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11-24曹宏静辽阳市中心医院CCU病房辽宁辽阳111000
曹宏静 辽阳市中心医院CCU病房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从操作前开始准备,分析操作方法,观察置管并配合相应的干预服务,做好封管液的配置,并分析抢救配合等方面,观察安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结果:对100例心内科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留置时间均在3~5d以内,平均4d。结论:将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法运用到心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反复穿刺风险,且留置针不易滑出血管,易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可以在患者病情变化时为其快速给药,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管理质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临床认为,静脉留置穿刺作为输液方式中的新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输液治疗中。该措施不仅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还能达到保护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的作用。心内科属于临床上长期使用药物为患者维持疗效的科室,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对科室而言,有很大的提升。本文将针对本科室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具体流程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科室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年龄19~70岁,平均(38.67±4.22)岁,均为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且留置时间平均为4d。其中10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静脉炎,4例患者表现为管道堵塞。
1.2 器械选择
临床对心内科患者实施穿刺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情况,选择实施静脉穿刺所用针头的型号。本研究中为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3代留置针,密封式y型静脉留置针。
1.3 穿刺方式
1.3.1 穿刺部位。在心内科应用留置针对患者进行穿刺时,主要是在患者双上肢前臂中下1/3处,以浅静脉为主在穿刺时针头所在位置应避开关节,保障患者平时的活动。对成人进行穿刺时,应先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1]。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特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伴有下肢静脉瓣增多,血流缓慢的情况。因此,在穿刺时应尽量避免以上情况,防止栓塞。
1.3.2 血管的选择。在进行穿刺时,医务人员应选择弹性较好,且血管笔直,流量丰富的血管。并且血管周围皮肤无炎症,无瘢痕,以直径3~4mm为佳,便于进行静脉穿刺。
1.3.3 穿刺流程。首先,医务人员需携用物至床旁,跟患者核对床号、姓名、年龄并确认所输入药物无误后,在输液部位铺治疗巾,进行血管的选择,随后打开留置针,肝素帽,及相应敷贴,放置在合理位置。将留置针侧口与输液器针头连接,排气后备用。在穿刺点上方6~8cm处,系上止血带,嘱咐患者握拳,放松,告知患者穿刺时会有疼痛感,嘱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再次核对,再次排气,进行穿刺前的充分准备,进针时,角度最好在15°~30°为最佳,且进针速度不宜过快,直接刺入血管,进针后见回血再降低角度,顺血管走行再进针0.2cm,此时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左手固定两翼,右手迅速将针芯抽出,及时连接肝素帽,旋紧肝素帽,将配套的输液贴进行固定,并在敷贴上注明操作者姓名,穿刺日期和到期时间。切记穿刺时勿用力过猛,导致刺破血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2]。
2.静脉留置针临床常用情形
2.1 采血
留置针的作用不仅是用于输液,还可减少因检查而采血患者的疼痛感。比如心肌梗塞患者在进行心肌酶检测时,需频繁对患者进行抽血。在使用留置针之前,反复的穿刺会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而使用留置针后,在每次对患者进行采血时,只需要将肝素帽消毒,再进行采血,采取的前段血需丢弃,留取中段。完毕后抽取封管液将留置针封管,避免血液反流造成留置针堵塞。
2.2 输注特殊药物
由于心内科治疗疾病的特殊性,用药方面多以多巴胺、硝普钠为主要用物。但该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诱发静脉炎。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采用留置针,并选择弹性较好,较粗,并且较为充盈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为患者输入药物时,需先采用注射器抽吸留置针内有无回血,再使用封管液冲管,需确定留置针的通畅性[3]。随时观察患者留置针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液体渗漏等情况。输液完毕后,用同等方式对留置针进行封管处理,减少对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也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
3.留置针穿刺及注意事项
3.1 穿刺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应用安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多数会因钢针进入血管而担心会影响日常活动,担心会出现并发症而引起恐惧心理。此时需要在穿刺时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组织穿刺成功的患者开展现身说教,告知患者留置针进入到血管内的部分为软管,钢针在血管外,详细说明留置针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顾虑,提高配合度[4]。
3.2 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3.2.1 准确固定
对患者穿刺留置针后,护士需每日检查固定位置有无松动,是否牢固,或敷贴出现卷边的情况,当发现敷贴卷边后,应及时给予更换,防止留置针脱出。为保证留置针的稳固,护士可多给予患者弹力绷带的固定,降低患者因过度担心留置针脱落而存在的焦虑情绪。
3.2.2 封管液的选择与配置
临床常见的留置针封管液为两种,一种为肝素液,一种为生理盐水。二者均有不同优势。其中生理盐水封液,适用于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而肝素封管液适用于普通患者,其具备的抗凝作用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于肝素盐水的配置,临床采用10.5mL的生理盐水稀释12500u的肝素,保障1000u的肝素中抽取1mL加入99mL的生理盐水中,配置出合理浓度的封管液,注意配置好的封管液有效期为2个小时[5]。
3.2.3 合理封管的方式
要保障留置针起到留置作用,需留意封管方式的准确性。一般临床常规的封管方式,是在患者输液结束后抽取5mL的注射液。对患者消毒后的肝素帽,进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封管结束后,可有效减少留置针管腔内的回血。而目前改良后的封管方式为,在患者输液结束后,用10mL的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10mL,接在头皮针上,将空气排净后,用一推一停的脉冲式,将封管液推至为2mL时,一边推一边往留置针内注入肝素盐水[6]。使留置针的压力高于血管内的压力,可有效防止留置针内出现回血,所引发血栓及导管堵塞。
3.3 消毒方式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强调无菌技术的操作,要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外包装及有效期,结合有效的护理操作对患者进行留置针管理。在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达到5~8cm,临床认为,采用碘伏消毒方式,能够提升碘伏对灭菌的持续作用,有效防止细菌通过皮下隧道进入血液[7]。目前临床上采用碘伏进行消毒的效果最佳。但在进行操作时,需保障消毒的棉签干湿适宜,不能太干,达不到消毒目的,太湿会影响消毒液随着患者的针眼进入血管,影响血管的流向,以及对血管产生不良刺激。
3.4 留置针堵塞注意事项
在为患者输液前后封管处理时,遇到阻力切勿盲目冲管,避免将形成的静脉血栓冲进患者血管内,引发医源性静脉血栓。并且,输液过程中,如遇液体不畅,先检查留置针位置是否偏移,不要急于拔掉留置针,需确定患者局部皮肤为正常时,医务人员可适当调整患者胳膊的位置,将敷贴撒开,试着转动留置针的方向,待液体通畅后,及时做好固定工作,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加强监测力度[8]。若在检查患者皮肤外部异常情况时,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拔除留置针。
3.5 静脉炎预防注意事项
静脉炎属于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引发静脉炎的原因较多,临床将其分为感染、化学性两种。静脉炎出现后,患者会出现红、肿、痛、热等表现,并在触诊时静脉会出现无弹性或是出现绳索般硬、滑、滚等,严重时局部的针刺部位还会挤出脓性的分泌物,患者会伴有发症或是全身症状。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即首先要在各环节开展无菌操作,选择的静脉需要尽量从血管的远端开始,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输注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需要先用生理盐水做好冲管操作。如发现静脉炎,需要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更换输液部位。应用硫酸镁(25%)开展局部湿敷,或是在患处涂抹赛肤润。现有资料证实,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即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就越高[9]。因此,规范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时间一般为3d,在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需要先用生理盐水做好冲管处理,并在穿刺部位的上方1cm处,敷贴相应的药物做好观察处理。
4.结论
对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并且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均为减少。基于患者穿刺的安全留置针,有针尖保护措施,较普通留置针而言,更具安全性,减少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感染性风险,提高了职业的安全性。相对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并且安全留置针在固定上较为稳妥,也便于患者活动,不会受活动的影响导致延长管脱垂。并且进行封管后,在管道上均无回血的出现,不会给患者造成恐慌。
5.讨论
心内科患者具有突发性疾病的风险,在进行治疗时,由于治疗周期过长,需频繁采用输液对患者病情进行维护,但频繁的进行穿刺,可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受到损伤,并且一般的静脉穿刺难以固定,容易穿透血管壁,给患者带来痛苦。而安全静脉留置针克服了以上不足,具有稳定性,不易滑脱,并且随时可以进行用药。减少了对患者治疗的风险,提高了对患者治疗的优势。有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在输液时能够用高效准确的工作性质,对患者进行医嘱的执行。心内科患者绝大部分疾病都为慢性病,病程很长。在反复穿刺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血管硬化,闭塞,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安全留置针应用后,多因针尖具有保护作用,而普通的留置针针尖没有保护,医护人员会因职业暴露而增加血液性疾病感染的风险,故安全静脉留置针应用后,可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以饱满的热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10]。此外,安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者疼痛的次数,能促进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治疗,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逐渐完善的时代下,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也均在提升,安全留置针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钢针,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保留了开放性的静脉通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血管的刺激,并且稳定性更强,不会阻碍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水平,利于患者康复,以此证实了安全留置针的作用。目前,安全留置针的使用,已经被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有所接受。
综上所述,在心血科疾病治疗中,安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需要采取正确、合理、科学、及时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穿刺中的并发症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