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及其局限

2022-11-09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嘉俊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0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文/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嘉俊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消费异化的观点。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压制着人们的消极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为人们营造了一种“虚假需求”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安于享受当前的生活状态,失去了对其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进步的要求,失去了人性中的否定性和批判性。“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异化消费成为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新形式,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其巩固统治的工具。”

一、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源起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是其资本主义实践斗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消费异化理论受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许多思想资源的启发,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卢卡奇的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都在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痕迹。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劳动异化首先是指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之间的分离。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贫穷。因此,劳动产品已成为一种反对他的力量。其次是工人和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们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劳动异化也表现为工人阶级本质的异化。在劳动的异化中,人们的阶级本质作为一种手段被轻视。最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实质上则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马克思提出异化理论的时间是19世纪,到现在为止,这种异化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消失,反而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越发深化。马尔库塞认识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重要性,并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马尔库塞通过将异化理论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以此来批判西方的消费社会。

(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马尔库塞继承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把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从无产阶级拓展到所有社会成员,其本质是人在其创造物面前丧失了自主性和创造性。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在其重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是指“人自身的劳动或活动,这种劳动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事物,它与人自身是分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成功地控制人们,而不需要人们的自律。卢卡奇指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本应该是服务人的东西,但人的劳动成果反过来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支配了人,人成了客体而物成了主体。卢卡奇指出:“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之所以是一种普遍现象,指的是这种异化不仅仅针对无产阶级,就连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都难逃异化的现象,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决定的。商品把人的劳动性质异化为劳动产品这种物的性质,这就使得人面临一个物化的世界。物化致使人不能主导商品和商品在市场的世界产生,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成了独立于它的商品,并反过来控制他自己。随着分工的发展和进步,工人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进入机械系统中,机械化已经定型并独立运行,不需要依靠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工人的视野越来越有限,工人失去了对整个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最终使得劳动者完全和社会脱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充分展示了工业化和商品经济所带来的人和人之间的物化,马尔库塞继承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进而深入分析了西方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为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消费异化的解除意味着“爱欲的解放”。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无意识是人的一种生物性的本能,是一种不能够被人轻易察觉到、即使通过回忆也难以通达的那一部分精神内容。无意识也可以称为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构成着人类的欲望,本质上服从愉悦原则,它所追求的是人的愉悦欲望的满足。由于潜意识是人本能欲望的体现,在被压抑之后,如果不能够通过正常途径疏导,将表现出精神病理症状。而前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扮演监督检查的角色,前意识的主要功能是阻却人的无意识进入人的意识领域,进而使得人的意识做出独立的判断。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扮演统治者的角色,通过意识使得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情感与思想,意识还能将人本能的欲望从中分离出去。弗洛伊德认为,人趋向于快乐的心理欲望倾向使得人类在面临自然界和人的社会生活中的情况时是存在危险的,原因是欲望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混乱,甚至杀戮和破坏。而为了缓解这种糟糕的局面,化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矛盾,应对人的本能进行限制和约束,即要对人的生物本能潜意识领域予以限制与约束,这种限制与约束也被称作“力比多”的制约,快乐原则应该且必须服从于现实原则。马尔库塞认为,人类本能的压抑是和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非正常的压抑是导致人性的丧失和人的异化的重要原因。马尔库塞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必须消除人的异化,改变人性丧失的局面,并将这一解放人的观点与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相结合,试图通过心理革命、文化革命和政治经济革命来解放人的爱欲,从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目标。另外,马尔库塞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补充和发展,通过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来进行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内容

马尔库塞在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中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极权主义的披露,人们对于被资产阶级蒙蔽下生活的安于现状,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批判,阐述了其对于消费异化理论的理解。

(一)消费异化的内涵。马尔库塞并没有对于消费异化概念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但马尔库塞在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深刻剖析了消费异化的内涵。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之下,得益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这一点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扩大,社会需要更大的购买力,为了使得积压的产品能够被售出,以保证其利润的稳定与提升。不停地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借助于大众媒体将自己的观念意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为大众创造虚假的需求。人们经受不住各种广告信息的狂轰滥炸,最终陷入资本家所创造的消费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产生了满足消费需要就能过美好人生的幻觉。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自己的需要的手段,而成为了目的,人们从产品的主人沦为了劳动产品的奴隶,这种现象就是消费异化。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追求物质,人的幸福也不完全在于满足物质需要,所以人应该摆脱对于物的需求,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区分自己的真正需求和资本家创造的虚假需求。”马尔库塞也正是从虚假的需求分析开始了他对于消费异化的分析。消费本应该是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手段,但是建立在商品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必须依靠商品的生产与消费来维持自身制度的运作,从而资产阶级通过媒体宣传来制造虚假的需求,以达到控制人进行消费的目的,这就使得消费从满足需求的手段异化为了人们生存的目的,人们被资本主义制造的虚假的需求所操控,使得人对于即便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真正的需要,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被商品化。

(二)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马尔库塞主要通过对当时社会的虚假需求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的阐述提出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1.虚假需求的诱导。虚假需求的诱导是导致消费异化的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为了提高社会的购买力,为创造更多的利润,资本家利用媒体广告等形式向人们灌输虚假的需求,促进人们进行消费,不停地购买更换新的产品,人们心甘情愿陷入消费的陷阱,并将消费塑造为生活的目的,将满足自己的消费看成美好生活的重要目的。但这种“虚假的需求”并不是人生活的真正需求,这只是资本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人的身上去的,使得人们相信这种虚假的需求就是自己真正的需求。那么资本家是如何让人们相信这种虚假的需求是真正的需求呢?资本家通过各种广告媒体的宣传,使得人们相信这些需求就是自己的需求,使得人们的需求一体化不再有阶级上的差别,通过消费可以和雇主开一样的车,穿一样的衣服,这样就让工人阶级陷入一种虚假的平等之中而失去了反抗的精神。在这种社会之中,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人却并不幸福,反而陷入痛苦之中,这是因为人们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只是沉溺于虚假的物质的欲望之中,这是一种虚假的幸福。所以马尔库塞认为,人们需要摆脱这种虚假的消费才能够认识到真正的需求。

2.科技是导致消费异化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科技是导致消费异化现象的根源,技术的进步是导致消费异化现象的罪魁祸首。”科技的进步极大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财富,使得人们摆脱了物质的贫困,科技极尽所能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但马尔库斯在这种科技进步一片繁荣的背景下看到了由科技带来的灾难。科技一方面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宣传自己的消费价值观的重要桥梁,资产阶级通过广告媒体无孔不入宣传消费的理念,为人们创造出一系列的虚假的需求,使得人们的思想被控制,成为消费产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得消费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同样,技术不仅仅是改变了人的劳动环境,他还改变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的发展导致劳动更加机械化,这种重复而单调的劳动使得人的个性丧失,人在劳动中不仅没有体会到自己的解放,反而在劳动中感受到更多的压抑。在这种压抑的劳动背景下,人必然会被丰富多彩的消费世界所吸引,消费世界因此成为人逃避压抑现实的避难所。人们对物质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使资产阶级更愿意实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人们不知不觉在消费中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人们在闲暇时间沉迷于物质消费的享受,结果变得无意识。人们不再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失去了人性中的否定和批判。因此马尔库塞得出结论:“技术已经成为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这种工具压抑着人的本质和思想,使人的本质不能得到合理的释放,使得社会变得畸形。在这种情况下,人与社会的关系毫无疑问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在这种技术统治的状态下,对于这种物质享受的生活状态乐此不疲,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和思想已经被压制,最终被整合到资本主义制度之中。马尔库塞还指出,技术作为用来压抑人性的工具,它的合理性把人们的否定思维转变为肯定思维。“理性本身应该具有批判和否定的意识,它是引导人们实现自由的价值判断。”在工业文明的启动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理性失去了原有的批判意识和否定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理性。事物变成了可以被计算、控制的物品,就连人的思维也是。所以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为了保证技术规则的合理性,人们更容易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技术规则的方式来理解它的合理性。过去,传统规则依赖暴力等强制性实施手段,而技术理性规则更多地表现为渗透手段,即技术理性规则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人们逐渐适应科技带来的便利,产生心理依赖。此外,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统治阶级利用科学技术逐渐消除社会中的阻力,把那些有反抗意识会产生社会阻力的群体融入资本主义体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逐渐失去了批判和否定的意识,人性也无法完全释放。总之,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同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消费异化的解决。马尔库塞认为,想要解决消费异化的问题,就要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采取新技术和新感性的形式,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从而消除消费异化现象,达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马尔库塞看来,虽然科学技术是导致异化现象的根源,但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科学技术,马尔库塞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对于技术的利用,通过建立一种“新技术”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为了消除消费异化的现象,就必须彻底抛弃科学技术,将价值和艺术融入科学技术之中,形成科学、技术、艺术和价值相结合的思想全面发展的局面,因为文学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发展,马尔库塞认为,新技术是现实与艺术之间的桥梁,是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新感性是相对于旧感性而言的。所谓旧感性,是指在技术理性的压抑下失去自由的感性,新感性是艺术审美活动的产物,新感性超越了理性压抑的界限,是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感情。它通过对社会进行重建的作用,调节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使人的本性得到解放。新感性着眼于重建一个新的社会主义,以实现自由与必然、艺术与现实的必然统一。这种新的感性可以使现代人实现人性的非压抑化的升华,继而重新建立起感性快感,进而使人达到彻底解放并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局限

尽管马尔库塞对消费异化进行了完整的论述,但是他认为异化的根源是“科学技术”而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缺陷,导致了其消费异化理论仍存在局限性。

(一)未能认识到消费异化的根源。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生活条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这正是资本主义所希望看到的情况。以消费提升推动生产提速。消费者同样作为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者,无形之中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异化,失去了其自身的主观判断和认识能力,陷入享受美好生活中无法自拔。马尔库塞认识到了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通过技术手段制造虚假的需求,但是马尔库塞没有意识到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另一方面,他没有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无产阶级是作为被统治的阶级,是无法占有生产资料的。且作为弱势的一方被资本家剥削和压榨,所有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都源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而不是科技的进步导致了这一切。我们知道,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且上层建筑还要服务于经济基础。所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消费异化的产生应归结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而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片面认识了科技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在自己的思想文化、物质生活中都有着相对独立的一面,科学技术对于人的本质力量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既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人们进行革命的坚实后盾。通俗来说,不合理的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是对它的不合理利用。正所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中,马尔库塞把导致人异化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科技的进步,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存在的消极因素。马尔库塞忽视了文化经济等对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科技本身的价值是中立的,即科技本身仅具有工具价值,是人们实现其目的的手段,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手段在资本家的手里,才导致了消费异化的现象。可以说马尔库塞只看到了现代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看到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解决方法过于理想化。马尔库塞的解决方法在现实之中不可行。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解放,劳动只是爱欲解放的一部分。这种爱欲的理论抹杀了人的社会性,他认为劳动只是人类发泄爱欲的一种途径。否定了意识在劳动中的作用。他将人的解放放在了审美生活的方面,从精神到生活上解放人,并没有现实性。并且马尔库塞否定了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寄希望于在消费社会中没有受惠的人群身上。在他所提出的理论中,认为人们如果克服了消费异化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性,就可以解决消费异化。所以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这种想法没有正确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导力量,而是把在消费社会中没有受惠的人群(例如学生、外来移民等)作为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1968年5月,法国爆发了一场由学生组织的“造反运动”(又称“五月风暴”)。这场运动提出了“异化社会没有好结果”“把注意力放在喜悦上”“向工业文明挑战”等口号。这场运动就是以马尔库塞关于爱欲的理论为指导,虽然对当时法国的社会乃至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而失败。这场失败的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单纯依靠意识革命来达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所以马尔库塞关于消费异化的解决方法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实际中,都是行不通的。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