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党建+思政课”融合育人的意义和路径
——以茅台学院为例

2022-11-09茅台学院李莎莎李正高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育人

文/茅台学院 李莎莎 李正高

2021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其中第四条指出:“民办学校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相较于公办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民办高校同样要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不断发展。

一、民办高校“党建+思政课”育人的重要意义

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育人工作上出实效、展真绩?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形成同向育人合力。

(一)“党建+思政课”深度融合。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提升育人实效,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思政课则是通过课程教学形式,面向学生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二者在目标指向上具有同一性。高校党建工作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培养问题,也就是通过党建工作在引领教育科研中心工作基础上,如何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二者落脚点都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回应。二者在内容指向上具有同质性。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内容是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科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这就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二者在实践指向上具有同向性。不管是高校党建还是思政课,其最终实践指向都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通过大学的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成为全面发展、综合素养良好的社会真正需要的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落脚点就是人的培养问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是贯彻落实这一问题的具体路径。

(二)“党建+思政课”必然融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做深做实?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举办者为非国有资产,营利是其主要目的,在营利和育人二者的博弈中,往往选择前者,党建工作只求过得去,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二者融合,在育人工作上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呢?高校思政课从其课程属性来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最新理论和时政热点,通过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方式向青年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讲解和分析,引导其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尽管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课面向学生开设,但是由于近年来党和国家的推动,思政课教师不断推进教学范式改革,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所以,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使其必然成为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

二、民办高校“党建+思政课”育人路径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这是对教育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潜在要求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的思政工作相较于其他高校有特殊之处,在新时代,更要充分挖掘各种思政资源,拓展思政空间,做好思政工作。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是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规律,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则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简言之,就是引导专业课教师以特有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由此可见,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目标上进行同构,同构的基石就是党建。思政课教师和非思政课党员教师要通过开展党建联结活动,从学生思政工作出发,扩大思政工作队伍的外延,思政课教师立足教学、学科竞赛,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务工作者则要从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入手,关注其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同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二)“党建+思政课”,注重“三全育人”。“三全育人”强调育人的时空性和过程性的统一,突出“全”和“育”,强调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要素都是育人阶段,尽可能地将思政工作融入其中。学生入学教育典礼上,校长的致辞中往往会涵盖学校所在地、学校举办者的发展历程,在讲述故事中既能留住学生,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茅台学院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机会比较多,尤其是在参与企业的一些庆典、纪念活动中,学生受到的教育不亚于课本知识,学生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通过专门打造的实习实训、校本课程,习得更多课本以外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本科生导师制。尽管作为学校思政课开课单位,没有专业学生,但全校的本科生都是思政课教育教学对象,可以通过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工作,为学生在学业、思想等方面提供一定指导。茅台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改革,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推进优良学风形成,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拍摄以及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发现,学生在参与具体项目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和感染是最直观和深刻的,而且团队内部还会形成“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示范导学效应”(也就是高年级学生在参加项目过程中,受到思政课教师感染,在下一个项目进行时,把在思政课教师那里学到的或感受到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讲授给低年级学生),这就是 “传帮带”。

(四)组建思政学生社团。立足学校青马工程,遴选一批政治强、情怀深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设立“青马社团”,思政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开展党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学习宣传教育,组建学生宣讲团,深入各教学系、学生群体,通过同辈群体的感染,形成育人合力。

三、茅台学院“党建+思政课”育人的做法和成效

(一)推动教改项目,改革育人方式。在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学指南》的精神要求,立足茅台的红色文化和茅台集团提供的丰富育人资源,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立足红色茅台,通过编制专题讲义和教案,对学生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融入行业特色案例,进一步分析矛盾、联系、真理与价值、群众史观等原理内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二)联动课堂内外,以赛育人。在育人过程中,不仅立足课堂,还充分利用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视频拍摄、党史知识竞赛、挖掘仁怀市周边红色资源等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

(三)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教学。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和9·18事变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时间节点,联动校团委组织学生前往有关纪念场馆,开展现场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情、报国志和强国行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育人,开展实践教学。围绕学校“产教融合、校企一体”育人理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1学分内容同校本课程《茅台酒生产与认知》相结合,确定指导教师并将实践教学有关要求告知学生,旨在通过进行《茅台酒生产与认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育人角度提炼自己的所获所感。在近四轮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走访,在思政课教师引导下,能深刻理解工匠精神,能通过对一个民族企业的认知来深化对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了解,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加深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一般会深入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相应部门开展实习实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刻体会不同岗位不同职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也能在实践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此一来,思政课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思想认识进一步升华,更加坚定和拥护党的领导,使育人工作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且举办者为国企资产的民办高校,在推进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围绕“三全育人”、立足十大育人体系,从“党建+思政课”探析二者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二者的“能”与“不能”;另一方面,要通过梳理总结实践举措,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