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基于互联网的应急管理建设

2022-11-10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客运分公司杨雷

人民交通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调度

文 /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客运分公司 杨雷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具备高运载率、平稳、准点、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安全管理是城市公交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智能调度、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安全应急管理,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应急营运水平,为管理者提供运营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辅助。因此,互联网技术对安全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在应急状态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建设公交安全预防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避免和减轻因不确定安全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引言

“十二五”时期,国家就把公交发展上升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也就奠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提出要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公交体系,然而随着城市公交发展,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却日渐突出,时常发生危害社会群体利益的事故并且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失。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系统设施差、线网不合理、大安全格局没有建立,这些都制约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城市交通目前存在安全应急管理问题

交通行驶中的同一空间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

公交由于运输量大,驾驶员休息时间少,司机疲劳驾驶现象一直存在,驾驶员的个性特征、情绪、技术判断、动作执行等也影响着安全操作。

乘客是公交服务的客体,公交服务首要任务是保障乘客运输安全,但乘客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城市交通安全。

纵观各类交通事故,除了驾驶员和行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外,乘客扰乱运营秩序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

道路设施配置不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集中在全国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北京、广东、上海、深圳等经济活跃区的车辆保有量排在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前列。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车均道路的面积呈缓慢增长趋势,停车场、公交枢纽站的用地建设得不到保障,城市交通与道路之间的规划不合理。

线网规划层级不合理

城市规划仅仅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路网设计相对宏观,没有通盘考虑城市交通运行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从整体上看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出行结构不合理而引起了城市更加拥堵。

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城市公交安全运营主要从制度上、安全教育方面、事故预防方面、应急措施方面进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

目前适用于城市公交的管理条例沿用城市交通安全法条,针对公交安全的规范性条例较少;司机和乘客对于公交安全意识比较漠视,公交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并不受重视;智能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在公交安全管理上应用较少。

公交立法和公交安全立法尚未出台,管理体制上存在多部门监管,但从管理成效上看,缺乏有效管理的依据,交通乱象依然存在。

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增加了各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已无处不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也不例外,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传统公交行业因采用“互联网+公交”模式的智能公交而提高了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发展智能公交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共识。随着智能公交的发展,智能公交系统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

旧的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

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属于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具有丰富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经验。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诞生,在新形势下,城市中出行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许多以科技为先导的科技出行模式(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

这些出行模式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基于IT的服务平台,从出行计划启动到结束以及支付的整个出行服务的流程都比传统公交方便、简捷。传统公交企业在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引入IT技术后的智能公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却是用电脑去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公交运营流程,用IT去延续几十年不变的运营模式,没有以发展的眼光去重新梳理出行者的需求,没有用智能化来对传统公交的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故而达不到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民出行需求的目的。

跨界融合拓展思路不宽

跨界融合的含义一定是有多学科的交叉。智能公交系统是将IT在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中融合进而形成的,公交企业的运营管理涉及规划、调度、车辆、人力资源等诸多专业。

在智能公交的改造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如果不能触及公交企业本质上的“痛点、难点”,公交企业如果不能了解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在二者的合作中,在形式上将IT植入了公交企业,双方便会很难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融合,公交与互联网企业也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IT+公交,并没有达到多学科交叉,因而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智能公交系统实质性的创新成果不多。

创新与学习的领域不宽

IT+公交的模式是传统公交在新形势下提高服务质量及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互联网企业进入公交行业,对智能公交业务的经验积累和沉淀较少,对于公交运营和管理业务理解方面还比较欠缺。

互联网企业的IT专业工程师,应充分的、系统性的学习公交企业的业务,通过与公交各业务部门人员的交流,熟悉公交的运营、维修及管理等业务的发展趋势,提升业务理解的高度。

互联网企业最最擅长的就是IT,公交企业则具有丰富的公交运营经验,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互联网企业把IT发展的前沿技术介绍给公交企业,公交企业也从中获得相应的IT知识,才能在公共交通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各自知识的交叉融合,让传统公交能够用IT的灵魂来跨越从传统到创新的门槛。

运用“互联网+”优化提升城市交通安全应急管理问题的措施

智能调度云系统科学调度车辆

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充分利用智能调度云系统,通过定位数据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科学调配车辆确保车辆运营过程的安全。

根据人、车、路方面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并结合智能调度云系统调整调度计划,合理安排班次。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实时对人员和车辆进行动态监控,根据现场运营状态合理调整线路运力配备,调整发车间隔,适时采取停线、缩线、断行、绕行等措施,确保线路运行秩序均衡有序,并通过区间车、大站快车、直达车、跨线支援等灵活有效的调度形式,做好突发客流的应对与保障,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和运载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指挥调度中心监控系统实时通报信息

通过可视化管理分析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依托车厢内监控系统,实时发现车厢异常状态,同时车厢外监控系统对道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做到精准发现、精准调度,努力为乘客提供安全出行环境。

当出现极端严寒、暴雨暴雪等突发事件时,车内监控能够实时查看客流、驾驶员状态、故障等状况,以便统一做好车辆在运营中调度、救援、抢险等应急处置,依靠车辆监控能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

车外监控获取实时、丰富、动态的交通信息,实时发布车辆道路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异常行车状况报警、跟踪等多种功能,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方案,以便适时调节线路运行秩序,努力减少串车和大间隔现象的发生,做好恶劣天气下的营运秩序管理,为乘客创造一个均衡有序的乘车环境。

场站安防系统实现公交停车场站数字化

将智能化、数据化等技术应用于场站安防系统,实现对车辆、人员所在位置、具体行为的有效监管,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控,多维信息管理、分析。

当车辆出现突发事件时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立即发出报警,报警信息及视频图像实时展现在公交停车场站监管平台,以通知管理人员立即进行处理。

同时日常采用巡更机系统进行巡查,异常状况通过公交场站APP进行上报处理,防范突发性事故发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事件预防,实现场站管理精细化,提升车辆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借助车辆安装主动预警系统

通过搜集大数据分析,安全打分,实施掌握运营驾驶员安全隐患行为,做到科学研判、安全管理“对症下药”,精准管控。利用智能手环科学监测驾驶员身体健康体征,提升运营驾驶员自我感知、自我了解自身身体情况,同时安全专业也可做到实时监测,掌握科学安全管理数据。目前设备开机率、日活率、有效检测率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综上所述,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融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还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应急响应效率和决策灵活性,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公交调度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等公交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
SVC的RTP封装及其在NS2包调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