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文化内涵探析

2022-11-10孙学敏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 2022年2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内涵创作

孙学敏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儿童文学创作的时代性、儿童性均得以彰显,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尊重“儿童本位”的基础上,发挥儿童文学的独特优势,用文学的故事性和创造性讲好中国故事,创造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儿童文学创作在发展历程中,既要借鉴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长处,又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使其与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探析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既是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需要,也是出版人的使命,更是文化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有力举措。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们对童年和童年文化的理解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模式变革。它指向的是有关童年的建构论理解对于传统的童年本质论理解所造成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西方童年观的当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童年”并不是一个脱离历史语境的单一本质概念,而是一个由特定时代的政治语境、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建构的文化范畴。与此同时,这种建构效应也不是单向地由文化强加到儿童身上,相反,儿童可以是文化建构过程中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这一童年观和童年文化理解上的转变,对20世纪后期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儿童文学在与时代的共振中,也在积累着独具特色的创作资源和童年精神走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绵延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当代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在创作中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将文化内涵融入儿童文学作品中,进而体现出文化价值的时代性和永恒性,使其具有意义非凡的出版价值,对个人成长和中国文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梳理

精神空间

对爱与美的追寻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与美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就仿佛水之于生命。如何在当代的成长环境中,构建积极明亮的精神空间,是儿童文学作品探索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塑造性格各异的儿童形象,让儿童读者在同龄人身上感受到共通的情绪和情感,并在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处理方式上观照自我,完成独特的精神成长。例如,刘海栖就在其儿童文学创作中重塑新时代的阳刚精神,并将其作为儿童形象的人物精神来整体表达。他在儿童小说《小兵雄赳赳》中着力塑造了这种独特的阳刚精神,“阳刚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它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养成,力量和勇敢是阳刚,友爱、善良、包容、互助同样也是阳刚”。这种独特的阳刚精神,在“娇骄”二气盛行的当下,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小兵雄赳赳》中关于亲情、战友情、同学情、军民情的书写都非常克制,渗透在朴实的生活细节中,句句不提情,句句在抒情,展现出作家探寻成长精神空间的境界和笔力。

思维向度

启慧增智是儿童文学作品之于儿童成长的意义所在,也是其宗旨所在。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类型多样,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哲学和思辨。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徐鲁认为:“阅读陆梅的作品,需要带上‘智力’。”这一生动的表述,提炼出了陆梅作品的智性特点。陆梅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一种独特的书卷气,其独特的东方美学神韵结合具有思辨精神的文字,给读者营造了静享阅读的空间。例如,《无尽夏》通过独特的花语,讲述了两位女孩成长之路上的艰难与美好,为“认识自我”这一哲学母题找到了一条文学表达之路。在这部作品中,自然万物与人一样,仿佛也在经历成长,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渗透其中,在一个大的自然观中实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顿悟和成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将笔触伸向更广袤的社会现实,也伸向了更深层的思维思辨空间,并在其中浸润个人见识和思想深度,有利于打开儿童的思维空间,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灵空间

儿童文学以儿童为表现主体,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其创作的基础。文学即人学,是对人内心的关注,可以称之为文学的初心,儿童文学亦是如此。直面心灵问题,才能给儿童进行恰当的“心理按摩”。例如,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创作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会触及儿童细腻的情思,并且直面儿童心理成长中的隐秘和复杂。秦文君的《月光小巷》将四个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女孩形象放置于不同家庭故事的纠葛中,让她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绽放出人性和梦想的光芒。“童年之于社会生活的潜在意义是多重的,既有社会意义上的生命代谢、种族延续,还有文化层面的代际传承、信念传递,更有精神层面的心灵熏陶、人格塑形。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童年生活特定内容形式的具体展开而实现的。”这一点在秦文君的儿童小说作品《月光小巷》中深有体现。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探求文化内涵的内容举措

向传统文化探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时代新人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出版人、作家,乃至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责任。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展现传统文化也成为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家重要的创作取向。在此过程中,也诞生出一些独特类型的小说,如《故宫里的大怪兽》《神秘美术馆》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闪亮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与风格多样的故事相结合,着力于用文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比如李北山的《神秘美术馆》系列,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等中国传世名画,通过奇幻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完成一次次文化探险之旅。

向自然之美探求

“每个人都有童年,与大自然声气相通。”当代作家张炜在其《海边童话》作品中谈了自己对于童年,对于自然的理解。在他的笔下,一切生命都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沐浴阳光,成长和生存。在梅特林克看来,“凭借某些美的力量,灵魂才得以存活”,用这句话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说非常贴切。天性是自然对儿童发展的规定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也是每个儿童应有的权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呼吁自然的原生力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将自然之美和文学之美相结合,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变成了现实。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吴然在其儿童散文集《那时月光》中,将故乡特有的乡土风物、西南边陲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之美,还有蕴藏在山林、田野、溪流……的大自然之美,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展现出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恣意成长的温润和欢脱。

向现代生活探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儿童文学同样也是如此。现代生活的商业性、秩序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无法低估。走近当下儿童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创作出贴近他们生活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比如,颇具社交属性的校园文学作品及催生出的畅销书现象,这些都显示出贴近儿童生活创作的重要性。不过校园系列作品的繁荣,并没有取得相应创作质量的提升,这也是需要继续“破题”的一项时代任务。例如,商晓娜在其校园系列作品《拇指班长》中注入时代因素,不断扩大校园生活的场域,促进校园文学创作向更为多元化、更为广阔的天地积极拓展。

向时代精神探求

“人之成长,是一个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粒扣子’,童年阅读给人的成长留下终生难忘的精神印记。如果说家乡决定了一个人的地域文化基因,那么童年时代的阅读经历则决定了一个人终生的文化审美,这是人成长的‘文化味蕾’,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童年之美、童年之味,给人生染上一层文化底色。”海飞将好书比作“文化味蕾”,充分阐释了阅读对于儿童的重大意义。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更迭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是一定要纳入当下儿童阅读的必读书单的。时代需要书写,时代的进步需要书写。读什么样的书,接受什么样的滋养,就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尼尔·波兹曼曾说过:“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所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我们的时代需要优秀的作品,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需要勇于向新领域开拓、胸怀天下、面向未来的作家,才能创造出滋养儿童心灵的优秀作品。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涵都值得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去关注、去表现。

向红色文化探求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也需要将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资源,将笔触伸向红色历史,伸向英雄人物,伸向革命根据地,伸向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述一段段可触可感的动人故事,诠释中国人感天动地的家国精神,表达对于战争、人性、和平的诸多思考,为我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注入家国基因、家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涤荡他们的心灵,从心底厚植爱国情怀。例如,张品成的一系列红色题材儿童文学作品《赤色小子》《最后的比分》,薛涛的《满山打鬼子》《情报鸽子》《第三颗子弹》,刘海栖的《风雷顶》等,他们自觉利用掌握的红色资源去观照战争,观照和平,观照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方式。

向语言之美探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诗词将汉语之美、古典之美、意境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也在语言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追求,张炜《我的原野盛宴》将神秘广博的大自然之美与极具诗意和哲思的语言之美相结合,读后令人唇齿生香;董宏猷在《牧歌》中展现出的充满诗意的文风,将厚重坚硬的主题出版变得入情入心;高洪波的童诗简约天真,将哲思轻盈幽默地抖搂出来,不经意间沁人心脾;刘海栖的《游泳》通过生活化、质朴的语言,将童年写得恣意洒脱,展现出其成熟的笔风和独特的语言美学追求……他们都在努力开拓儿童文学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表现空间。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探求文化内涵的举措

充分发挥图画的表现空间

图画作为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形式,非常契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优秀的图画不仅能够美化版面,增强图书的设计美感,提升读者的阅读愉悦感,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叙事作用。随着新一代插画师创作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图画对于图书的作用正在被放大。插图之于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再现关系,丰富的图文能带给儿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多优秀的图文书、图像小说诞生,也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出版物形态。“插画基本上有两种画法,一是直接而理性地把文字内容画出来。二是写形于外,写意于内,来阐释文字的意蕴。”例如,在黄蓓佳《我亲爱的奶娘》这部作品中,王祖民用富有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的插图,将江南的风物和人物的成长,活泼泼地表现了出来。而文学绘本《天局》的插画师尧立将现实与想象完美融合,用汪洋恣肆的画风,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浸式体验中,为这部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充分发挥编辑设计的理念

新时代是审美的时代。在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美”越发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一本自然文学,就要把作品的自然气质做足,将内容本身的自然气质与设计上的自然气息做到完美相融,也相当于为这部作品赋能,这体现在纸张、开本、书脊、环衬、插图、文字的提炼和导入方式等方方面面。将艺术思维、审美理念、文化内涵、创意手法等因素融入书籍的装帧设计,对纸张、开本、字体等的综合考量也要具有整体性、创造性,编辑设计的理念也越发受到重视。在编辑进行系统化、创意化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之外,更要注重作品内容的表达,优秀的编辑设计与作品会形成微妙的化学反应,为内容的传达选择最好的表现方式。

几十年来,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儿童文学作品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讲好时代故事、引领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职责。近年我国儿童文学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关注。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触动人心的故事,每天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读者需要倾听时代的声音,倾听历史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中国人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恢宏,可以细腻,可以迷茫,可以笃定,可以伤感,它们汇聚到一起,才是我们中国的故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需要持续深耕文化内涵,让儿童听到更多具有传承价值的中国故事,这是当代出版人和创作者共同的使命。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内涵创作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Jazz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刊首语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