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访谈式教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10张巧玲
张巧玲,韩 英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病变之一,临床常用手术治疗。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全身代谢紊乱,术后仍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保护动机访谈式教育是基于保护动机原理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咨询方式,主要改变患者动机,提升其自身效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促进预后恢复的作用[1-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DR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DR患者。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中[3]DR标准;糖尿病史>6个月;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肾等器官疾病者;合并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者;沟通障碍者;妊娠糖尿病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男30例(40眼),女26例(33眼);年龄45~75岁,平均(59.12±8.96)岁。对照组:男29例(39眼),女27例(33眼);年龄45~75岁,平均(59.23±9.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团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DR手术护理,包括疾病基础知识及手术问题宣讲、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保护动机访谈式教育,具体如下:(1)建立访谈小组。选2名具有2年以上经验、良好沟通能力的眼科专科护士和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为访谈小组成员,由心理学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3 d动机性访谈教育培训。(2)制定访谈方法。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产生的影响,探究、评估改变问题的动机,利用动机激发患者行为变化,鼓励患者制定目标,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3)实施访谈式教育。以亲切态度进行自我介绍,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于疾病的顾虑、想法;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信息,并根据目标信息与患者一起探讨其行为问题的存在以及产生的后果;采用开放式提问、反馈性倾听等访谈技巧挖掘患者行为改变的矛盾情感,在患者行为改变过程对梳理其情感,增强行为改变内在动机;评估本次访谈效果,确定下次访谈计划。访谈式教育期间,借助手机微信建立患者交流群,通过病友经验分享引导患者积极行为改变。面对面访谈共进行4次,每次30 min,分别在入院第1天、手术前1 d、手术后1 d以及出院前1 d。患者出院后,于术后第1、2、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指导,时间约为25 min,每个月电话随访2次,通过微信群了解患者情况。
1.3指标评定 血糖: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手术后1、3、7 d采用华益血糖测试仪测量患者清晨空腹血糖。视力:术后1周、术后1、3个月采用医用电子视力检查仪(日本拓普康CV 5000)测量,0.05≤最佳矫正视力<0.3为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05为盲。生命质量:于术前、术后3个月用生存质量(QOL)问卷表评估[4],问卷由12个问题组成,含4个维度,每个问题难度从轻到重依次记为1~4分。
2 结果
2.1两组血糖变化 重复测量分析显示,血糖主体内效应及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血糖有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且因组别不同而存在差异。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d、3d、7d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2.2两组视力恢复情况 重复测量分析显示,视力F时点、F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点与组间无交互效应(P>0.05),提示视力有随时间变化趋势,且因组别不同而存在差异。两组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盲/低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2.3两组生命质量指数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自理生活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指数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易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等组织受到慢性损害,DR是其最常见的损害之一[5]。大量研究发现,患者高血糖时其神经胶质细胞因多元醇、蛋白激酶C被激活,释放了大量炎症因子,促进了血管生成与神经病变,导致视网膜损伤[6]。在其治疗上,因高血糖会阻碍手术创伤愈合且易引发感染,导致其一度成为眼科手术相对禁忌禁忌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升,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可进行视网膜病手术。保护动机访谈式教育是指基于保护动机原理,采用动机性访谈技巧,激发患者动机,使患者积极主动控制病情的一种干预方法[7]。其主要是先让患者意识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重要性,并访谈对其提供专业的疾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然后让患者感知其存在的不当行为,并使其发现不当行为产生的危害以及坚持正确行为给其带来的好处,从而促使其行为改变,形成良好习惯,增强疾病控制能力。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前及手术后水平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患者主动控制了易使血糖升高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术后患者血糖浓度上升可能为手术侵袭、心理紧张等原因产生应激反应,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释放量上升,进而使血糖上升[8],但随时间延长又出现下降。同时,观察组视力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患者意识到自己行为对视力恢复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对眼睛产生伤害的行为;此外,由于血糖控制良好,致使伤口恢复加快,感染机会减少[9]。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血糖控制良好,视力恢复佳以及心态积极无疑是其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DR患者采用保护动机访谈式教育可显著降低术后血糖、促进视力恢复以及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