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生物学实验室院系安全管理

2022-11-09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熊丽娜通讯作者吴卓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邢珏珺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0期
关键词:院系实验室管理工作

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熊丽娜(通讯作者) 吴卓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邢珏珺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高校生物实验室承担着生命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工作,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学科的建设水平是考量高校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维护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科研教学工作平稳进行、维护大学运行秩序、支撑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院系作为学校“校、院、室”三级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中的一环,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承担“上听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如何有效地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痛点、难点向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整理和反映,同时要把学校的决议和想法向实验室传达到位,是院系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站在院系的角度,浅谈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中,对于院系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生物实验室的特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生物、生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不断向着高、精、尖迈进。近年来,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量技术先进、价值昂贵的仪器设备进入实验室,促使实验方法更多样,实验材料更丰富,实验对象更广泛。与之相应的是生物实验室承担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又因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使生物学实验室具有使用频率较高,人员流动较大,情况较为复杂的特点,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年来,危化品引起的火灾、伤人,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等时有发生,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高校生物学实验室院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方面,安全管理的人力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管理环节容易存在漏洞、很多工作疲于应付,财力投入不足导致安全设施设备不够完善,部分虽按照要求配置,但更换维修不够及时;软件方面,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师生安全意识缺失。随着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措施手段的实施、检查力度的加大,各高校实验室的硬件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软件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目前,各高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个维度作出相应的规定,但大多数缺少专业针对性的安全文件,或对特定的设备如高压灭菌锅、气瓶,实验室药品的采购使用及动物实验等缺少具体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院系的制度建设情况更不容乐观,存在应付检查、内容千篇一律的情况。此外,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安全责任得不到落实。

(二)师生安全意识薄弱。高校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使用人为导师和研究生,但导师因事务较多且评价评级办法注重科研和教学,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比较漠视,常常无心管理;而研究生因毕业需求和压力往往对安全培训和安全宣传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虽然很多,但师生的安全意识并没有显著提升。

(三)服务意识不足,师生抵触情绪明显。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高校、院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大多能及时排除,但由于沟通不足,学生抵触情绪明显,整改意愿和配合度不高。检查时,仅指出隐患,很少提供可行整改建议,实验室觉得无从下手,或者临时应付,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清晰,处理不够及时有效。

三、高校生物学实验室院系安全管理建议

实验室安全关乎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各高校都在尝试做各种努力,保障实验室安全工作不断推进。就目前而言,院系实验室安全建设的体系性文章较少,自2016年以来,我院积极探索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立足自身,提高站位,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了一套“细制度、明责任、增意识、多沟通、常服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该管理方法实施以来,实验室师生配合度明显提高,实验室隐患基本做到立整立改,有效保障了实验室平稳运行,为院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一)以制度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石。院系应根据学校“上位法”和本学科的特点和方向,制订适合本院系的各项实施办法和细则。以生物学科为例,应制订《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安全通用管理办法》,为院系多数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标准和指导,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同时,针对学科特点,针对实验室风险源情况,还需制订特定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如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的实验室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安全管理办法》、涉及动物实验的实验室还应建立《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的编写应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实验室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弱项和漏洞,清晰明确地制订各项要求。此外,制度执行前还需广泛征求院系安全管理小组/委员会及教职工的意见,确保制度行得通、指导性强,从而使实验室师生能够主动遵守、执行、维护制度,又能把对师生日常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平稳有序。

(二)落实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没有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变成“纸上谈兵”。院系应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一要建立院系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或者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全工作部署;二是院系应落实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并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实验安全与环保责任书,通过签订内容明确的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人员各项安全责任,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三要督促实验室负责人组织本实验室师生安全培训,明确规定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实验操作涉及的风险源、应急物品的放置地点等信息编制培训内容,培训后应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实验室安全准入许可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守好安全底线。

(三)提高站位,强化安全意识。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这是长期以来,高校评估标准“重视教学科研,轻视或无视安全环保”的观念造成的。院系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和帮助实验室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学校、院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院系领导带头学习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师生实验室安全和消防安全培训,针对风险源开展各类专项安全培训;同时利用院系官网、展板展报、公众号、微党课、微电影、微信、QQ群等定期和不定期向全院师生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常识,注重常识的趣味性和警示性;定期组织专项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

(四)沟通,架起师生理解的桥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保障性、服务性和监督性等特点。加强工作中的沟通与互动可以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赢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更好的改进、完善机会,把更多优质的管理方法、人性化的服务带给师生,弥补学校和院系规章制度方面的不足,弱化安全管理者与师生间对立的矛盾关系,强调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不仅需要良好的态度、也需要对师生的需求进行尊重,对细节充分重视。例如,学院应通过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熟悉各个实验室的布局、设备条件、人员情况、风险源信息等,检查发现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第一时间跟实验室安全员或者负责人沟通,并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提供可供参考的整改意见和方案,如整改有困难的,应积极帮助实验室协调解决。此外,加强院内各实验室安全员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发现实验室共通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院安全员和实验室安全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服务品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立足师生需求,精准提高服务质量。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为师生创造良好学习、科研、实验的环境,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从学校层面来说,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全校的安全稳定,从院系的层面来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服从和支持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安排,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师生的切实需求。针对师生反映强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要认真对待。一方面,及时将师生合理的问题和需求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职能部门更好了解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助力管理的高效化;另一方面,院系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师生情绪,疏导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准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助力提升师生的满意度。

四、结语

院系与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点和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学校的制度、责任、安全培训等更注重普适性,而院系的规章制度应结合学校的“上位法”,还需兼顾对院系各功能实验室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院系需建立院系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或者工作小组,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和部署本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实验室准入制度,层层压实安全责任;针对学科特点,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多措并举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最重要的是,院系要架好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实验室之间的沟通桥梁,立足师生需求,协同学校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应用表明,“细制度、明责任、增意识、多沟通、常服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了“校、院、室”之间安全工作的有机结合,师生安全工作配合度明显提高,有效保障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和展开,可以一定范围内在个兄弟院校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院系实验室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