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虚拟产业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10冯正好张智方

中国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集群产业园产业链

文|冯正好 张智方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在当前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的发展新形势下,虚拟产业园是推动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的新业态、新模式,对于实现我国产业集聚与产业链的整合,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基于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供需调配、推动数字供应链信息共享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虚拟产业园发展现状

虚拟产业园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的一个企业集群或网商集群,以发展电子商务、促进虚拟经济、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的产业园。它通过互联网为电子商务、网络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一站式服务,把更多的产业属性和更大范围的空间类型纳入到园区范畴,组成一个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实现“地域更分散,产业更集聚”。相较于传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园的主要特征是打破物理边界、跨越地域实现产业集群。

2013年之前,我国虚拟产业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成立虚拟平台,以资金、土地等为切入点,利用网络把诸多技术平台和相关产业联结起来,形成不同地理区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结合的虚拟集群,但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都是落地的;另一种是虚拟生态工业园,将虚拟生态工业园作为主体园区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园区提供补充。

上述两种模式下的虚拟产业园都没有将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突出重点。在2013年前后,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兴起,纯线上的虚拟产业园模式开始试行。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涌现出一些向软件开发、大数据、自媒体等多个产业方向和领域拓展的虚拟产业园。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虚拟产业园有:猪八戒网、深圳虚拟大学城、乌镇虚拟产业园、成都信星网商虚拟产业园、极选·南京电商生态链虚拟产业园、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沈阳电商虚拟产业园、潍坊新梦想虚拟产业园等。

当前我国虚拟产业园在盈利、服务、招商方面比较单一化,尚存在较大拓展空间。如在盈利模式方面,虚拟产业园主要依靠税收返还、政府补贴、园区服务等获得收入;乌镇虚拟产业园为了拓展盈利渠道,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尝试主动入股园区内的企业,或是通过给企业嫁接资源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实现创收;在招商和吸引企业入驻方面,目前国内虚拟产业园主要依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或是依托产业龙头进行招商,这两种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在园区服务方面,目前虚拟产业园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报税、政策申请等,这些服务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招牌”;专业服务则更多是基于园区入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涵盖人才培训、资源对接、金融服务、品牌服务等多方面。虚拟产业园的服务模式还也有待于多样化。

二、我国虚拟产业园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作为新业态,我国虚拟产业园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一方面,许多虚拟产业园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对政府依赖度较高,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另一方面,虚拟产业园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对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架构依赖较深,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基于此,当前国内虚拟产业园绝大部分仅为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远没有实现国务院和各部委提出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的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 总体平台能级偏低,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和联动。当前国内虚拟产业园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对其他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尚未形成产业集聚;且虚拟产业园主要为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虚拟工商注册、报税及相关扶持政策申报等基础性服务,未触及到企业具体实质性业务,如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营管理等内容,远未对平台内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联动以及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在具体业务中进行合作与分工。

第二,虚拟产业园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发展模式,且对政府依赖度较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如上所述,当前虚拟产业园在盈利模式、园区招商、运营服务等方面都比较单一,尚存在较大拓展空间,对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此外,虚拟产业园是打破了地理位置束缚、跨区域发展的产业集群,由于全国各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不一,发展步调不一致、不统一,故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模化发展。

第三,当前虚拟产业园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其具有一定风险。当前,我国对虚拟产业园的适用范围、组织模式、运行机制、风险分析、产业集群评估等研究欠缺,尚未形成一整套的法律体系支撑虚拟产业园的发展,而且虚拟产业园仅通过契约和网络等联结相关产业开展跨领域跨区域链式合作,这种独立的、跨区域的协约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市场经济的缺陷会完全地反映在企业的合作关系中,各企业资本的逐利性被无限放大,尤其是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契约精神不够完善,通过协约关系建立的合作关系易被利益所破坏。

第四,虚拟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应变能力较差,削弱了产业竞争力。虚拟产业园虽利用“虚拟”连接跨越了物理空间,促进了园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以及信息共享与增值,但园区内各企业也会因物理距离的影响而导致不同区域的企业战略不一致,并且不具备及时调整的应变能力,从而造成园区内企业步调不同,难以协调发展,无法实现真正的产业链整合与分工,而且还削弱了园区内产业抵御园区外产业的竞争能力。

第五,虚拟产业园区内的成员企业稳定性较低,对园区内良性生态系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虚拟产业园是一个开放化、动态化的网络生态体系,园区内成员企业进出阻力较小,符合法律规范内的中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愿申请加入或退出,新鲜血液的常注入,使得虚拟产业园内成员企业构成呈现动态化,这意味着企业间合作需要消耗更多时间成本,且需谨慎提防“合作骗局”的发生。因此,园区内成员企业的过度动态化,将直接导致虚拟产业园内成员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合作与运营存在不稳定性以及风险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虚拟产业园中,由于投入高,风险高,产品更新快等因素,高新技术企业的更新也相对较快,这更加剧了园区内网络运营的不稳定性和建立合作的困难性,从而影响虚拟产业园的良性发展。

三、我国虚拟产业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部署以及信息体系建设。一是超前布局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有效连接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二是加强虚拟产业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虚拟产业园应用中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化数字化产业链所需的全部信息基础设施并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布局一批数字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要素跨领域和跨时空聚合共享,探索建立协同创新的区域一体化治理体系和虚拟产业园,实现全产业链的聚集与整合;四是加大资金支持,支持各地方政府出资扶持或成立专门的产业基金,同时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第二,明确和规范发展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一是按照“政府主导,平台主体”,探索我国虚拟产业园的战略发展模式,切实解决当前虚拟产业园发展中的数字化程度较低、供需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等问题;二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运营管理能力的市场化主体,构建市场化投入和盈利模式,充分调动市场化主体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展虚拟产业园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完善虚拟产业园“管委会+运营商”的管理机制。

第三,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典型试点示范建设。一是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虚拟产业园相关法律法规,厘清虚拟产业园数据在收集、管理、分析、流出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流程权责主体,切实保护数据管理全流程的安全;二是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和风险管理制度,科学客观地认识虚拟产业园的特点,从而主动规避虚拟产业园发展的风险;三是在全国选取合适地区,按照不同行业和不同区位建立虚拟产业园试点区域,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品牌;四是建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虚拟产业园示范区,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强化政策联动和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合力。

第四,大力扶持链主型平台企业,打造连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虚拟化、开放型创新集群平台和典型模式。一是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产业园成员企业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标准化,并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快速实现不同地理分布上虚拟产业园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二是构建专用网络和应用信息平台,为园区内外企业提供通用的公共服务,保障全产业链的有序运行;三是发挥龙头型平台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核作用,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链闭路循环发展,搭建面向整个区域和行业的、连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虚拟化集群平台;四是建立、完善平台进出机制和活动机制,形成融合创新、智能协同的新型平台生态体系。

第五,完善云服务体系,推动跨区域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成员企业的黏性。一是打破传统业态的惯性思维,探索建立虚拟产业园的监管新模式,构建依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和监督制度;二是建立一批以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和联盟,以互动共生耦合发展模式,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网络一体化协同创新新机制;三是启动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虚拟产业园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集群产业园产业链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