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研究

2022-11-11朱华敏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教学活动音乐

□朱华敏/文

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文才、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不可替代的传播和发扬作用。因非遗具有明显本土性、民主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是我国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非遗文化内容,是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思想,使其得以长久流传。

非遗背景下,将本土音乐纳入到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活动开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这一载体,承担起传承和保护本土非遗音乐文化重要责任与义务。基于此,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有机结合,重视本土音乐资源利用,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熏陶与感染,促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但在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本土音乐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1 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遗是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民间本土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都存在不同音乐文化。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会随时间流逝遗失或消亡。正因如此,保护非遗刻不容缓。将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非遗音乐文化遗产,改变教学观念,使非遗音乐文化遗产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学重要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开发校本课程,使非遗音乐文化遗产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保障。

2 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的原则

地方高校音乐肩负着我国文化传承重要使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非遗音乐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和传承我国音乐文化,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现代思想,结合现代大众音乐审美因素,运用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探索,使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同时,还能传承和发扬我国非遗文化遗产。首先,在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其中,并保留文化特色与内在信息,在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吸收现代审美元素和审美养分,将传统本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衔接,吸收现代音乐中文化特色和审美因素,保持本土音乐文化生机与活力。其次,不同本土音乐文化受当地宗教、民风和民俗等影响,呈现出不同艺术魅力和色彩。将不同本土音乐文化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之中,将多元化本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西方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本土音乐文化的民族性格和审美倾向等文化信息,真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承担起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与义务。最后,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承和发扬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本身之外,还应传播和继承不同音乐文化中的内涵和地地域文明。根据时代对非遗音乐文化提出的传承与传播要求,开展合理音乐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民间文化活动中进行非遗音乐文化学习和了解,强化学生热爱家乡意识,使学生能够担起继承和发扬非遗音乐文化责任和义务。

3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路径

3.1 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活动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将非遗音乐文化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使地方高校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综合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需将非遗文化编写到音乐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中预留空余时间,进行非遗音乐文化讲解,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使学生今后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

3.2 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我国教学方式、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脚步越来越快,且信息技术对我国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有着明显效果。采用信息技术将我国文化进行保护和创新,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路径。将非遗音乐文化纳入音乐教学内容之中,使部分民间器乐、歌舞或戏曲走进课堂,打破以西方音乐为主教学思想和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回归中华文化本位,自觉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

4 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理念较落后,忽视非遗音乐文化融入

回顾我国近代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史,我国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过于注重开展西方音乐文化教育,忽视我国本土非遗音乐文化传承和弘扬。例如,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课程过程中,开展的相关音乐教学内容是以西方音乐为基础,侧重于学习西方音乐教育系统,并从中模拟教学手法和思想,对学生进行西方音乐教学。部分教师虽意识到传承我国优秀音乐文化,但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较弱,大部分本土文化只存留基本音乐理论内容,对相关非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内容未开设,使得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在教育体系中逐渐丧失地位,这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4.2 课程设置不合理,注重西方音乐教学开展

地方高校聘用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各个地方高校中音乐专业高素质、高能力人才,也有出国留学而来的毕业生。但我国目前音乐教学现状,大部分地方高校开展音乐教学,仍以西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在西方音乐培养体系下毕业,受到西方音乐思想的深度感染,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西方教育思想和观念培育学生音乐专业能力和素养。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重视民族音乐课程的开展,但我国民族音乐课程尚未进行全面建设,教师自身对我国部分非遗音乐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和讲解,使得地方高校将非遗纳入音乐教育活动中培育作用未充分发挥。

4.3 教学模式较单一,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本土音乐文化中理论内容的讲解,传统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创新性思维激发。教师在课堂中机械讲解与复数本土音乐文化理论内容,学生被动接受非遗音乐文化理论内容和思想,不利于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传承与弘扬本土音乐文化。

4.4 教学氛围不活跃,师生缺乏民族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教师掌握教学方法相对传统,以传统方式进行本土音乐文化讲解,学生在课堂中被动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理论内容和思想的接受,使得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本土音乐文化教学其教学氛围不活跃,过于压抑、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未得到有效激发,且教师未深入了解和挖掘本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未充分呈现出本土音乐文化艺术魅力与特色,使得我国本土音乐文化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之中,师生民族自信心未得到有效培养。

5 非遗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的实施策略

5.1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入

将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使在校生成为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者,现代化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是非音乐文化融入到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保障。因此,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中重视理论与情感有机结合,在网络中下载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并深入分析和讲解本土音乐文化内容,激发学生音乐潜力,加深学生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了解和关注,意识到学习本图非遗音乐文化重要性,扎实掌握本土音乐文化理论内容与演奏技巧,使学生在新时代不断发展下,能够有效传承和发扬我国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最后,教师应将本土非音乐文化纳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应积极主动进行音乐理念的创新与转变,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在课堂中建构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学体系,合理将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融合,使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中,能学习到符合自身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音乐知识与技巧,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2 合理设置课程,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展

合理设置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课程,有效将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到其中,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开展,并明确本土音乐课程构建目标,突出音乐教学课程中非遗音乐文化合理性,使本土音乐文化能够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有效发展和传承。因此,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将本土音乐文化纳入到传统音乐课程之中,并根据国家对校本课程提出的改革需求,地方高校和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构建非遗音乐文化校本课程中,以传承和发扬本土音乐文化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非遗音乐文化中自身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避免地方高校传统音乐课程与非遗音乐课程不融合或相碰撞情况发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教学方式,调整西方音乐和本土音乐课时比例,突出课程设置和理性与科学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5.3 革新教学模式,加大非遗音乐的宣传力度

地方高校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到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加大在校园中对非遗音乐文化宣传力度,举办大型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邀请民族音乐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民主音乐教学指导,并引导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到民族音乐搭建活动中,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理论内容和演奏技巧的学习和认识,以此在推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基础上,使师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将本土非遗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加深师生对非遗音乐文化了解和认识,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护与传承。此外,因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将非遗音乐文化纳入到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下载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料,在课堂中预留充分时间进行非遗文化赏析,在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自发进行非遗文化和演奏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义。逐渐完善和创新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模式中增添一定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行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学习,并以学生这一载体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5.4 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民族文化自信心

地方高校根据时代提出的教育要求,积极将非遗音乐文化纳入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并未非遗音乐文化的开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搭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教学平台,定期在线上线下展开非遗音乐表演形式,加深学生对非遗音乐文化了解,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意识到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基于此,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应深入了解和认识本土非遗音乐文化传承和弘扬重要性,充分发挥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优势,积极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之中,不断扩大本土非音乐文化影响力,使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知识和技巧时,不断受到我国优秀本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非音乐文化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非音乐文化记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

6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重责,还承担着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任。非遗走进校园,为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实践提供新路径。因此,地方高校应在本土非遗文化纳入音乐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革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高校和全体师生应主动担起保护和传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发挥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优势,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助力。■

引用

[1] 崔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9,39(14):157+160.

[2] 陈辉.“非遗”视阈下的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4):3-5.

[3] 王博.陇东民间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8):93.

[4] 徐婕.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4):196+198.

[5] 刘佳.多元化音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艺海,2020(7):126-128.

[6] 闫昱.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智库时代,2018(40):152+154.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教学活动音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音乐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