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的十年: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2022-11-10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信制造业工业

文 | 本刊记者 姜红德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据工信部统计,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已培育形成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8997家“小巨人”企业和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超八成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配套专家”。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已经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900万台(套),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3%和74.7%,分别比2012年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部分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及应用创新全球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网络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全面完成,4G网络覆盖城乡,5G网络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五大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覆盖29个省(区、市)。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我国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累计超过5.7万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示范类项目超过1500个,工业APP数量达到28.32万个。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300余项、国际标准42项。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

工信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保障措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制度机制同步完善。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一批关键领域产业化短板,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培育20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方面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将工业互联网写入国际标准,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融合新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培育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日渐深入万企千园、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智能制造系统推进

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区域协同、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出台支持政策260余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推进模式,汽车、石化、家电、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面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树立典型标杆,为地区、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有效路径。“十三五”时期,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了58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探索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十四五”以来,进一步细化推进路径,从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深化到挖掘典型场景,深入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2021年,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揭榜遴选了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了近1200个优秀场景。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

制造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制造业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加速变革,5G、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壮大。

据工信部统计,2012—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提高1.1倍、达到1.53万亿元,投入强度由0.77%提高到1.44%;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4.7万个提高到14.7万个,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占比由13.7%提高到3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名单,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制造业转型生态加速构建

十年来,工信部先后支持长三角、山东、广东、成渝等地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融合应用和生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初显成效,有效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生态加速构建,涌现了若干转型领军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

据工信部统计,近年来我国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取得突破,各类要素有效支撑、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工业母机等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弹性明显提升。针对近年来的“缺芯”“缺柜”等问题,着力打通断点堵点,芯片保供稳价成效显著,集装箱产量成倍增长,有力支撑我国汽车产业恢复向好和国际海运市场稳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工信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工信部强制下架23款APP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三年产业规划 促进AI未来加速落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