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SCD、CSSCI双收录期刊学科分析与现象透视

2022-11-10熊皓男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期刊

熊皓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5)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我国两大权威引文数据库,发挥科研考核与学术评价的标准作用。其中,《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1989年创建,收录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首次发行于2000年5月,用以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CSCD与CSSCI均为两年更新一次。学术期刊按刊载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前者包括高等学校学报、综合社科期刊等1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界限是相对的,但高等学校学报与综合社科期刊只有科学部类的区分,是通常意义上的综合性期刊。。后者为专门刊发特定学科研究成果的期刊。专业性期刊有学科门类的区别,并分属不同的科学部类,通常情况下不会重叠。但经Python爬梳发现,有39种期刊同时被两大数据库收录2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分别被CSCD与CSSCI收录的情况不属于此种情况。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分别被CSCD与CSSCI收录,但两者有各自的刊号,是两种不同期刊。。“双收录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科交叉。对该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双收录期刊对学科发展、期刊建设的作用。

1.1 研究对象

双收录期刊样本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目录(2021—2022)》为准,按期刊名称拼音升序排列。39种双收录期刊及所属学科3除了《管理科学学报》《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基金》《科研管理》《运筹与管理》《中国管理科学》以外,精确到一级学科。如表1。

表1 双收录期刊及所属学科

双收录期刊的学科分类参考《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期刊的学科界分是学术研究的内在需要[1],也是分析双收录期刊的前提,但特定期刊可能包含不同一级学科的研究内容。表1的分类综合考量其主办单位、栏目设置及研究性质。比如,虽然人类学研究有文化、考古、生物和语言四分支[2],但《人类学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与人类起源及演化相关的研究,表1将其编列在生物学项下。又如,《地域研究与开发》刊载包括区域开发、农业农村、环境生态等方向的学术成果,但以区域经济学为主,表1将其概括为经济学门类。再如,《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等期刊的研究内容属于科学研究管理的范畴,表1参照CSSCI的学科分类将其归纳为管理学。

同时,有 4种一级学科在国标学科分类与教育部学科目录中所属不同的学科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可归于工学、理学、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归于管理学、工学。心理学可归于教育学、理学。科学技术史可分专业归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表 1将其安排在学科门类首选项中,目的是使期刊学科分布相对集中,便于说明问题。并且,即使样本期刊均为专业性期刊,统计时由于其研究方向与国标学科分类、教育部学科目录粒度不同,导致学科归属有一定的相对性。前述原因导致特定期刊的学科门类划分有并存的多种可能。此外,CSCD收录中英文期刊,CSSCI仅收录中文期刊,纯英文期刊不能入选CSSCI4同时刊登中英文科研成果的《科技与法律(中英文)》系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也便无法被同时收录,这是影响双收录的学科外因素。

1.2 研究意义

早在19世纪80年代,革命导师恩格斯便颇有预见性地提出:“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无能为力,但是恰恰在这里可望取得最大的成果。[3]”这一论断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不同学科间理论与方法的交叉融合将产生重大的科学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4]。”双收录期刊是刊发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主要场域。双收录期刊的特征查考将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维度展开。宏观视角下,可通过双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得出两种交叉学科形成的原因。中观视角下,以特定学科双收录期刊为线索,可说明双收录期刊在影响力方面的特殊性。微观视角下,以特定双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呈现其发文的具体情况,分析期刊双收录的可能途径。

2 双收录期刊特征分析

2.1 双收录期刊学科分布

宏观维度研究双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并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分析双收录期刊的特征。双收录期刊所属一级学科整体上分为两类,其学科分布如表2。

表2 双收录期刊学科分布

2.1.1 科学部类的语义模糊

依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属自然科学类期刊(集刊)不列为遴选范围——仅登载处于自然科学语义核心地带研究内容的期刊无法入选CSSCI,如CSCD来源期刊《振动与冲击》《机械设计与研究》。然而,语义本身具有模糊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对范畴也不例外。并且,此种语义上的不确定性受到禁止精确化的限制,即必须维持其不确定性以确保语义的特征和功能[5]。这意味着,科学部类之间界线可通过精细化的分类减少模糊性5例如,哲学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科学的七分法科学部类结构。参见王续坤.科学学科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1-202.,但难以彻底消除。

回到双收录期刊所属学科上,无法判断“地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一命题真假的原因在于地理学落入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义的纯粹模糊(pure vagueness)地带。换言之,与其将城乡规划学、心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科概括为交叉学科,不如理解为学科之间呈现出的固有暗区、学科分类的折叠之处。语言哲学先驱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理论”认为,范畴的成员仅因一系列相似性关联起来,单个成员并不具有范畴的所有特征[6]。按此观点,这些学科处于由相似性构成的复杂网络,以不同的方式分享着亲缘关系。所以,上述交叉学科的存在有逻辑上的必然性。

2.1.2 学科交叉的方法融合

严格来说,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有所不同。学科交叉强调不同学科间的协同性,但各学科依然相互独立。交叉学科则具备独立学科的各种特征,是学科交叉的结果[7]。交叉学科是学科属性与研究对象上的融合,而学科交叉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迁移与借鉴。在社会科学领域,管理学研究对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方法的运用较为频繁。例如,《管理科学学报》《情报学报》等双收录期刊普遍采用了案例、计量、实验、数据等实证方法。在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科学研究的目标聚焦在探索变量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并以此解释外部世界[8],“实证”二字甚至一度成为科学的代名词。运用数学方法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先例,发端于法学家格劳秀斯[9]。在管理学领域,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也由来已久。实证方法的运用使其产生自然科学般客观、中立的特征,进而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被 CSCD来源期刊目录收录。当然,以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流行程度”来区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只能是次要的、派生的[10]。因此,在研究对象确定的前提下,无论管理学研究采取实证方法多么复杂,带来多少“硬科学”的意味,也不会改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

2.2 双收录期刊影响因子

中观维度选取特定学科,分析双收录期刊与该学科“单收录期刊”6“单收录期刊”是指单独被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之间复合影响因子的差异性。地理学是39种双收录期刊中一级学科最集中(5种)的专业。以地理学为例,双收录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显著高于单收录期刊。地理学期刊收录情况与影响因子如表3。

表3 地理学期刊收录情况与影响因子

以上 18种地理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 3.729,恰好介于双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的最低值与单收录期刊影响因子最高值之间。双收录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的原因在于稿件的多样性可增加期刊的信息量,进而提高影响因子[11]。并且,交叉研究可获得多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也就更容易被引用。

2.3 双收录期刊刊文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双收录期刊中最具综合性的一种7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期刊在核心期刊中并不多见,除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外,大多数自然科学期刊系专业性期刊。,其以国家重大科技进展与战略方向为线索,选题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首次入选CSCD来源期刊目录(核心库),2019年首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成为双收录期刊。2021年首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后刊文情况为例,可窥见双收录期刊的发文特点8此处使用的引文分析工具为AIreview。。

截至2022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刊》共发文1 606篇9其中包括2016年第S1期的34篇增刊文章。。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其发文数量前十的研究方向为G322中国科学研究事业、F323.8农业收入与分配、C932咨询学、F49信息产业经济、F127地方经济、X321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F124.3技术发展与革新、F125对外经济关系、F124经济建设和发展、F323.3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数量分别为191、45、38、35、31、30、29、27、25、25篇。其中,“中国科学研究事业”主要论述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进展,而应用经济学是《中国科学院院刊》在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的选题方向,其各年份的发文数量与发文占比如表4。

表4 应用经济学发文数量与发文占比

在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刊》应用经济学发文量达到峰值,占全年219篇的33.79%,并在翌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可见,频频出版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其入选的原因。

3 双收录期刊研究启示

3.1 学科发展

超出学科边界的科研成果面临着不被认可的风险[12]。质言之,交叉学科研究发表难度较高。而学术期刊是科研进展记录、存储、交流的主要载体[13],报道最新学术成果是其基本任务。双收录期刊在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14],应承担起促进交叉学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任,引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良性互动。

《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的发展规划10《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 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对于学科发展而言,“深度融通” “交叉融合”的关键在于走出既有的研究框架与路径依赖,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发现并解决新领域的新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吸收旧事物中有益的、积极的东西。否定既表现在对旧事物的扬弃,又表现在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学科建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范式。同时,自然科学应始终沿着增进人类福祉的道路前进,学术共同体应树立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底线意识”。特别是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诸如“电车难题”的两难抉择在自动驾驶等场合变得更为棘手,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胚胎克隆的伦理风险也给人类敲响警钟。人文社会科学应负担起把握科技伦理的重任[15],护持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3.2 期刊建设

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的研究有益于获得本专业之外研究者的关注。例如,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运筹学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科学与社会》等期刊本身就具有登载交叉学科研究的条件,可分别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倾斜,以提高其影响力。如果研究对象是知识体系的殊相,研究方法即是所有知识体系的共相。社会科学期刊可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学科交叉,自然科学期刊则可通过扩展研究视域来完成。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期刊
期刊简介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问题表征、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
《防爆电机》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限度——韦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意蕴
期刊审稿进度表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