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曲艺语文课的教学实践和成果

2022-11-09谭敏

剧影月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曲艺语文课笔者

■谭敏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其教育形式也是语言文化。曲艺与语文有着共同的表现形式“语言”,有着共同的载体“文字”,曲艺有曲本,语文有课本。二者既不同,又有共同点。

一、曲艺与语文课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曲艺与语文课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不同概念,一是表演艺术,一是基础教育。为什么要探讨和实践将曲艺与语文课相结合呢?笔者认为打造曲艺语文课对语文教学有以下三点积极作用。第一,曲艺进课堂丰富了语文课的形式。曲艺形式活泼,说唱生动;语文认真严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曲艺走进语文课堂,给课堂带来新鲜和生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曲艺教师用曲艺的表现形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形式,突破了简单的教、学、问、答,通过字、词、句、段、文,以异于语文教学平常的解读方式,活跃了语文课的教学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曲艺进课堂加深了语文课的语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说:“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建议教师:“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曲艺作为中国传统优秀说唱表演艺术,正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和优点。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活泼跳跃的曲艺语言和发音方式,可以充分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听、读、说能力,把握字、词、句在不同语言环境的不同发音方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感,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展示、大胆表现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曲艺进课堂强化了语文课的教育。评话演员在过去被称为说书先生,说书指的是评话演员表演的内容,也就是讲故事。那么“先生”二字就有老师的意思了,通过讲故事来说人情世故,讲说做人做事的道理。语文课,教书育人,也有着同样的任务和目的。而且评话的一些书目和语文课的一些课文都同样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在所表达的内容上就一致,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些内容已经天然具备了评话的表现优势。再通过把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等改编加工成评话形式,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容易明白课文中的道理,对课文内容也更加容易铭记于心。

二、曲艺与语文课相结合的方式

曲艺与语文课相结合并不是简单的“1+1”。首先,在于学校的选择。比较而言,小学和初中更适合举办曲艺语文课。一方面学生的课业不如高中紧张,另一方面语文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些。同时还要了解该校学生的籍贯,以本地学生集中或占大多数的班级为宜,本地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评话,毕竟评话是以方言为语言载体。具有这样的语言基础,才能理解和明白评话。其次,动员学生的参与。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发布曲艺语文课的信息,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知道曲艺语文课,调动家长,特别是学生的兴趣。笔者本人在市电视台兼职方言节目,经常参加各种大型演出和社区公益演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曲艺语文课的宣传。学生有兴趣,家长肯支持,为曲艺语文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要清晰地告诉老师和学校,曲艺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语文课的传授和学习,可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质,但是不会有专业的要求,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由此打消学校和老师的顾虑,充分调动了语文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的积极性和支持,有他们的支持,曲艺语文课就会事半功倍,顺利进行。正式开课前,笔者在选定的班级上,表演一两段浅显易懂的评话,或者用方言的腔调朗读课文,实地增加曲艺语文课的吸引力,让曲艺走进语文课,走近学生的身边。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先给学生普及曲艺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曲艺、对评话有基本概念;第二步,播放评话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曲艺演员在舞台上的魅力;第三步,从经典的、短小一点的课文入手,比如古诗词或者是一些童话小故事,改成评话,从简单地学起,循序渐进;第四步就可以由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熟悉或喜爱的课文说评话,笔者同题即兴表演,既肯定学生的领悟,也指出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课内表演,笔者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自行表演自行发挥,学生动手动眼动心全方位动起来了。第三,选择的评话曲本一定得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可以事先让学生各自选择喜爱的课文,在课上再比较哪个更适合改编成评话,相互比较,相互促进。根据选定的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编写曲本,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去编写,为什么要这么编写。选定的课文内容也不宜限定一篇,可以两或三篇,给学生一个选择和发挥的空间,毕竟每个孩子的想象和兴趣并不一样。最后,笔者帮助修改学生的曲本,逐一批改,逐一点评,逐一讲解。点评讲解的过程既是告诉学生好坏优劣,也加进了“二次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曲艺的专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曲艺语文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从对曲艺一无所知,到慢慢知道,再到渐渐理解,甚至喜爱上评话。学期末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向老师、家长进行汇报演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区级、市级等社会上的演出和比赛。看着学生穿着长袍,在台上认认真真、一板一眼、像模像样地来上一段,或说或唱,才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已经如此之大。通过评话演绎过的课文,学生掌握得更加熟练,语文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人物语言、场景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在中小学开展曲艺语文课,也并不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曲艺专业人才,而是要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了解曲艺、了解评话的小朋友,也是为未来曲艺的发展,培养观众、培养听众。也通过曲艺语文课让学生从小知道家乡的地方文化,知道清曲、评话,知道自己的根之所在。由曲艺语文课的成功,笔者认为可以推广到其它课程,比如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等。让曲艺走进这些课程,给深奥的理论知识学习,增添趣味、增加活泼,在声情并茂地演绎中,进一步放大曲艺对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曲艺语文课笔者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语文课文
《曲艺泉城》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