眼光里也会被认为是愚蠢和不会变通。刘振声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名气和资源去很好地处理这件事情,但是为什么最后他偏偏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呢?田汉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但是在最后众人面对杨大爷时愤怒的态度,以及最后凤仙懊悔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刘振声付出生命的行为是有价值的。他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抗强权的火焰,也点亮了凤仙沉醉在名利场上的内心。
因此,刘振声的追求可以说和清吉的追求是有着一致性的,他们都具有不被当代人理解的“愚”的美德。即不被世俗理解,但是却遵循内心的正道,锲而不舍地追求。而相对田汉,谷崎的《刺青》创作更早,加之二人之间的交流,笔者认为田汉《名优之死》这部作品在中心情感的表达上是受到谷崎较大影响的。
(三)主题选择的一致性
一部作品的产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谷崎在创作《刺青》这部作品的时候,正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领土迅速扩张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他主要将自己作品的视角集中在了个人审美情趣上,即女性崇拜。这种倾向在他后期的作品《富美子之足》和《疯癫老人日记》中也依然有很强烈的体现。在谷崎的成名作《刺青》中就采用了大胆的尝试,对清吉命中的女子的识别方法不是靠相貌和身材,而是靠女子的脚。这一看似荒诞的手法其实就是体现了谷崎对女性崇拜的情趣之一,即恋足癖。通过对女子脚部的描写来抒发对女性的向往。除此之外,女子在刺青之前本来是一个较弱的形象,在刺青完成后却变得冷艳高贵起来,清吉也自然而然地放低自己的身份。谷崎也是用这种方式,去形成一个男卑女尊的反衬,进一步体现他对女性的臣服和崇拜。
但是相对这一点,田汉却在作品主题上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向。1927年左右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中。因此,阶级斗争成了那个时代中国文人创作的主旋律。田汉作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加上自己年幼时的经历,都注定让他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阶级问题上。《名优之死》这部作品看似在写一个名角为自己追求而死的故事,实则是在体现刘振声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和杨大爷这样的大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最后刘振声的死换来了大众的觉醒和杨大爷的黯然离场,田汉在通过作品向读者暗示当时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以及阶级斗争是需要做好牺牲准备的。
因此,田汉在《名优之死》中虽然也使用了和谷崎《刺青》中比较相似的手法去表现主题,但是在文章视点上,田汉并没有拘泥在个人的审美情趣追求上,反而是进一步去关注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矛盾。可以说在主题最终的选择上,田汉虽然受到谷崎影响,但是作品格局上还是更胜一筹的。
三、结语
从《名优之死》和《刺青》两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二者都是以追求极致的艺术家作为主人公;其次,在情感表达上,田汉也沿用了谷崎的表达形式,对“愚”这一美德进行了赞美;最后,在主题选择上,二者都是艺术追求方面的主题,但是相对谷崎润一郎拘泥在个人审美情趣上,田汉的眼光和格局则更加高远,集中于对阶级矛盾的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谷崎润一郎对田汉早期作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田汉确实在作品的创作上对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有所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