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版《梁祝》排演心得

2022-11-09裘赛琳

剧影月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裘赛琳

《梁祝》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浓烈情感使无数人为之动容。越剧《梁祝》是越剧舞台上的经典传统大戏,既有电影版、舞台版不同版本的演绎形式,也有不同版本的流派唱腔,诸多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我被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悲喜反差极大的戏剧情节所打动,万分荣幸能有机会排演由南京越剧团(以下简称南越)打造的青春版《梁祝》。

此次青春版《梁祝》是我进团以来担纲主演的第一出大戏,也是我拜师竺小招先生后排演的第一出竺派大戏。此版《梁祝》我们传承演唱的是南越的三大特色流派:竺(水招)派、筱(水招)派以及商(芳臣)派。我所饰演的梁山伯演唱的就是竺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太先生也就是南京市越剧团的创始人竺水招先生也演过《梁祝》,当年她清亮脱俗的唱腔、朴实真挚的表演,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所以我们这次排演的《梁祝》既是青春版也是传承版。在创排之初,导演和团部领导老师就提出“老戏新唱”的理念,即经典的骨子老戏由新生代演员来演绎,既要传承老先生们原汁原味的唱腔调式,又要排出青年演员新颖青春的表演手法。

许多观众对竺派的《柳毅传书》《莫愁女》等经典剧目印象深刻,被竺派的唱腔所吸引,它高亢清亮、朴实淳厚、婉转动听,独具特色。青春版《梁祝》在唱腔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流派特色,一方面是让观众能听到最纯正的竺派唱腔,对竺派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青年演员加深流派印象,打好扎实的基础。我们有幸找到了太先生竺水招当年演出《梁祝》的实况录音,我跟着录音去“临摹”学唱,一遍一遍反复地听她的每个咬字每个转腔。团里也请了作曲老师进行了系统的记谱。我的先生竺小招老师也是倾尽全力来辅导我的唱腔,她教导我说,要用自己的本嗓放开唱,要用气顶,不要用靠大白嗓吼,也不要刻意去做声音模仿老先生的音色,每个人天生的嗓音条件不同,只能说有些相似,但不可能相同,所以不用担心音色像不像,我们所学的这个版本就是老先生口中唱出来的原汁原味的竺派,只要做到打开口腔,放开嗓子,根据人物情感,把每句唱腔唱悦耳了,就算前进一大步了。经过先生的教导,我对唱腔方面有了新的认知,也找到了更舒适的发声位置。

在开排之初,按照惯例写了人物分析,对梁山伯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结出了梁山伯的基本人物性格,憨厚朴实、仁义重情、善良耿直,是一个敦厚而不谙世故、多情而难释情怀的书生形象。同窗三载,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儿身,足以体现梁山伯的憨厚朴实。在排练前半场戏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第二场梁山伯发现祝英台有耳环痕的这段表演处理。为了体现梁山伯的人物性格,我们放大了这一块的表演,当梁山伯无意间一转头发现英台耳朵上有耳环痕时,他先是诧异,感到不解,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然后再轻轻走到英台身后,俯下身子,两手撑在膝盖上,头凑近英台的耳根子直愣愣地盯着耳朵看,发现真的有耳环痕!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表演,让许多观众都忍俊不禁,看到了山伯憨厚可爱的一面。还有一处是第四场师母告诉山伯,“英台原是女子扮”,一瞬间,山伯一个蹬坐,呆呆地望着师母,嘴里不由自主地念叨:“英台是个女的?!”重复了一遍师母的话,难以置信,再对着观众重复一句:“女的?”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感觉神情有点游离在外……这段表演在老先生当年的实况录音里就是如此,当时现场的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甚至还有掌声。这说明这段表演很贴切很自然地体现了梁山伯的人物性格,所以我们把它保留下来,在我们演出时,同样也得到了观众热烈的反应。这两个处理也是我们这版梁祝与其他版本的不同之处。

剧中还有几个处理也是比较有趣的,比如《十八相送》一折中,梁山伯送祝英台下山回家,十八里相送到长亭时,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看到了长亭后,此时山伯是纯粹地不舍与英台的同窗之情,而英台怀着不舍之情的同时,还有最重要的心事没能讲出来,也就是把自己许配给山伯。根据这不舍的情绪,两人同时伸出了手中的扇子,叠放在一起,抬起来,两人并肩走,两把扇子拉在两人中间随音乐节奏和台步节奏摇晃,仿佛是两人手牵着手走到了长亭,美好的画面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和当时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印象比较深刻还有《回十八》一折的排练,这段戏表现的是梁山伯惊晓祝英台是个女子,还把自己许配给了梁山伯后奔赴祝家庄路上的兴奋雀跃,还带一点自嘲的感觉,也是梁山伯在全剧的情绪最高点,那如何才能展现出他兴奋的心情并将表演达到精彩的效果呢?首先是形体动作的无限延伸和放大,表现梁山伯的兴奋,还有一点要表现出梁山伯回忆自己对英台的种种疯狂暗示都浑然不知,自嘲唱到“我说道……”的唱词时,要与前一句“她说道……”(英台说道)有所不同,“我说道”时需要一秒回到“十八相送”里一本正经憨憨的样子,形成强烈反差,来体现自嘲的效果并增加喜剧色彩。在《回十八》末尾处,导演还设计了书童四九和山伯之间打趣的一段表演,当山伯拿出英台给的聘物与扇坠时,无限的欢喜,拿在手中举起来无尽地欣赏,正当山伯沉浸在欢喜的情绪中时,四九趁山伯不注意,一把将玉扇坠抢了过来,拿在手中摇晃玩耍,举得高高的、拿得远远的,故意与山伯逗趣,山伯沉浸在美好中的情绪一下被打破,生怕四九把他心爱的玉扇坠给磕到了玩坏了,追着他讨还。当四九故意高高举起玉扇坠,又突然假装把玉扇坠掉落时,山伯赶紧跑上前去接住,殊不知四九其实将玉扇坠紧紧握在手中呢,只是在逗他相公,山伯小心翼翼地把玉扇坠接过来,上下左右反复观察它没有坏后,松了口气,转身敲了一下四九脑门,仿佛在说:让你这么顽皮来逗我开心!真把我吓坏了!这段山伯与四九的互动,体现了两人亲近的关系,也活跃了气氛、增加了色彩,更体现了玉扇坠在山伯心中的重要性。这些表演和处理增加了《回十八》一折的可看性,也展现了梁山伯憨厚可爱、朝气蓬勃、真性情的一面。除此之外,导演还要求我们表演时,在基本美观的前提下尽量放大身段动作,用舞蹈化的形体更有延展性地去做每个动作,使观众在视觉上有不一样的体验,也能展现出青年演员青春活力的特点。

经过《梁祝》排练和一系列的演出,我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导演的排戏,以及竺小招老师和团里老师们对我的指导,使我对唱腔和表演都有了新的认知。我一直坚信演员需要努力刻苦地训练基本功之外,更需要多在台上实践演出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周总理和《梁祝》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寻找梁山伯
小提琴协奏曲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
《梁祝》里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