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湖演艺小镇周边路网设计方案研究
2022-11-10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黄博
文 /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黄博
台湖镇位于城市副中心西南部地区;北侧紧邻环球主题公园,南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规划提出营创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打造北京第一批特色小城镇标杆,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节点。为配合规划建设,展开对台湖演艺小镇周边道路、节点改造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同步纳入总规和控规。规划建设好台湖镇,对于处理好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区的关系、促进副中心可持续发展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有示范作用。
台湖镇功能定位
台湖镇位于城市副中心西南部地区,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约10公里,距中心城核心区约21公里。规划提出营创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打造北京第一批特色小城镇标杆,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节点;承接中心城区演艺资源、文化创意资源疏解,包括话剧、戏曲、儿童剧等,为青年演艺人才创作排练场所,并逐步集聚传媒传播、IP机构、舞美设备道具、展览展示、学术研究等上下游产业。
各相关规划要求要台湖演艺小镇要坚持“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舞美基地要发挥龙头作用,用好现有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精尖”发展。
现状分析
现状路网
研究范围内主要对外通道4条,分别为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东六环路及通马路。对外交通条件较好,方便连接城市副中心及全市其他重要功能节点,但高快速路的包围导致镇区内外部的封闭性较强。
研究范围内现有对外节点9处,分别为:1.东石村桥、2.徐庄桥、3.施园桥、4.普合桥、5.京津高速公路与台湖南三路(现状口小路)相交处、6.次渠桥、7.东六环路与铺窑路相交处、8.东六环路与九德路相交处、9.京哈高速与九德路相交处。
除上述对外立交节点外,研究范围内还有部分现状道路(非规划道路)与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及东六环路相交,均为为分离式立交,其中与京津高速相交的非规划立交2处,与京哈高速相交的非规划立交3处,与东六环路相交的非规划立交4处,在此不详述。
现状镇区与中心城衔接的主要路径为通台路——普合桥立交——京哈高速公路以及现状京台路——通马路掉头——京津高速公路,通道单一,服务能力低。
现状镇区与副中心衔接的主要路径为通马路、九德路以及东西下营桥——施园桥——六环路,衔接通道与过境通道功能重合,服务能力有限。
现状镇区与亦庄地区衔接的主要路径为通马路、现状潞西路以及部分地方道路,区域道路衔接能力低。
随着台湖镇发展,镇中心区与已经按照规划逐渐形成了方格网式的城市路网格局。研究范围内,现状道路总里程47.68公里,其中城市主干路8.91公里,城市次干路19.49公里,城市支路15.36公里,一级公路2.33公里,二级公路1.59公里。镇中心区现状道路总里程29.36公里,路网密度4.42公里/平方公里。除上述道路外,还有部分现状道路,路面宽度5-12米。
现状问题分析
1.对外交通系统问题
(1)对外通道能力不足;(2)现状外部道路节点功能不足;(3)内外部道路节点分布不均。
2.内部交通系统问题
(1)镇区路网发展不平衡;(2)镇区内现状道路网密度低,微循环能力不足,内部道路断头较多,支路系统实现率低,区域路网体系不完整。
3.公共交通系统问题
台湖镇公共交通系统形式单一,目前有仅三条公交线路服务镇中心区,其余均在外围穿过。
规划原则
台湖镇规划构建一个“对外快集散—互联畅通,内部慢体验—绿色智慧”的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交通系统,服务台湖镇的建设开发,与台湖镇用地开发形成良性互动。延伸城市集中建设区的公共服务品质和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切实改善台湖镇的生活出行环境,协助打造彰显生态魅力的美丽人居小镇。
交通分析
经城市设计团队测算,演艺小镇年客流量约为650万人,日均活跃1.5-2.5万人次,游客来自居民市场与国内外旅游游客,同时承接环球影城客流外溢。经过折算,台湖演艺小镇对外方向及比例分别为:35%来自中心城区及西北部地区,29%来自环球影城,19%来自城市副中心及东北部地区,8%来自西南方向,9%来自东南方向。
通过对类似项目的调查和分析,居民和职工出行以绿色出行为主,占81%;游客出行中小汽车、出租车和大巴的占比较高,游客出行对舒适、便捷行要求更高,以居家出行为主。
结合上述对居民出行早晚高峰、职工出行早晚高峰、游客进出高峰的分析计算,三部分交通生成源的高峰不是重叠的,不能简单叠加,游客进出的高峰是台湖演艺小镇交通出行的高峰。
最终选取节假日的上限出行量作为本次路网节点研究的数据依据,晚高峰进入台湖小镇高峰小时14400人次,折算2967pcu/h,晚高峰出台湖小镇15300人次,折算3152pcu/h。
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方案研究主要针对区域外围道路骨干节点进行具体研究,条件基于内部路网基本按规划实现的状况,结合近远期需求,提出不同实施阶段的方案。
京哈高速普合立交桥
本节点是规划通马快速路与京哈高速公路相交节点,规划设计枢纽型互通立交,工程随通马路工程建设,新建匝道长约8.8公里。
结合普合立交拟增加匝道方案,鉴于上述章节从交通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建设条件,研究从京哈高速节点或路段新建出口与台湖演艺小镇相连,提供外部去往区域的快速出口,方案研究方向考虑从节点引出或从路段引出。本方案采用从拟建普合立交西向北转向匝道新建分流匝道,沿京哈高速公路南侧向艺术大道方向延伸,近期与铺大路相接,远期建设至艺术大道,直通台湖演艺小镇核心区域。
近期方案,自B匝道由西向北转向过程中分流新建匝道,新建匝道自B匝道桥梁结构分出,在主线出京方向新建匝道收费站南侧以桥梁形式平行布置,后贴近京哈高速公路主路向南落地与现状铺大路相接。
远期方案,根据台湖演艺小镇内部路网规划,现状京哈高速南侧铺大路线位改向西南方向,为将快速进入台湖演艺小镇核心区域功能发挥充分,远期方案接近期方案终点,沿京哈高速公路南侧继续向东,跨过萧太后河转向艺术大道方向。
京津高速进城方向新增入口及新建京津北侧路
本节点主要响应区域散场期间对外联络条件扩容,与中心城联络充分利用路网中京哈高速、京津高速两条高等级道路,现状及规划在京哈高速公路一侧条件预留较好,考虑在京津高速公路一侧研究增加入口,分流区域返回中心城的交通量,平衡路网。京津新增入口为规划京津北侧路西终点,京津北侧路规划为30m宽城市次干路,以口小路分为东西两段不同的交通组织,口小路以东为双向四车道,三幅路城市次干路,口小路以西为单向单行两车道三幅路断面。
东西下营桥及施园桥
利用规划京湖路、现状节点周边地方辅路以及施园桥与地方路进出口,可在此区域就近与京哈高速公路及东六环路进行转换,此区域整体交通组织不变,远期按规划实现京湖路同步可优化出行条件。
尖垡桥
远期结合本段东六环路加宽改造,新建九德路节点一般服务型立交,实现小镇车辆驶入六环路双向。
日新路桥(环球影城京哈立交)
本节点已建成通车,日新路为连接环球影城区域和台湖演艺小镇区域的道路之一,目前实施方案为京哈高速公路与日新路设置半苜蓿叶立交,主要完成中心城与此区域的交通转换,立交可实现小镇车辆驶入京哈高速双向。
通马路沿线出入口
通马路全线根据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相交道路和道路周边用地情况,合理设置主辅路出入口,便捷小镇车辆驶入通马路主辅路双向,便于进出台湖地区。全线设计主辅路出入口10个,对称布置于5个位置,出入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东石村立交
东石村立交节点结合现状与规划,考虑首都机场第二高速的实施时间,分为近远期方案。近期方案随通马路项目同步实施。
近期方案主旨为完善立交功能,补全缺少的方向。设计由现状京津高速进京方向预留的匝道出口新建东向北匝道接入立交区通马路辅路,匝道完成转向。
徐庄桥立交
本节点为京津高速公路与东六环路相交处的枢纽型互通立交,位于本区域东南角,目前立交区域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且本区域对此节点并无特殊需求,其功能依旧为两条高等级道路转换,因此建议维持现状全互通式立交,无需进行改造。
其他建议
1.结合近远期需求和供给,台湖演艺小镇范围所涉及周边快速转换的进出节点可以满足集散需求。
2.相关节点预留远期建设条件,配合小镇建设进度和使用需求,择机完善。
3.建议区域内部路网按计划积极推进,避免外部至内部快慢转换受阻。
4.对外转换除关注外围高、快速路网,建议加快区域内部城市道路与各个方向区域道路的连通,兼顾远近、兼顾快慢交通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