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2-11-24高琼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低剂量X射线螺旋

高琼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螺旋CT应用于早期肺癌疾病筛选检查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来本院接受检查且病理学结果显示为早期肺癌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低剂量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X射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特异性、灵敏度、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错诊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结节诊断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筛查早期肺癌疾病时,予以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且检查费用低,可作为早期肺癌筛查的首选诊断方式。

肺癌是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病死率[1,2]。肺癌多指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属于重症疾病。经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导致患者罹患此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十分复杂,因此在治疗上也有一定难度。目前已知的疾病诱发因素有长期吸烟、内在因素等生理性因素,也包括职业因素、环境质量差以及电离辐射等外在性因素的影响,患病初期有感染症状。因疾病进展中缺少病理典型性,多数人员容易错过最佳发现时间,于中晚期确诊开始治疗。大多数患者发生自觉症状而就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即便经治疗干预后,患者远期疗效较差;而早期肺癌患者以手术切除后,其生存率较高[3,4]。鉴于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早期肺癌筛查中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10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6月,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取X射线平片检查。实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5.2±9.4)岁,病史2~7个月,平均(3.5±0.4)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0~65岁,平均(55.2±9.8)岁,病史2~7个月,平均(3.5±0.6)个月。所有患者对一、二线常规抗癌药不过敏,KPS(功能状态评分)评分>80分。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胸痛、咯痰、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咯血等症状。癌症分型:有17例患者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有15例患者为腺癌、有12例患者为鳞癌,有3例患者为小细胞癌,有1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有2例患者为类癌。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检查与肺癌表述一致;②体征检查均能接受手术操作和多项检查;③拥有良好低剂量螺旋CT检查适应症;④若已经戒烟则戒烟时间不得超过5年;⑤所有人体内未有金属安装器械。

排除标准:①检查有严重免疫系统与恶性肿瘤合并症者;②疾病查诊前已经接受放化疗处理、免疫治疗干预;③体质量检查≥130kg;④病情呈持续发展性,预估有效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者。

1.2 方法

实验组检查方法。仪器设备及扫描参数:以本院现有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有三维显像等功能)进行检查,将扫描层厚设置为5mm~10mm,将螺距设置为1.0~1.5,将矩阵设置为512×512,将FOV设置为40,将电流设置为10mA,将电压设置为120kV。所有肺癌者在接受手术病理检查(金标准)前均行低剂量螺旋CT技术检查,而确定患者均无以上排除特征后,开始选择仪器设备检查。在检查前,护理人员先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均由同一名操作医生对患者实施检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告知患者采取仰卧位,嘱咐患者进行正常呼吸,不要过于紧张,叮嘱患者放松全身,并慢慢进行屏气,脱掉多余衣物防止金属(拉链、锁扣等)覆盖率高,检查时维持仰卧位,先头后脚。扫描相关项目参数调整应按照个体差别重新设定。由肺尖扫描至肺底,分别以肺窗与纵膈窗实施摄片,将肺窗、窗宽比例设置成1500Hu;将窗位设置成-700Hu~-600Hu,将纵膈窗、窗宽比例设置为500Hu,将窗位设置成50Hu。以病灶中最大中心层面开始扫描,尽量避开坏死区域或者是钙化区域;以2mm~5mm薄层CT对可疑层面或病灶层面进行扫描,扫描连续时间8~10s,也可予以高分辨率的CT进行扫描。结合扫描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从而更好检查病变部位与周边情况。在进行扫描时,需尽量避开上腔静脉、腋静脉,在明确病变部位后,以病灶直径最大的平面为扫描范围,在患者完成1次屏气时,需扫描完整个病灶,大约20s。同时不可放弃人工阅片环节,将本次检查下得出的低剂量螺旋CT、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图像由两名医生共同阅片,双盲法下若出现确诊结论不一致样本,则借鉴第三名医生结论建议。意见重复高则倾向采用,然后再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和影像结果对比,观察差异和符合点,将所得图像传输至图像处理工作站予以辅助诊断,经放射医师讨论后得出最终结论。

对照组检查方法。按照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扫描,具体需要从后前位、后等位置进行直接照射。其中,可以选择万东数字化平板X射线摄像机,在进行摄片检查时,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即站立位,并进行胸部正位胸片检查。与此同时,需要进行参数调整,其中焦距为185cm,电压需要调整为80~85kV,电流需要调整为15~20m A。在检查以后,需要选择专业医师针对所得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和诊断,从而将肿瘤的具体部位进行确定,并且明确肿瘤的具体数量和大小等多个信息。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分析低剂量螺旋CT临床诊断符合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疾病漏诊/误诊率与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误诊率

在实验组5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后,共有48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6.00%,有2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漏诊率为4.0%。

在对照组5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X射线平片检查后,共有40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0.0%,有5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漏诊率为10.0%。

统计学计算,χ2=6.0606,P=0.0138。实验组检查方式准确率高、误诊率低。

2.2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实验组患者真阳性35例(70.00%),假阳性15例(30.00%),真阴性38例(76.00%),假阴性12例(24.00%),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76.00%。

对照组患者真阳性22例(44.00%),假阳性28例(56.00%),真阴性25例(50.00%),假阴性25例(50.00%),灵敏度为44.00%,特异度为50.00%。

统计学计算,χ2=6.8951、7.2501,P=0.0087、0.0070。实验组检查方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对照组。

2.3 早期肺癌诊断情况对比

实验组1个结节诊断8例(16.00%),2~3个结节诊断7例(14.00%),≥3个结节5例(10.00%),阴性30例(60.00%)。对照组1个结节诊断2例(4.00%),2~3个结节诊断4例(8.00%),≥3个结节2例(4.00%),阴性42例(84.00%)。

统计学计算,χ2=7.1429,P=0.0075。实验组结节诊断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肺癌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全社会及医学界对其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肺癌患者来院就诊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不仅显著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同时还影响到患者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5,6]。

但是如果能够在早期时发现疾病,并予以有效治疗干预,那么能够使得患者5年内生存率得到提高。由此能够看出,在早期阶段对肺癌患者开展筛查与诊治工作,可使得临床疗效与预后质量更为理想。既往临床上在检查早期肺癌患者时,主要以普通X射线片检查,通过X射线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病灶大小及部位。在早期时,肺癌患者因肺部炎症或支气管受阻会引发其出现肺不张、局部肺气肿与病灶相邻部位发生浸润性病变。然而由于在早期时,肺癌肿块并不明显,以X射线检查不能将肿块显示出来,故而在早期应用X射线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7]。而痰细胞学检查则属于传统的一种肺癌筛查方法,临床常应用该诊断方法来诊断中央型肺癌患者,但是临床实践结果显示[8],虽然痰细胞学检查法对于鳞癌与小细胞肺癌检出率较高,然而对周围性肺癌的检出率相对降低,且对于早期的肺癌疾病敏感性比较低,诊断可靠性较低,这可能与痰中留存细胞少、送检时间、操作者技术等因素有关。

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以低电流式进行扫描,与常规CT检查相比,该检查方法放射剂量较低。采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患者肺内微小结节较为敏感,且对于非钙化的微小结节具有较高诊断率,适合对高危人群进行诊断与检查。肺癌疾病早期所出现的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与肿瘤组织学特点,在早期的周围性腺癌中,可出现残存支气管与肺泡,肿瘤表面胸膜被牵拉至瘤体中,同时还会因其坏死而出现一个空洞;对于早期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状态,病理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以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查,所得成像能够克服在常规X射线检查中所出现的重叠问题,且还能够将隐匿部位的病灶显示出来,对于病灶边缘心态与内部结构成像,也较为清晰[9]。

螺旋CT检查采用低剂量为促进X射线的检查辐射剂量可由薄层重建技术合并扫描,可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医源性辐射程度。现今常用方案有A:降低管电压、B:降低管电流、C:增加螺距三种,A方案使用中能同时减少辐射剂量、X射线质量,故而多数患者的扫描中需维持管电压稳定。B方案具有减弱辐射的优势,但仍会干扰图像信噪比和内容分辨率。C方案常会发生误诊、漏诊事件,会降低Z轴空间分辨率。我国学者报告中总结了关于低剂量螺旋CT检查法的使用,处理能提供精准图像和数据外还能利用可重复性获得经济使用性[10]。在居民健康生活要求提高下,此法也能为肺癌检查提供诊断依据,使用价值可观且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再者,肺癌早期诊断利用此CT技术,除了能获得很高且稳定确诊率外,借鉴病理结果可使其尽早做化疗、手术等,治疗中也可强化扫描从而前瞻性预估出预后结果,对照手术诊疗结果也可使治疗方案得到调整,充实措施的科学性。

本次研究通过对50例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予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在5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后,共有45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0.0%;有5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漏诊率为10.0%。在45例正确诊断患者中,初次诊断得到确诊的患者共有38例,占比率为84.4%,有7例患者经动态复查后确诊,占比率为15.6%,这表明以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以计算机作为辅助诊断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从临床实践看,应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癌疾病进行诊断,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另外肺癌筛查过程中,以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需时间大约在12s~20s,相对较为简便,检查费用较低,与传统螺旋CT诊断相比,辐射量较小,可有效提高早期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医师结合检查结果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全方位控制患者病情,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应用于早期肺癌疾病筛查中,不仅能够在早期发现病变,提高诊断准确率与生存率,同时还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害,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低剂量X射线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X射线
天鹅座X-1——最容易看到的黑洞迹象
为何可以通过X射线看穿人体?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