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09张雯婷杨坤伟杨文杰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20期
关键词:林散之艺术设计建筑设计

张雯婷 杨坤伟 杨文杰

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认知不足,在进行建筑艺术设计时盲目添加传统文化元素,以至于所设计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不伦不类,而且在功能和结构上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严重降低了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研究,明确建筑设计中哪些环节中可以应用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内容阐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筛选,能够体现出民族风俗特色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是各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汇总的表现,也是在我国地域内世代传承并历经多次改良、具有民族特色、符合社会发展观且内容驳杂的优良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56 个民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色。

建筑设计就是将建筑的空间结构、外观造型以及装饰装修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逻辑进行规划,使其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同时还能表达出当地的区域性文化和人们的某种精神需求。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一个可供生活或工作的场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增加,这就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必须兼具实用、美观以及高质量等多种特点。我国传统文化涉及地理、建筑、地质以及生态等多种学科,其在建筑设计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研究,保证现代建筑设计更具艺术美感的同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1]。

2 我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融合进程,使得现代文化更加多样性,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能够设计出更具个性化特征的建筑,如江苏省扬中市的标志性建筑河豚、四川省宜宾市的五粮液酒瓶楼、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的大闸蟹生态馆等。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同样存在一些融合了文化传承的建筑,如江西省南昌市的青花瓷建筑群、作为世界上最大鼓形单体建筑的安徽省合肥市万达文化旅游中心以及辽宁省沈阳市的方圆大厦等。

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在建筑外形上有了新突破,在设计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使得现代建筑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受西方建筑设计思想影响较深,建筑设计中即便融合了传统文化,也会以西方设计思想为设计重心,导致设计成果既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能表达出西方文化的设计观念。

如图1 所示的南昌青花瓷建筑群,在建筑外形设计和功能设计上能够宣扬我国历史悠久、意蕴丰富的青花瓷文化,但因其处于闹市,与周边环境并不协调,在都市车水马龙的景象中显得较为突兀。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外部的瓷砖氧化,青花瓷外观的观赏性也会逐渐降低,无法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2]。

图1 南昌青花瓷建筑群(来源:作者自摄)

3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传统文化与建筑相关的元素主要包含各种色彩、形态、图案及书法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让设计人员拥有更多的设计方向和设计风格。设计人员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时,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人文条件、地质条件以及民族特色等各种因素,从而实现我国古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思想。

3.1 形态应用

形态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一些物质形态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使其具有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并形成一定的精神境界。这种形态方面的应用对周边环境和材料工艺的要求较高,若无法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则会造成突兀的设计效果。因此,可将传统形态应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例如,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文化中心公共区装饰工程设计项目中,应用了大量材质相同但外形不同的内饰来装饰内部空间,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同时还利用羽毛、岩石、花卉等各种形态使整个公共区充满了自然气息和艺术美感,如图2 所示。

图2 黄帝文化中心公共区(来源:作者自摄)

3.2 色彩应用

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含义。在现代建筑中,色彩同样具有多元化的意义,如黑色代表稳重、黄色代表明亮、红色代表火热等,每一种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情感或思想表现。笔者在设计陕西省铜川市的溪山胜境丹霞地质文化展览馆时,引用大量的色彩进行地质文化展示和内部装饰设计;在颜色选取上,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丹霞景观为依托,尽可能将丹霞地貌的原始色彩“搬运”到展览馆中,让观者即便未曾见过真实的丹霞景观,也能领略到溪山胜境的丹霞风采。在设计陕西省铜川市的溪山胜境煤文化展览馆时,笔者也采用了这种色彩元素进行内部装饰,室内摆件均设置为煤矿的黑色,同时利用狭窄的通道和乌金色的整体格调尽可能模仿煤矿开采环境和生长环境,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领略到煤矿开采的艰辛以及煤文化的发展历程与风采。

3.3 书法应用

书法作为我国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历代的书法艺术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古今名人的风骨和时代特色,可以说书法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草书及行书等书法形式将我国历代审美和思想融入其中,散发出独有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建筑设计尤其是一些文化类的建筑设计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屡见不鲜。例如,安徽省马鞍市的林散之书画院(见图3)将线条切割整合,结合平面分割和立体建设构成一个整体的建筑,再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其兼具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图3 林散之书画院(来源:作者自摄)

林散之书画院的设计与林散之的生平有关。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当地的建筑风格是硬山坡屋顶,白墙青砖,树木与石雕互相点缀,是典型的皖中建筑风格。因此,以皖中建筑风格设计林散之书画院能够使其与周边环境相融,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林散之书画院与书法的结合是在突破了写实和传统的束缚后,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来体现艺术美感[3]。

在林散之求学期间,黄宾虹教给他的是“平、留、圆、重、雅”的美学标准,而林散之的楷书书法中将这种美学标准体现得淋漓尽致。书法的象形特征具有一定的二维化空间特征,与建筑设计的几何形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设计人员希望通过这种与书法形体结合的建筑语言来表达林散之的书法风骨和在建筑设计上的文化传承。

3.4 图案应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56 个民族传承下来的图案数不胜数,在图案颜色、形态和精神内涵上均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大部分图案较为复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难度较高,因此设计人员在使用图案时,往往会将其简化为某个几何体或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使其在某个空间内交叉融合。

二维化的图案蕴含吉祥、祝福或祈愿等各种意义。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这些图案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出较强的装饰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某个空间的艺术美感和艺术层次感。例如,笔者在陕西省铜川市设计溪山画馆(见图4)时,运用简单的几何图案和材料来呼应周边环境,以文化共存的思想使室内外交错连接,以传达出一种共存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扩展到建筑环境、室内环境与艺术的结合中。

图4 溪山画馆(来源:作者自摄)

除了二维化的图案,将图案合理应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最好方式是将其三维化。笔者在陕西国际体育之窗的室内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几何图案来进行创作,并通过颜色的差异来区分不同场景的功能应用。整体的颜色选用白色吊顶,地面选用大理石石砖铺贴,门窗采用黑色或透明的幕墙,在住宿和休闲区域则选用柔和的木质材料。这种设计方式结合国际体育之窗的建筑使用功能,能够传达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赛事精神,同时也给予人们一种极为方正的视觉感观,配合其较为柔和的外观,表达出一种外柔内刚的抗争精神[4]。

3.5 环境观应用

自古以来,我国的建筑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与我国建筑文化受儒家、道家思想与文化影响有着直接关系,如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武汉黄鹤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和人的相对和谐。然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种环境观在我国发展初期并未得到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观也逐渐被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想方设法在建筑设计中表达出传统文化的含蓄婉约之美,并通过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强化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程度,通过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以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例如,江苏省苏州博物馆就采用了院落式布局,将整个博物馆的建筑分为3 大板块,使其与周边环境充分融合。此外,环境观的应用还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自然气候或地貌条件都可能影响建筑设计的形式或风格,如四川省的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的干栏式民居等都体现了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3.6 屋顶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屋顶又被称为第5 立面,对建筑设计的风格和形态具有较大影响,是建筑艺术设计中的重点。林散之的书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竹楼、北京市的四合院等,在屋顶的设计上无不体现出地域文化和周边的环境特色[5]。云南省昆明市的国家植物博物馆,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木壳结构建筑体,屋面自成一体,屋顶的图案如自由延伸的叶脉,从不透明到透明的渐变在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建筑的灵动性,使其成为城市中独具一格的魅力空间。

4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思想、精神、意志以及审美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极其重要,处理好人与建筑、自然的相关关系,是建筑是否独具美感、是否节能以及是否具有独到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持续研究和分析来寻找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融合路径,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林散之艺术设计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近现代·林散之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书生”“草圣”之间
“书生”“草圣”之间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