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效果观察
2022-11-10郑书彦
侯 旻,李 杰,郑书彦
(安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该血栓一旦脱落还会引起肺梗塞等。产妇在产褥期易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产后恢复,有研究显示DVT诱发的主要原因也和心理情绪密切相关[1]。因此,对产褥期产妇要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康复。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产褥期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92例产妇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行剖宫产术;单胎妊娠;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伴糖尿病、高血压;流产史及引产史。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产妇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年龄21~41岁,平均(29.65±2.34)岁;孕周38~41周,平均(40.32±1.38)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22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9.98±2.31)岁;孕周37~40周,平均(40.81±2.14)d;初产妇25例,经产妇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剖宫产术。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为产妇安排舒适、安静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提高舒适度;对产妇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做适当的有氧锻炼,促进产妇快速康复。观察组:应用产褥期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产妇的心理障碍,提高医疗配合度;②整体宣教:应用一对一宣教的方式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胎儿发育过程、母乳喂养优点、新生儿换尿布、红臀预防等知识,确保产妇能够全面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挤奶方法等,进一步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③个体宣教:依据产妇受教育程度、产褥期了解程度,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需向产妇重点介绍产褥期的护理要点,态度需真诚,要有耐心,要安抚产妇的情绪,使其正确看待产褥期,对新生儿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产生异常,需配合医生处理;④预防DVT发生:护士应对高危产妇及时进行有效的肢体气压泵干预,提醒产妇家属按摩产妇下肢,2次/d,每次0.5 h;术后6 h应将双下肢调整至25°的高度,同时护士依据机体的承受能力引导产妇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的练习;术后24 h适当开展主动或被动锻炼,持续练习时间为1~2周;⑤出院指导:要详细告知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告知产妇家属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寻找帮助;嘱咐产妇合理饮食,确保少食多餐,维持营养均衡,并告知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掌握产妇产后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②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理想。③并发症:包括DVT、下肢肿胀、疼痛及产褥期感染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分)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46例患者中,发生DVT、下肢肿胀、疼痛、产褥期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8.70%(4/46)。对照组:46例患者中,发生DVT 8例、下肢肿胀9例、疼痛7例、产褥期感染6例,发生率为26.09%(12/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28)。
3 讨论
分娩是一种强烈的躯体和情感体验,其属于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产妇往往伴随着害怕、恐惧、不安等心理状态[2]。产妇若长时间处于过度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可对其妊娠和分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子宫缺氧收缩等;同时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使其出现交感神经幸福,进一步释放茶氨酚,血压随之升高,从而造成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产褥期护理,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预防DVT、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小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产褥期护理能够加快产妇术后恢复,能及时疏导产妇的不良心理,能进一步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新生儿。
综上所述,产褥期护理可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