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颈椎病分型的DR影像学表现研究

2022-11-09胡俊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1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曲度骨质增生分型

胡俊强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放射科 (福建 福州 350015)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DR检查中不同颈椎病分型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颈椎病患者41例,实施D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总结影像在不同病型中的表现。结果:病变检查结果显示,曲度病变占比29.67%,骨质增生占比21.95%,椎间隙狭窄19.51%,韧带钙化14.63%,椎体松动与突关节异常皆为7.32%;分型显示,交感神经型发生率最高,为46.34%,其次为神经根型17.07%,再次为椎动脉型14.63%。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是主要病因,分型中交感神经型居多,占比46.34%(19/41),P<0.05。结论:通过DR检查可有效诊断颈椎病特点,辅助病型分型,病型不同在DR影像中可见不同表现,在使用DR时应行全面检查,促进精准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分析具体病情,必要时实施相应试验,排除相似疾病,科学分型和治疗颈椎病,促进良性转归,缓解患者病痛。

在现代,颈椎病为高发病,受工作生活模式变化影响渐趋年轻化。临床症状各有差异,轻度颈椎病多见头晕或肢体麻木,重症颈椎可见血供不良,血液循环异常。应及时确诊、科学治疗颈椎病,避免消极进展危害患者健康,降低致残风险。该病病型复杂,治疗应结合病型开展以保证治疗成效。DR是常见检查手段,可辅助观察患处具体情况[1]。为分析颈椎病在DR影像中的分型表现差异,促进精准分型,本文从2019年2月~2021年1月接受DR检查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41例资料,说明DR检查方法,总结各病型的影像学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41例DR检查颈椎病病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1~64岁,平均(41.61±4.93)岁;病程0.5~7.5年,平均(4.07±1.03)年。临床症状:耳鸣5例,头晕6例,肢体麻木16例,肩颈僵硬27例,四肢无力4例。

纳入标准:①经过X射线片、CT检查、MRI检查等,可见颈椎强直或骨质增生,确诊为颈椎病,经临床症状观察排除神经源性疾病;②实施DR检查;③资料完整;④持续治疗;⑤可常规沟通。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精神病史;③传染病;④智力异常;⑤血液系统疾病;⑥其他检查禁忌。

1.2 方法

使用数字化平板X射线摄影机进行DR检查,设置高千伏摄影模式;检查前,确保患者肩颈部无膏药,避免佩戴金属物品,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部件的衣物。取出发夹、首饰等;扫查过程:通过DR检查获取颈椎区域侧位影像和正位影像,分析颈椎部椎间隙、椎弓、椎管和椎体情况,分析横突和棘突情况,观察韧带情况;结合影像划分病型:①颈型,患者头、颈、肩部可见显著疼痛和压痛点,X射线片可见颈椎部位出现曲度异常,或见椎间关节不稳;②神经根型,麻木、疼痛,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一致,上肢疼痛同时无外颈椎外病变;③脊髓型,可见颈脊强损害,X射线片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存在增生,合并椎管狭窄、脊髓压迫;④椎动脉型,猝倒发作史合并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射线片可见节段性不稳定,或者出现枢椎关节骨质增生,通常合并交感症状,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⑤交感神经型,头晕、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者心前区疼痛、手部麻木,X射线片可见失稳或退变,无椎动脉狭窄或堵塞。

1.3 观察指标

①检查结果:记录患处病变表现;②病情分型:根据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为病型分型;③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病型中病变表现分布。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4.0分析颈椎病患者数据,计数资料(检查结果、病情分型)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查结果

41例患者中,曲度病变表现发生率最高,为29.67%(12/41),骨质增生与椎间隙狭窄发生率相近,韧带钙化为14.63%,椎体松动、突关节异常发生率较低(P<0.05)。病变表现见表1。

表1.病变表现

2.2 病情分型

病型分布显示,交感神经型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型,占比为46.34%;混合型发生率最低,为2.44%(P<0.05)。病型分布见表2。

表2.具体分型

2.3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显示,不同病型具有不同影像学表现,提示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辅助医师针对颈椎病分型,从而实施针对性治疗。影像学表现与各病型相关性见表3。

表3.影像学表现与各病型相关性

3.讨论

3.1 样本表现分析

本次研究中,经DR检查显示,颈椎病患者中曲度异常病变症状居多,1/3左右颈椎病患者可见曲度病变。其次为骨质增生,该症状在研究中发生概率约为1/5。除以上症状外,椎间隙狭窄以及韧带钙化也是常见表现。本次选取样本中突关节退化或椎体不稳等症状相对较少。经过诊断分型,可知其中约46%属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次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和颈型颈椎病也较多见,混合型最少。提示在颈椎病防控中,应关注颈部骨骼变化,提前发现病变,予以及时治疗,防止发展为颈椎病[2]。

DR检查显示,骨质增生患者可见椎体发生棘状突出骨质,增生主要集中于颈骨4~5和6~7之间。较之健康椎体,椎间隙狭窄病例颈椎体临近间隙变窄。曲度病变分为反曲和变直两种改变形式,曲度变直患者10例,在该类病变中占比为83.33%。韧带钙化表现为棘突后方区域项韧带发生钙化,椎管后方区域黄韧带出现钙化,或见椎体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松动患者表现为颈椎区域椎体排列紊乱,重症可见滑脱。关节病变表现为突变或退变,主要为小关节形态异常,发生硬化和增生[3]。

经分型观察病情,颈型颈椎病可见韧带钙化,合并曲度异常。神经根型可见骨质增生,合并曲度异常。交感神经型患者不仅有曲度异常表现,而且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间隙狭窄和韧带钙化是脊髓型主要表现。椎动脉病变出现椎间隙狭窄,合并骨质增生。混合型病例出现韧带钙化,兼具颈椎序列异常表现。

3.2 DR影像学表现

相关研究显示,在DR检查中,骨质增生是较常见的表现,分析影像资料,可见骨唇表现或者骨嵴表现。所谓骨唇,即颈椎椎体前部区域发生的骨质增生,而骨嵴则为椎体后方区域发生的骨质增生。这些骨质增生可见骨外形变化,同时可见局部骨质硬化表现。

在进行侧位片观察时,可见椎间隙前缘部位出现骨隙,属于间在骨,该骨块为游离骨块,相接的两处椎体骨唇中间区域活动,该征象出现时,一般也可见椎体前部区域上角骨唇增生或下角骨唇增生。此种征象发生后,提示椎间盘纤维环或者椎前纵韧带出现退行性病变[4]。

颈椎病发病后,可见椎体出现旋转,此种旋转可能为多个同时发生,也可能为单个发生。进行侧位片摄像时,可在椎体后缘区域看到双重边缘的异常征象,可见双边双突,即在关节突部位发生双突征象[5]。

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时,可造成周围椎体稳固性异常,出现松动情况,或见滑脱旋转,检查椎间隙时可见间隙狭窄,即为切凹增生。此种征象诱因是在椎弓根或者棘突的上方区域关节突异常压迫,导致凹陷与增生发生[6]。

部分颈椎病患者在DR影响中表现为颈椎体裂隙。进行正侧位检查时,在椎体中可见线状透亮影,处于横行状态,在C5关节中较为常见,C4、C6也较常见。颈椎病变后,椎间隙变狭窄,相邻椎体后下上缘(部分为前下缘)可见在正位上和椎体重叠,横行致密线可见横行透亮线,表现为条状。此种征象显示椎间盘因受累而发生退变,用时周围椎体缘骨质异变,可见肥大或增生[7]。

观察正侧位影像,或可见椎间盘发生层状钙化。此类病变可见椎间隙区域发生致密线状影,数条同时出现,分析其病理原因,是因髓核发生钙化,可见双重横行带,并在中间出现透亮层。此类征象通过侧位DR摄像比正位检查更加清晰,可见上椎体和下椎体在边缘部位出现硬化,同时可见骨赘形成[8]。

椎体磨角呈现于侧位DR片,观察影像,可见椎体前区域中上角和下角趋于圆钝形状,同时可见局部骨刺发生[9]。提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诱发椎间盘无弹性或弹性减弱,导致颈椎无法维持稳定状态,长期影响下发生椎体磨角[10]。

除上述症状外,DR征象还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异常、椎间隙狭窄、项韧带钙化以及曲度异常、椎管狭窄等变化,皆为颈椎病重要征象[11]。

在临床中颈椎病为高发疾病,危害机体健康。颈椎是头部重要支撑结构,颈椎病变可引起多种不适反应,影响工作、学习,颈椎病恶化后具有致残风险,应予以重视,早期检查诊断[12]。DR对颈椎病具有适用性,可促进检出和分型。颈椎病存在多种类型,不同病因在DR影像中可见差异化表现。科学掌握DR征象所指示的病变意义,可辅助分型,精准诊断病因,实现高质高效治疗[13]。

猜你喜欢

曲度骨质增生分型
颈椎曲度的改变对缺血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颈椎曲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骨质增生患者不能补钙吗?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
骨质增生不是病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