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酱酒品质特征受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决定的说明
2022-11-09易涌
1 遵义酒业慨况
遵义是茅台酒的故乡,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祥地,酿酒资源得天独厚,酒文化源远流长。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酒业是遵义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全市白酒企业达2400余家,规模企业117 家,白酒总产能可达60 万千升。2020 年,实现产量50万千升,占贵州白酒总产量的85%;全市规模白酒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 亿元,实现就业15 万人以上,间接就业达40 万人以上,以赤水河流域为代表的遵义酱酒产区是中国知名度、美誉度最高的酱酒产区,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区,与四川浓香型产区宜宾五粮液、泸州国窖1573,共同构成了中国白酒的金三角。
改革开放以来,以茅台为引领的遵义酱酒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效益持续向好,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白酒界的“3933”现象,即遵义酱酒以占全国3.6%的产量,创造了全国白酒9%的产值和33%的利润,“3933”现象既体现了遵义酱酒的综合实力,更凸显了遵义酱酒的独特魅力。以茅台酒为引领的遵义酱酒已成为中国白酒界工艺独特、品质上乘、绿色健康的代名词,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遵义最亮丽的世界名片。
遵义酱酒俗称遵义白酒,大曲酱香型工艺,以本地优质红缨子高梁为原料,要经过一年生产周期,二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七次取酒,存贮三年以上,勾兑储存到装瓶上市,一般要五年时间。
遵义酱酒已知香气成分多达350 余种,酒精度53 度,酒体风格独特,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
2 遵义酱酒的历史人文因素
遵义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属巴蜀夜郎邦国领地,秦汉时期置郡,唐贞观时改称播州,明万历年称遵义府,清初置贵州省,解放后设遵义专区,后撤区改称遵义市。遵义是国酒茅台的故乡,中国酱香型美酒发祥地,酿酒资源得天独厚,酒文化源远流长。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 年,唐蒙出使南越,曾专程绕道习部(遵义的仁怀、赤水、习水、桐梓、播州一带)取“枸酱酒”献武帝之说。唐宋以后,遵义酱酒更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宋代朱辅所著《溪蛮丛笑》记述了湘、黔边境遵义一带仡佬、苗等少数民族酿酒的情况。文中说:“酒以火成,不酢不筝,两缶西东,以藤吸取,名钩藤酒。”清康熙年许赞所著《滇黔纪程》载:“遵义属地,产米精绝,尽香稻也,所酿亦甘芳入妙,楚中远不及。”许赞所著“甘芳入妙”就是咂酒,也就是钩藤酒,也叫重阳酒或竿儿酒。它以粳米或麦粟粱酿成,酒熟后加入开水,用通节的细竹管插入坛中吸饮,不断添水,直到无味为止。
清代黔北著名易学大师萧光远咏酒:“莫夸绍兴美,绍兴远难将;莫说茅台贵,茅台吃易狂。何如芦管细嚼醇且香,宛似碧筒生清凉。我吟未就领罚觞,当筵烂醉涤诗肠。”清代大儒郑珍《田居蚕室录》记载:“遵义境内,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第一,其纯用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省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脊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民困于食,职止故也。”1843 清代诗人郑珍咏赞遵义属地酿酒“酒冠黔人国,盐登赤水河”。
清咸丰初吴振或在《黔语》中写道:“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烧春也。茅台村隶遵义府,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
至明末清初,遵义地区的酿酒业日臻发达。在此期间,赤水河流域的仁怀、赤水、习水、播州、桐梓一带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 年(康熙四十二年),以茅台为代表的遵义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遵义大曲”“鸭溪窖酒”为标志的一批遵义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
遵义酱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和茅台酒一样,“遵义酱酒”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存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遵义酱酒”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50 余种。酒度53 度。遵义酱酒风格独特,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
3 遵义酱酒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
3.1 特殊气候
遵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56%,年平均气温16.5 ℃,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境内溪流纵横,被誉为美酒河的赤水河等丰富水系的滋养,水质优良,佳酿遍地;海拨221~2227 m,高差明显,气侯立体;整个白酒产区空气湿度、温度适中,特有微生物群集中活沃,环境独特。
3.2 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
“遵义酱酒”产地范围是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新蒲新区。该地位于贵州省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介于北纬27°8′~29°12′、东经105°36′~108°13′之间,有利于酿酒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富集,构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酿酒环境,同时,遵义本地生产的有机红樱子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酿酒发酵过程中能形成酱香白酒特殊的复合芳香化合物,是中国酱香白酒的主产地。
3.3 地质结构
遵义酱酒原产地域以赤水河流域为主,其地质结构为特殊的紫砂页岩,十分有利于水分的渗透过滤和溶解红层中的有益成分。岩层主要为沙岩和页岩,沿赤水河呈环带状。由于岩石质地比较松软,易于风化,经过雨水的侵蚀,形成坡陡谷深的坡地峡谷地貌。主要为低中山和丘陵河谷。该河谷地质地貌结构主要是侏罗白垩系紫色沙页岩、砾岩,形成时约7000 万年以上,属第三系。紫色砂岩由砂岩夹粘土岩组成,上部紫红的砂质土岩,局部含赤铁矿和稀少的磷铁矿结构。遵义境内土壤广泛发育着紫色田土,土层较厚,碱度适度,多粒状结构,质地中性,土壤具有良好渗透性,因而无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经过层层过滤,滤出了纯洁、香甜、可口的优质泉水。
3.4 特殊原料
酿造遵义酱酒主要以赤水河流域的水资源,水质特别好,水是酒的血液,好水出好酒。科学检测,赤水河流域的水质无色、透明、无嗅无异味、微甜爽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酸碱适度,钙镁离子含量均符合要求。特别是赤水河至今一直未受污染,不但符合饮用卫生标准,而且更是酿酒的宝贵自然水源。这全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指示。
赤水河“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赤水河流经遵义境内,支流众多,奇水、瀑布数不胜数,随着季度的变化,河水也会有一些变化,夏天雨季,河水为棕红色,到了重阳金秋,赤水河又恢复纯净清流本色。此时正值投粮季节,河水的自然变化十分有利于酱香酒的酿造。
高粱和小麦:高粱、小麦产自于遵义市境内仁怀、赤水、习水、桐梓、播州、湄潭、道真、务川,相临周边的黔西北及川南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处所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属糯高粱品种,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属硬质胚乳型。适应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多次取酒、翻造的工艺要求。
4 遵义酱酒独特的大曲酱香工艺
遵义境内生产的大曲酱香型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属固态法酿酒中最特殊的工艺。《近泉居杂录》记载:“纯高粱作沙,蒸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既烤而复酿,须反复然后而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造法不易,他处难以仿制,故独以称茅台也。”千百年来遵义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不断的探索、实践,创造性地总结了一套科学独特、完整的大曲酱香酒的工艺体系。
工艺特点:端午制曲,重阳投料,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流酒,长期陈酿,精心勾兑,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七次醌沙,一次翻沙,四次粹沙。酱香型白酒生产整个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五谷之精华与四季之灵韵,浑然融合一体,香自天成,是其他白酒完全无法做到的。
遵义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传统酿酒历史、独特的酿酒工艺,造就了遵义酱酒特殊的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