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2-11-09佳木斯大学刘雪纯鲍荣娟孔德丰吴迪庞海云刘勇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传统

文/佳木斯大学 刘雪纯 鲍荣娟 孔德丰 吴迪 庞海云 刘勇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被引用。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对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给予了充分定义,明确提出:“文化或文明,对于宽泛的民族意义而言,是全面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取的一切其他技能和习惯。”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虏伯和克莱德·克拉克在对164种文化定义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详细定义:“文化包括通过指定行为的符号或模式学习和传播的显性或隐性行为模式。它组成了人类群体的特有成果,包括体现这些符号的工具。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即由历史行为产生和选择的)思想,特别是附属于这些思想的价值观,包含着一个文化体系。一方面,它们可以被视为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们可以被视为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文化自信的概念。刘林涛认为:“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通过客观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认同等一系列过程,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和肯定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刘云山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充分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坚信自己的文化生命力。”文化是我国珍贵的精神产业,是广大劳动者一起创造的智慧结晶。文化自信是本国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可感,并对其文化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才能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开拓进取,创造民族的美好未来。“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是一个不间断的文化,我们建立了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透露的自信让我们精神一振,中华文化不弱于人。只有当一个国家发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之外的第三大力量时,才有能力与其他国家竞争。只有对民族文化有充分的认同感,国家才有文化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才会更强。从文化主体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正确认识外来文化的优缺点,认清本民族文化的不足,相互学习,促进国家整体进步。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要求。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个人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信心,是一个人信念的塑造过程,也是一个人思想上的认知过程和行为上的践行过程。因此文化自信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自觉正视本民族文化。大学生该如何树立民族自信?首先,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要高度认同中国文化,同时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现状,理性判断本民族文化的优劣之处,决定对其进行扬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渗透,要积极继承本民族文化,为壮大其生命力做贡献。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预备军,应该努力认同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含义,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融入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2.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接触新事物,作为新思想的第一批人,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正视外来文化的优劣,吸收他们的长处,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结合本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壮大本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优越性,过去我国的落后正是由于不愿正视与外国的差距,无法接受跌落天朝上国的心理落差导致的。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接受外来文化的长处。3.要坚持文化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做到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需要人民群众的努力创作,不断创新,才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需要大学生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要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参与者,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同时处理好继承发展的问题,自觉抵制落后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实力体现在众多方面,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当今世界判别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新时代大学生增加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更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成文化强国策略。同时,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中华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中,自觉抵制其中的不良文化,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更加有效地抵制西方文化冲击,从而保证文化安全。具体来说,新时代大学生通过文化课程学习,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进行广泛阅读,加强知识积累,增强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在家庭中,培养民族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动吸收优秀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在个人实践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加深文化认识,养成文化学习习惯,提升文化践行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中华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与中国现实发展相结合,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问题

(一)某些大学生不能正视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个别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知道皮毛,对于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持有激烈的批判意识,有的大学生甚至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追求物质利益的大环境下,部分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方式单一,过分看轻传统文化,造成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低的现状。而这从侧面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孤寂,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广博高深,历史悠久,向来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这其中所孕育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传统理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永不磨灭的价值内核。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结合了这些优秀文化才衍生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重要思想。然而,新时代的某些大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轻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识片面。革命文化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艰苦斗争、不断奋斗形成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党的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政治道路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建设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是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又一次衍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彰显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与伟大。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停留在那一段时间,考试过后,这方面记忆就会慢慢消逝。但是革命文化作为中国近代史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能为学生所认知,那就等于遗忘历史,社会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如果不能保持对文化的认同,那又何来文化自信呢?很多学生不重视革命文化,是因为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现在,大部分学生生活无忧,体会不到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他们与这些精神缺乏共情,部分学生认为这些精神已经没必要了,他们认为革命精神是战争年代特有的产物,放到和平年代已经过时。

(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党带领劳动人民实践总结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由于国内某些高校思想教育方式的匮乏,不能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与学习,相反,很多大学生形成了思想教育无用论,不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学习作风偏实用性,都是为了以后的前途而学习。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层面的,作为学生,更应该学习那些实用的技能。这种思想的盛行,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缺失应有的文化底蕴和素质。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国家的重任,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想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一些大学生只通过书本片面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实践活动,没有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自我感悟。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一)运用社会文化资源,提升社会文化氛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要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文化自信的树立,因此要利用好社会文化资源,加强社会文化现代化建设。网络媒体在向大学生传递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管理,要维护网络环境。我国政府要拟定完善有效的网络平台监管规章制度,把握网络发展的大势,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传播,把本民族文化与网络建设结合在一起,塑造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环境。同时,各级政府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形成完整的制度措施以及处罚标准,要确保网络环境在大学生培育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要加大对英雄事迹等正能量内容的宣传,扭转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趋势,改变金钱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加强高校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课程内涵。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所以要培养文化自信,更需要我们从高校教育这一点进行发力。高校要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让大学生对文化课程有兴趣,同时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在高校的教育方式大都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的培育,忽略了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正视各种文化,具备辨别外来文化优劣的能力。因此学校要积极拓展文化课程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革命文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有效纳入当代学生的课程里面,在专业课之外开展多个传统文化课程,提升传统文化的学术地位,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各种活动,主动吸引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在学习中的地位,作为公共课程与学生毕业成绩相结合。

(三)增强自身文化学习意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1.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会组织的文化活动,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关于中华文化的学术报告,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促进精神上的富足,把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相提并论。培育文化自信不仅是精神上的认同,更是实践上的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近些年,各高校组织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逐渐增多,大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学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突破自身能力界限,实现对自己的锤炼。同时,积极参与这些文化活动,能够改善学习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传递我国优秀传统文化。2.大学生努力学习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实现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要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就必须养成学习中华文化的习惯,通过长期学习中华文化,有利于加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点以外,应该努力学习中华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建设,在各高校开设多种人文选修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主动学习和了解人文知识,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同时,大学生应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如观看各种历史正剧,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及革命文化,阅读进步书刊,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等等。通过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时,能够正视中西方文化的优劣,以自信的心态与其他文化进行竞争。

四、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树立文化自信对未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深远影响。树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趋势。在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一个有着文化凝聚力的国家更能获得他国的尊重。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民族传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MINORITY REPORT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