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风险管理探讨
2022-11-10王巧运
■王巧运
一、引言
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共享中心进行调整以匹配本企业的运营发展。企业应当持续优化财务共享中心,不同的公司潜在的风险会有所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把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办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高整体工作的有效性。
二、相关理论基础
1.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核心,以软件为载体,是一种将分散于各业务部门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并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进行统一处理的作业管理模式。
2.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不可避免存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风险管理流程的五大步骤。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①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②进行风险评估,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③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分为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七大策略;④提出和实施风险解决方案,分为外包及风控方案;⑤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
(3)风险管理模式。
①全面风险管理,利用科学风险管理流程、文化和体系等对企业经营过程各种风险进行统一识别和控制,实现企业总体目标;②项目风险管理,以各项目目标为导向,秉持“低成本高收益”原则,通过风险评估认识项目风险并采取应对手段,保证企业项目目标总体实现。
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风险的特点。
(1)风险贯穿全过程;(2)风险的影响因素多;(3)风险因素具有可控性;(4)风险具有多变性。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
1.组织人员风险及原因分析。
(1)组织内部风险及原因,公司组织内部权限改变触动了相关部门利益,组织权益方面冲突不可避免,使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引发成本上升。
(2)财务监督风险及原因,公司会计核算与实际业务分开处理,财务人员只能通过影像和审核系统进行监督,难以准确判断业务真实性,削弱财务监督职能,提高经济犯罪可能性。
(3)信息传达风险及原因,构建统一标准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更高要求,若综合能力不达标,则影响财务信息传达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信息数据出现偏差。
(4)人员流失风险及原因,各岗位分工细化,工作内容单一枯燥,逐渐产生员工消极工作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员工个人能力难以提升。
2.信息系统建设风险及原因分析。
(1)信息对接风险及原因,如果无法准确估量系统建设对公司经营资金的影响,将不能及时有效维护与优化信息系统。
(2)数据有效性风险及原因,信息数据相关性更高,若信息系统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数据传递存有偏差,将会波及整个信息系统,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3)信息安全风险及原因,企业信息流动性较大,涉及面广,由于新系统参数和接口较多,且系统各模块间的匹配度不足,影像功能不完善,财务人员权限设置不当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流程变革风险及原因分析。
(1)业财融合风险及原因,如未严格按照流程管理制度以及标准化规范操作来设计,将难以实现数据传递与共享,影响公司日常财务工作处理。
(2)流程积压风险及原因,进行日常核算相关报账业务时,需要处理大量原始单据,影印任务繁琐且工作量大,由于业务人员缺乏财会知识,对原始单据的影像采集和管理工作掌握度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3)财务监督风险及原因,线下业务流程透明度低,部分业务流程监督落实不到位、不全面,财务部门无法对业务进行适时监控与跟踪,无法进行有效约束监督,潜在财务风险爆发的几率变大。
4.税务法律风险及原因分析。
(1)税务稽核风险及原因,企业财务人员所在区域与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局相互分离,税务核算人员获取信息不及时,致使企业产生税务稽核风险,影响企业口碑和良好经营态势。
(2)税务筹划风险及原因,因财务共享机构远离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局,与税务部门缺乏联系,财务人员不能及时与税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导致企业存在错失税收优惠风险。
(3)审计审查风险及原因,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在合同管理、合法合规问题、制度流程检查等方面存有风险,账实不符现象频发,加重了财务人员审查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相应成本。
四、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风险管理
1.组织人员方面。
(1)科学规划组织架构,将财务共享机制并入组织机制内,合理划分财务部门各项职能,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及相关职务对接和匹配,保证财务信息上传下达及时性与准确性。
(2)搭建内部沟通平台,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线上学习平台,进而提高对业务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财务人员的培训成本。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信息系统管理的权限管制,对于关键信息岗位要重点保护,履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增强监督力度以避免相关风险的发生。
(4)加强人员管理,进行统一的综合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做到任务数量与质量的均衡配置;实施人员的轮岗制度,从而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率。
(5)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利用平衡记分卡这一工具优化指标设置,完善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具体的岗位确定合理的考核周期。
2.系统构建方面。
(1)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集中,避免系统间难以匹配问题,统一的数据接口系统,提高了不同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兼容性。
(2)加强信息安全管控,分层级设置人员权限,严格权限新增、变更或注销,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从数据的访问、传输和保存环节入手,制定可行办法保障信息数据安全。
(3)建立信息管理部门,推进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专门信息管理部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确保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营。
3.业务流程方面。
(1)保障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业务流程为依据制定统一的规范,匹配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保证流程操作规范合理等。
(2)优化流程管理,成立流程管理小组,做好前期测评工作,对关键节点采取多层次审核;加强业财融合管理,控制优化后续流程,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率。
(3)设置特殊业务小组企业,为特殊业务额外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重要业务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反馈,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4)加强流程监督与考核,对系统内各项流程实施约束监督,明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并实时监控进展,评估其完成度和目标偏差,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4.税务法律方面。
(1)建立税务管理平台。增设管控岗位,提高财务共享各分支机构的税务处理效率;聘请税务咨询顾问,完善税务稽核服务,及时掌握实际业务发生地的税收相关资料与政策变动情况,保证工作有效履行。
(2)完善税收筹划工作,遵循税收筹划合法性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制度,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税收筹划手段,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保证税务合法合规,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增强全体职工法律意识,推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防范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法律风险。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相关文献的学习,从财务共享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出发,识别并分析该模式下的各项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得出以下结论:
1.财务共享模式发展从未止步于现在,它将持续改进优化。共享模式优势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显现出来,企业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风险分为组织人员风险、信息系统建设风险、流程变革风险、税务法律风险四个方面。
3.本文针对总结归纳出的各项风险类别,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