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1-10李宏伟
■李宏伟
一、引言
“三资”管理指对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管理,“三资”管理作为农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部分地区的“三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由于“三资”管理不当导致村民上访的事件也在频发。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农民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彻底改变农村“三资”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相关问题予以优化。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1.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资金没有科学编制年度收支预算,资金管理制度不能够严格执行,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支出不合理,违规出借、使用。再加上有些地区的农村财会人员水平不高,阻碍了“三资”管理工作的完善。
(2)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的集体资产管理不力,存在账实不符、账目不清晰等问题,资产底数不清,无法准确掌握全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状况。经营性资产的发包租赁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也不公开进行招投标,存在村级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问题。
(3)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资源管理较为松散,特别是对于较为偏远的地区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统计,资源管理还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部分地区土地开荒没有经过合理的手续,被村民私自开荒种植,集体养殖水面被村民无偿占用,严重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2.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成因。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是“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地区的“三资”管理没有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相关制度长期不修订,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三资”管理的要求,有些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操作性不强,即便制定了制度也没有严格按照“三资”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导致“三资”管理要求难以有效执行。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1)民主管理机制。如果村干部的权力过大,那么将难以对村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财务透明化也不开展,甚至产生腐败的问题,因此在“三资”管理工作中不应该过度集权。如果过度分权,又将让领导难以开展管理。因此有必要让村民间接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村民的间接参与,保障村民行使应有的权利。首先,让村民参与到“三资”管理中能够减少村民和村干部的信息差,使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将农村“三资”的管理透明化,降低村干部腐败的可能。其次,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促使村级所做的各项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创新“三资”管理工作方法。因此各村要根据工作情况适当放权,实行村务公开的机制。
(2)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三资”管理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解决管理制度中的各类问题,促使监管制度和村级的实际情况相衔接。首先,要成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相关成员可以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其次,要实行民主监督制度。村级年度财务预决算及重大经济活动须经村民(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必要时报乡镇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村委会年度工作必须在村民(成员)代表大会上进行报告,相关事项须定期在村务公开栏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公开公示。
(3)具体管理措施。首先,优化资金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开支必须要明确管理要求,在开支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确保资金的开支具有合理性。同时,要积极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避免资金账外循环。其次,优化资产管理。农村地区需要优化资产管理机制,促使村级资产管理工作趋于科学化,对于资产开展的承包项目,需要有完备的文件资料记录,对于资产的运营过程进行全面跟踪,避免资产管理随意的问题,加强农村资产的管理机制建设。同时,需要对村级资产准确记录,对于各类村级资产要全面清查并予以登记,对资产创造的收入按照管理规定严格管控,避免相关收入被挪用的问题。最后,优化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要统筹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性,农村地区需要对内部的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农地林地养殖水面等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合理分析,盘活相关资源,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化。农村地区要对各类资源的数量予以明确,通过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对农村集体的资源进行实地测绘,使土地权属清晰。对于农村的各类资源具体数量进行明确,避免私人占用村级资源的问题。
2.加强集体“三资”清核。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详细登记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村级组织进行“三资”全面清查,各项登记数据要实。同时,清查程序要严。要在全面盘点的基础上,严把程序关,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操作说明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清查、公示、调整、汇总、验收、完善等步骤,确保清产核资工作合法有序。清查结果要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示,并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确认。
3.重视“三资”人才建设。
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三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改革的进程和长远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级地区不断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三资”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地区“三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村民因“三资”管理问题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使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此村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三资”管理工作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内容,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村干部要主动学习“三资”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将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管理的重点,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推动“三资”管理的开展,深入分析各类问题,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不足,努力提升自身“三资”管理水平。同时各地区需要通过现场教育培训,宣传“三资”管理工作的要求,让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资”管理要求,消除产权不清晰、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三资”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考核体系,将“三资”管理的目标层层分解,强化各级村干部的服务理念与廉政意识,促使村干部主动参与到“三资”管理工作中,并定期对村干部“三资”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三资”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
4.多措并举强化监督。
(1)强化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三资”监管的重要途径,通过规范的会计监管机制,能够使会计对“三资”监管的成效明显增强,近年来,有些地区推行了村级会计异地委派制度,强化了会计对“三资”监督的主导作用,保证了会计在执行业务时的独立性,减少了外界对“三资”监管工作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较好地发挥了会计监督的作用。
(2)强化部门监督。农村地区要依托“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等组织进行监督,并完善部门监督机制,充分体现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农村地区“三资”工作的动态监督,为村级财务监督创造条件,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农村集体财务信息的在线查询。要明确农经部门对“三资”监管的责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创新监管工作方法,增强部门监督实效。
(3)强化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对村级的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审计,达到对村级“三资”监督的目的。可采取定期财务审计、专项审计以及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可以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内部审计,也可以由政府审计部门执行审计,必要时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审计时要重点清查资产资源及收益情况,核对债权债务是否准确,收入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查。
四、结束语
“三资”管理是农村管理工作的重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水平影响着村民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本文在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认为未来农村需要从各方面全面强化“三资”管理的水平,以提升村民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