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是记者编辑的终身必修课
2022-11-09周润文
文 周润文
记者编辑担负着信息传播的使命任务,具有纽带功能、桥梁功能,是新闻当事人和受众群体之间进行信息互通必不可少的主体。记者编辑要与新闻当事人之间形成直接的接触,了解新闻事实,掌握新闻事实发生的整个过程,坚持舆论导向的方向正确性,向大众传播新闻事实。增强“四力”是记者编辑在工作中要始终坚守的任务,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锻炼“四力”,提高职业素养,成为合格的记者编辑。
记者编辑增强“四力”的重要性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同志要切实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成为具备高强本领、过硬政治素养的宣传思想工作一线人才,组建起能打胜仗的思想宣传工作队伍,在求实创新中落实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和使命。记者编辑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个要素上下足功夫,弘扬工匠精神和守正创新的思想,贴近群众生活,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在新时期环境下,记者编辑增强“四力”是对宣传工作质量进行优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新闻时效性的关键。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成为贴近群众生活、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的合格人才,创作出反映时代和社会风尚的作品,记录新闻,传播新闻,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职责。
提高宣传质量
新时期环境下,记者编辑增强“四力”是对宣传工作质量进行优化和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措施,因为记者编辑在新闻事件的采集、制作、刊登等各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记者编辑人员参与了新闻的整个制作过程,要明确新闻制作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保证新闻刊发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准确性,该项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多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上的要求,对于记者编辑专业能力是巨大的考验。通过增强记者编辑的“四力”,有助于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因为记者编辑通过增强“四力”,可以持续地锻炼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对新闻的处理流程加强把握,从前期的采访到稿件的制作,以及新闻的播报等各个环节,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加大对新闻的正向宣传力度。在新闻工作的过程中,记者编辑若是仅仅将关注点放在新闻的开发效果上,追求新闻的“大制作”和震撼的刊发效果,却忽视了新闻编辑的过程优化,就难以将新闻素材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和利用起来,这将会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大打折扣,难以长久地受到民众的喜爱、关注,可能会产生负面舆论导向的问题。因为新闻后期的处理人员难以了解到具体的基层情况,所以记者编辑需要和新闻的后期处理制作人员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通过增强“四力”,记者编辑在稿件撰写的过程中,要把握事件的真实性,还原事件,提高编辑能力,以此提升宣传质量,提高宣传效率。
增强新闻时效性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记者编辑的自我提升中是必修的课程。在“四力”建设中,记者编辑将会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在新闻报道中,时效性始终是核心要素。要保证新闻的及时播出,发挥出新闻的价值,就需要记者编辑站在客观角度,用客观的态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和准确的描述,包括新闻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必须要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准确地由记者编辑人员描述出来,将新闻事件真实地呈现到受众面前。记者编辑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在脚力锻炼、眼力锻炼、脑力和笔力的训练中,合理利用多种多样的编辑手段,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新闻制作、传播,被受众所了解。通过不断地增强“四力”,记者编辑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有效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增强记者编辑“四力”的实现路径
增强脚力,提升记者编辑的政治敏锐性
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中,常常涉及到专业的知识以及与政治有关的内容,作为记者编辑,在新闻宣传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在思考问题、制作新闻、展开采访活动的过程中,从人民的立场和视角对问题进行探究、思索。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有了更多的渠道和信息传输的方式,记者编辑搜集资源,获取信息愈发方便、快速,但脚力的锻炼始终是不能停止的。记者编辑只有切实增强脚力,前往现场,去接触当事人,了解事件,还原经过,才能描绘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故事,形成服务大局的意识,树立整体观念、大局观念,将群众的呼声、意见反映出来,以群众的视角在记者编辑工作中,输出群众故事。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要积极践行以群众为本的思想观念,从全局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统筹规划,解决群众问题。要从基层一线的角度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坚持围绕社会现实、民情民意进行编辑工作,提高对脚力的锻炼水平。在练脚力的过程中,记者编辑要成为一线火热生活中的一员,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对社情民意、国情党情,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在记者编辑工作的实践中,要不脱离现实,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国情,从现实生活和基层群众中取材,从生活实践、国情民情中取材,放开脚步,走向基层锻炼脚力,用鲜活的素材,展开新闻传播和宣传工作。
增强眼力,提高记者编辑的新闻洞察力
增强眼力,是增强记者编辑新闻洞察力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锻炼眼力的过程中,记者编辑开扩了眼界,丰富了视野,形成了敏锐的眼光和察觉力;在眼力训练中,形成了对美丑、是非的分辨能力。通过对眼力的不断训练,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本质的技巧,有助于将新闻事件真实地还原出来,输送给民众。人们常常用一句俗语来描述眼力的重要性——“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对于记者编辑工作人员来说同样适用,通过对眼力的训练,挖掘生活中的新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身上都蕴含着奋斗向上的精神,人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参与社会生产、国家建设。记者编辑要不断增强眼力,锻炼眼力,积累丰富的素材,挖掘生活中新鲜的新闻事件,将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充实到新闻中。在增强眼力的过程中,要通过亲眼观察,亲身实践,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探索、观察、思考,产生内心真挚的情感,成为群众中的一员,深入了解群众特点,掌握民心民情。要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分子,切实将群众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相互统一,以群众视角说实话、说真话,俯下身来进行新闻编辑工作,用真情实感,将自己看到的事件用有思想、有深度、有质量的方式描述出来,创造高质量的新闻,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增强脑力,挖掘新闻的内在价值
在增强“四力”的必修课程实践中,记者编辑要不断增强脑力训练,通过动脑思考,用深层次的思想,挖掘出新闻的内在价值。在脑力训练中,主要锻炼的是记者编辑的政治素养和思维水平,将记者编辑的理论观点集中地体现出来。在“四力”中,脑力是占据着核心位置的一个元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记者编辑工作的时代使命和任务就是要引导读者思考,使读者从客观、能动的角度进行思考。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在完成这一时代使命任务的过程中,要还原新闻事实,真实地描述新闻。新闻记者需要在真实还原新闻情境和新闻事件细节的过程中,带给人们启迪,使民众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受众对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挖掘、思考的过程,均离不开记者编辑的脑力,记者编辑要具备善于思考的能力,提升脑力水平,灵活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探究。随着时代的进步,提升脑力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例如通过读书拓展视野,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对新奇的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多动脑、多研究、多思考,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去挖掘问题本质。记者编辑要具备分析和判断的意识,善于从大事件中思考小细节,从小问题中反映大事件。要使自己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在平凡的事件中挖掘新闻元素,围绕基层群众的生活,创作出生动新鲜的新闻作品。
增强笔力,提高新闻质量
笔力指的是文学功底,笔力在“四力”的锻炼中是重要的基础。从表面上看,笔力是指记者编辑文字的功底水平,其实其中渗透着的是记者编辑的文化水平、理想情操、政治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是记者编辑综合素质的体现。增强“四力”锻炼,要在笔力训练中进行细致的刻画与雕琢,将真情实感落在笔中。记者编辑要从客观视角认识世界,分析事件,还原新闻,具备判断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能力。将先进的思想转化成文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的思想带动群众、鼓舞群众,用优秀的新闻作品感染人心,牵动民众的情感。在笔力训练中,记者编辑要锻炼“一针见血”的能力,以鲁迅先生为榜样,鲁迅先生的文章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他用笔唤醒了千万国人。当代记者编辑要传承这种精神,在笔力锻炼中,实现脚力、眼力和脑力的相互融合,最终在笔力中实现新闻的宣传和传播。
记者编辑要具备较强的笔头功夫,练好基本功,通过读书充实自我,丰富写作素材,例如经典名著,以及历史人文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章;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例如社会、法律、政治、经济等,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充实资料,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增强文字基础。在动笔写作中要不脱离实际,不远离群众,用真实真情的笔触,讲好故事,写好文章,坚持真实性的新闻原则,为新闻内容注入更多的感染力、引导力,凝聚精神,记录下人民奋斗的历史,为民众发声,推动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成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记者编辑要注重写作的训练和前期的调查研究,主动对写作素材进行收集,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用清晰的条理和逻辑,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以朴实的文风,为写作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获取更多民众的认可。要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在新闻中的宣传和传播,保证新闻具有永恒的公信力、权威力,精益求精地打造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综上所述,增强“四力”是广大记者编辑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永恒的目标和历史使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者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相互贯通,是记者编辑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基础。记者编辑在职业道路的发展中要牢记使命,不断地增强“四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民族振兴和复兴的推动者,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