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

2022-11-11佟燕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籍文献利用

□佟燕华/文

通过阐释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分析古籍在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如何对古籍使用进行深层挖掘,提高古籍的使用效率,发挥古籍文献最大作用,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

古籍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是祖先的智慧结晶,古籍文献的保存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各国都致力于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和保护,并希望本民族遗留下的特色文化遗产能够长存于世。中国现存古籍文献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高校图书馆也是古籍珍藏之地,但是由于古籍文献流传的特殊性,出现严重老化破损现象。再加上文献在保存上缺乏完善的制度及专业管理,加大了古籍保护难度。而在古籍的利用上,因缺乏创新管理,让读者在寻找和使用上十分不便捷,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文化传承视域下,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以及提高古籍的利用效率。

1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1.1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储存着丰富的古籍文献,它们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助于学生查阅、研究资料。古籍是历史留下的遗产,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文化思想,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以丰富拓展学生的校园文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

古籍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古人留下的重要文明成果,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古籍的保护应是持续性的、创新性的。现阶段由于高校图书馆对古籍的保护不完善,导致了古籍借阅状态不清、古籍破损严重,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修复人才,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高校古籍得以保护和利用。

1.2 发挥古籍文化传承最大价值

1.2.1 古籍具有着不可替代文献价值

古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古籍中包含了古人社会、事态的变化,贯穿了古人衣、食、住、行等重要社会文化;涉及面较广,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生活文化,还涵盖了政治、经济等领域,是我们先人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并经过传承创新,流传至今。高校作为古籍的传承者,应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不断挖掘古籍中的文献价值。

1.2.2 古籍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古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有文献价值,还为学术研究者们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研究的一手资料。古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在不断的研究和发现中丰富了知识和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校学生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中丰富的古籍资源进行研究,现代很多理论都是以古籍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的,比如,“无为”“依法为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并运用到公司企业及教书育人上。例如“红学”,是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中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从清代传统方法研究到现代西方学术,从文学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都体现了对古籍的发展和传承。

1.2.3 古籍具有文物珍藏价值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印记,记载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是全社会的文化瑰宝。作者的手稿原稿弥足珍贵,在经历了历史洗礼后依然保存下来的更为稀有,他们的旧抄本、初本等年代久远能够保存至今,更具有珍藏价值。从古籍的材料、保存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使文物具有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

2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现状

2.1 古籍管理滞后

高校图书馆对古籍的保护存在局限性,由于条件和意识不足,在对古籍保护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和专业人才的管理,古籍不能很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因缺乏管理创新性,让图书馆古籍在使用程序上变得繁琐,目前在逐步利用信息技术对检索进行改进的措施。

在图书馆、博物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中,古籍的存藏量有四千万余册,随着时间的冲刷,因自身发生脆化及管理不当等原因,约有三分之一的古籍急需修复。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部正加大力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高校古籍进行管理,包括古籍存藏的库房环境,如通过科技加强防潮防火装置,减少古籍由环境造成的损耗。但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经费缺乏,在管理模式、设备投入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还不能达到国家古籍库房建设标准。

2.2 古籍破损严重

古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高校图书馆中,古籍在学生研究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岁月侵蚀连年战乱,古籍在流传中㪚轶、残缺、虫蛀、霉蚀、酸化、老化等现象,现存世的古籍都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残缺磨损。

2.3 缺少古籍修复人才

我国古籍修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完善的专业管理人员和修复人员,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一线古籍修复人员进行了各个层次阶段的培训工作,2007 年后古籍修复工作得到长足稳步发展,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得到抢救性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因为地区的差异性导致一些高校对图书馆古籍的经费投入不同,在地方院校中,图书馆古籍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设备落后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地方院校对古籍保护力度不够、修复遇到阻碍。

2.4 古籍宣传利度低

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对图书馆丰富古籍资源了解历史文化,在学习中,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图书馆是学生获取历史资料的来源,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对业务不熟悉,对图书馆中藏书不了解,忽视了对有价值古籍文献的宣传,降低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进行数字化创新,学生又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导致一些重要的文献很容易因为检索不当被忽视,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古籍文献研究使用的热情。因此,图书馆服务效率影响了古籍的文化传承。

3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措施

3.1 制定完善古籍保护管理制度

高校只有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馆藏古籍状况,重视对破损严重的古籍文献修复,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古籍存放环境,才能为学生所用,让古籍在保护中得以延续。古籍保护工作具有特殊性,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根据相关要求,制定日常的管理制度,比如,每天对存放古籍的环境要严格检查,并记录环境中对古籍存放的隐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二要完善考核机制,高校图书馆古籍的管理需要有专业性较强的人员管理,并对管理人员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保护制度。

3.2 改善古籍借阅制度

改善借阅制度,高校学生在借阅古籍文献时要了解借阅要求。学校宣传要做到位,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告知学生借阅手续和流程以及在借阅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严禁学生在借阅的古籍文献中涂写,必须按时交还,不得对古籍故意破坏,违规者按规章处罚。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宣传,明确古籍借阅条件,让高校图书馆珍藏古籍文献得以很好地保存和利用,发挥古籍的文化传承功能。

3.3 定期进行古籍摸底普查和整理

高校图书馆书籍借阅相对频繁,对古籍文献定期摸底普查,有利于掌握古籍文献借阅状态。古籍文献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籍文献的基础是对古籍进行定期普查,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破损严重的古籍文献,完成修复工作。普查对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有重要意义,普查结束要进行整理,根据摸底普查情况对古籍文献进行分类别整理,通过整理让学生在采集古籍文献资料时能一目了然,以便更好地利用古籍。

3.4 设置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岗位

在长期的翻阅中,图书馆古籍难免会出现破损,如果不及时加以修复,可能会导致古籍文献资料缺失,从而无法修复。应增加专业修复人才,以及时对古籍文献进行补救,避免破损缺失。由于专业修复人有地域所限制,专业修复人才缺失,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有修复专业的高校合作,为缺少专业修复人才的高校输送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高校可以建立培训中心,并聘请专业队伍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在实践中让管理人员掌握专业技术。同时,从外部聘请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也是引进专业修复人员不错的方法。

4 高校图书馆利用古籍的有效方法

4.1 利用科学技术对古籍进行二次开发

高校图书馆所藏古籍文献,不是简单的收藏,而是让其发挥利用价值,对古籍的保护也是为了通过学生的传承下去。因此,高校应积极融入古籍保护、宣传中来,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古籍文献的利用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升自己,更好地利用古籍文献。

保护古籍文献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文化传承也是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对古籍使用的深层挖掘,有利于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效率。馆藏古籍不是让其待在角落里,而是要经过深层次开发并得以利用,才能让文化得以传承,发挥古籍文献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人员在进行古籍分类编写时,应准确无误地对古籍文献的当前状况描述清楚,在对古籍文献分门别类时适当标注提要,让借阅者更加清晰明了,更好地对古籍文献利用和研究。

4.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古籍高效宣传和推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古籍保护利用提供了保存和传承的必要手段,高校应发挥技术的优势,加大古籍文献的宣传力度,以促进古籍文献的利用效率。由于古籍的珍贵性,读者在借阅时程序相对复杂,加大了借阅难度。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古籍文献进行二次加工,通过数据扫描、录频、录音的方式将古籍内容完整表达出来,读者通过检索得到古籍信息。通过古籍的二次加工,一方面减小古籍的破损,让古籍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让古籍更为广泛地被读者所获取,有利于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4.3 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对古籍文献宣传推广

为了让古籍得以有效利用,高校应加强对古籍文献运用的宣传。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线上传播也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为此,高校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优势,定期对图书馆古籍状态分享,激发学生和教师对古籍文献的兴趣。

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古籍文献检索进行优化、备注古籍相关信息,让古籍查找更加便捷化。同时学生也要对自我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提升,让古籍内容查找变得简单起来。

5 结语

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对文化的传承,有助于读者了解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古籍是历代学者必读书籍,只有深刻认识到古籍内容上的包容性和丰富性,才能利用好古籍。古籍中有包含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仁爱、和谐、中庸”等思想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流传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去了解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积极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对古籍的阅读、宣传、研究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学生和学校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古籍的保护者和使用者,应积极参考古籍保护利用成功案例,结合自身情况,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到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中,匹配专业的修复人才,这样才能不断加强高校古籍的保护和利用,让借阅者在古籍中享受文化传承的快乐。■

引用

[1] 许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3):133-134.

[2] 陈湛绮.文化传承视角下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锋绘,2019(8):269.

[3] 曹瑞琴,杨丽兵.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现状与未来规划[J].农业网络信息,2021(2017-11):23-24.

[4] 郑玉娟.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2012-11):133-134.

猜你喜欢

古籍文献利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画与理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