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2-11-09陈铎淇

生命与灾害 2022年4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火灾消防

陈铎淇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建筑逐渐向高空延伸,高层、超高层建筑显著增多。高层建筑往往是建筑工业发展的代表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也一直是火灾防控重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利社会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旨在分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提出合理化的消防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特点

高层建筑具有用途广泛、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等特点,宾馆酒店、办公住宿、商场娱乐等多种功能复杂密集,建筑内集中了供电、厨房、暖通、给排水、交通运输等多种设备,人流和物流高度密集。上述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较其他民用建筑具有风险高、蔓延快、疏散难、扑救难等特点。

(一)功能用途复杂导致火灾风险高

高层建筑的功能复杂,特别是商住两用建筑,主体建筑多数作为住宅、办公、宾馆等使用,地上作为商场、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使用。一旦疏散通道堵塞,火灾隐患大;随意施工更改设计结构,电设备种类多,超载、短路风险概率较大,地下车库停车多;雨天雷击,烟花爆竹燃放,高层乱扔烟头这些都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二)结构特殊导致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内部垂直的楼梯间、通道管井等竖向管井众多,其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易燃物品,也设有电缆桥架和空调通风等横向管道。如果防火封堵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火势通过桥架穿越防火隔墙的孔洞水平蔓延,通过玻璃幕墙缝隙和竖向井道洞口垂直蔓延。「1」建筑内部每个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分隔,小的防火单元通过防火隔墙、防火玻璃等措施分隔。如果防火隔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措施存在问题,火势就会通过门窗、隔墙、吊顶等途径蔓延。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资料证明,高层建筑中火灾烟气沿着垂直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井道垂直上升的速度达每秒3~4米,有时甚至可达每秒8米,迅速引起猛烈燃烧。

(三)人员流动多导致疏散困难大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楼层越高,居民疏散的难度就越大。目前,大多数建筑物的疏散路线和计划较为单一。我国高层建筑的逃生路线复杂且较长,在火灾逃生过程中,人们面临各种危险。「2」高层内部人员密集,垂直疏散距离长,楼道内烟气较多、电梯停用,人员迅速疏散十分困难,疏散的速度远远慢于烟气流动速度,且疏散方向与烟火蔓延方向相反。除上述特征外,高层建筑人口稠密,疏散火灾的难度与建筑物的人口密接成正比,人口密度越大,疏散速度越慢。同时,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建筑物内的火灾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在短时间内聚集,损害人的呼吸道,减少人们的疏散空间,进一步增加了人员疏散的难度和危险,容易造成重大伤亡。

(四)作业条件差导致扑救难度高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高度会严重干扰消防工作,并且建筑物周围的辅助设施也使消防员难以顺利开展消防灭火。在发生火灾时,火势还会蔓延到周围的建筑物,引起连锁反应。违章停车占用了消防车通道会导致地面消防救援行动缺乏作业场地;消火栓压力不足,会导致消防水量不足。如此情况下,消防人员很难到现场迅速灭火救援,消防救援人员接近起火点也非常困难。登高消防车的最高高度约100米,在面对超高层建筑起火时,只能依靠内部消防设施进行扑救。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影响较大,损失较大。

(五)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导致安全风险大

高层建筑由于设计需要,多配备自动喷水灭火装置、防排烟和火灾报警系统。这些设施虽然在建设初期可以保证正常运转,但经年累月后,由于无人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及时,常常出现老化、功能缺失等隐患,火灾一旦发生,它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小火变大灾。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落实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职责交叉,责任不清,管理中容易相互推诿。建筑使用功能越复杂,共同使用单位越多,其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就越大。消防安全从业人员水平低,缺少相应的消防技术和管理能力,日常巡查不到位,导致楼梯间堆放杂物、安全出口锁闭、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等问题屡见不鲜,且无人负责。「3」因此,为保证超高层建筑人员安全,建立共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现场统一指挥权责制度十分必要。

(二)动态隐患整改不彻底

主要存在以下动态隐患:①疏散通道堵塞,部分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被损坏且常处于开启状态,疏散楼梯间及前室改为储藏室使用。②擅自停用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控制柜因经常误报而被业主违反要求关闭;某些场所为使用方便,将常闭式防火门、常闭排烟窗常开着;有的则是无意停用,如消防水泵出水口阀门被关闭。③用火、用电、用气不当,如电气线路设备因老化、过热起火而引发火灾。④部分设有厨房间的区域因管理不到位,存在违规使用明火的情况;或是在装修、改建施工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极易引发火灾。⑤影响灭火救援展开,如建筑物四周平时停靠车辆、绿化设施多或高空电线多,以致发生火灾时造成交通拥堵,使消防车通行受阻,大型装备作业受限,影响了灭火救援行动快速展开。

(三)设施维保工作不到位

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水箱、水池未按技术标准配备。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故障、损坏或瘫痪,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经常失效,防排烟系统个别送风口打不开或风量不足,报警系统主机存在故障,消防水泵不能启动,等等。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形同虚设。部分高层建筑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及时、不深入,维保单位未能按照规定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保检测,且维修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消防控制室存在多处故障却未及时消除,使得设施设备联动运行不正常,长期“带病”高风险运行,这就会导致火灾初期不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导致火灾蔓延。

(四)宣传培训力度不深入

居民群众对火灾风险没有清晰认识,楼道内随意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导致火灾荷载大,致灾因素多。发生火灾后,居民不会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等设备,无法迅速扑灭火情。特别是起火后,不少居民没有逃生常识,容易出现盲目逃生、乱逃生情况。此外,高层建筑内部的设施、设备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精密复杂,对管理人员、设施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对消防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消防档案不齐全、消防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对内部区域熟悉程度不高,日常巡查检查不到位,对应急疏散演练敷衍了事。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就无法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正确措施逃生。同时,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操作不熟悉、处置流程不规范、值班记录填写不细致等问题,普遍存在对故障警报视而不见的情况,难以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甚至有人员无证上岗、擅离职守,导致无法第一时间处置火情,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五)应急处置准备不充分

部分高层住宅小区未建立微型消防站,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技术处置队伍配备不齐全,从业人员普遍偏少,处置火情、疏散群众的能力水平较低。这些从业人员日常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演练,缺少调研基础和灭火救援实战训练,对建筑熟悉程度不高;不熟悉消防设施、设备的操作,无法匹配灭火救援需要。特别是由于其待遇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多为兼职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在发生火灾后,他们出现出动慢、扑救慢、不敢扑救的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处置火情、疏散人员,无法起到打早灭小、初期控火的作用。

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建议

(一)开展综合治理,打造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在政府层面,组织开展对全区高层建筑开展专项治理,由住建、公安、消防等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进一步督促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好日常巡查、可燃物清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工作,通过检查上账、约谈警示、处罚处理等方式倒逼工作落实。在企事业单位方面,要落实好单位的主体责任,在产权结构复杂、使用单位较多的高层建筑,要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特别要明确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共同推进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要求,切实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二)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防控

探索建立区域范围内的智慧消防平台,整合既有建筑,推动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全部接入平台管控,实现对高层建筑内的电器线路、消防设施、管道竖井实时监控,通过智慧平台进行分析,对火灾隐患情况做到一目了然。「4」同时收集汇总周边道路、水源、车流情况的信息,实时更新、实时推送,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基础数据。在建建筑在交付前,由规划、住建、消防部门联合把关,提前接入平台管理,加强防控。

(三)强化宣传培训,建立全民参与的消防环境

各级管理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防火责任制,明确各级分工和责任,并按照不同岗位,进行针对性的相关消防培训,努力提高消防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技能。持续开展消防常识科普教育和消防技能实操实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知晓率和参与度。建立高层建筑管理人员、消防设施操作员、微型站人员、处置队队员、保安等长期培训机制。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要根据所在高层建筑的情况,加强微型消防站、技术处置队的装备建设,制定并落实岗位职责、值守联动、日常巡查、培训演练等工作计划,并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模拟演练和实战培训。联合属地消防救援支队进行常态培训,切实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初起火灾扑救能力,真正实现隐患自查、火灾自防、应急自救。同时,要为各单位消防组织提供足够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年度预算充足,充分调动微型站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基层消防组织发挥作用。

五、结语

近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水平的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日益复杂,这对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负责高层建筑防火工作的单位和人员,要关注、学习各地消防工作经验和成果,切实减少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概率,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火灾消防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论如何加强建筑物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