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学习之路”主题教育为例
2022-11-09李鹏飞曾希
李鹏飞,曾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
主题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成了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要将具有明确价值导向和目标要求的主题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不断探索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
一、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时代意蕴
大学生主题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中,教育主体通过设置特定的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教育客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接纳和认同主题教育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将其最终转化为行为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既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高度凝练,也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
因此,新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在主题选择上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聚焦时代命题、大学使命、青年责任等,又要关照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开展时间上,高校设置的活动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既要抓住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传统和现代节日,又要盯紧大学生成长路上的迷茫和困惑,把握好主题教育开展的时机。在教育形式上要具有较强的适势性,要结合“95 后”“00 后”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发挥好新媒体、融媒体的优势,及时调整主题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新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主题教育顶层设计缺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大学生主题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断提高,但部分高校缺少对主题教育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育工作也缺乏协同推进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在设计主题教育时,选定的主题模块较为混乱,不同的主题间缺乏协同性,背后没有统一的逻辑,缺少一个核心、一条主线来统领系列主题教育。
(二)主题教育价值片面化
大学生主题教育肩负着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行为实践的使命和任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主题教育价值的强调往往较为片面,忽视了主题教育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塑造学生价值、教会学生知行合一。
(三)主题教育内容同质化
主题教育内容是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的逻辑起点。部分高校在开展大主题教育时,看似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部内容,缺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学生的区别性主题教育安排,致使大学生主题教育缺乏层次性、连贯性,使主题教育的成效不够显著。
(四)主题教育形式单一化
形式与内容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主题教育形式契合主题教育内容,就会极大促进主题教育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主题教育注重现场宣讲、参观学习等教育方式,并未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面对思想更开放、个性更突出、自我表现更张扬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主题教育工作水平。
(五)主题教育周期短程化
主题教育不是简单的活动组合,在教育效果上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当前,大学生主题教育开展主要依托或集中于重大时政或节日纪念活动,各主题教育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的联系。高校要树立长远思维,基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做更加长远的规划,使每个主题教育不断得以深化、拓展。
三、李四光学院“学习之路”主题教育实践
为更好地贯彻科教协同育人理念,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建李四光学院。李四光学院以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名字命名,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李四光学院“学习之路”主题教育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思路统筹推进,即聚焦“学历史、学思想、学本领、学担当——脚踏实地,奋勇前进,勇做时代弄潮儿”一个主题,激活“教师、学生”两个主体,解决好“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通过“践行中国革命之路、践行改革开放之路、践行现代化强国之路、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之路”四条路径,实施“课堂主阵地、实践主渠道、科创主轴线、活动主旋律、网络主平台”五种学习载体。这种“四梁八柱”架构的主题教育,更有利于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有路径的开放闭环式教育,更利于学生处处受到“学习之路”主题教育的感染,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学”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要珍惜课堂课程学习机会,认真听好每堂课、学好每门课程。
一是教育引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95后”“00 后”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成长期,需要给予与精心的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打牢成长的思想根基。为此,学院明确提出思政课堂“四个一”工程,要求每位学生在思政课教师课堂要求之外,记一份课堂笔记、读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电影、参观一次革命史馆。
二是教育引导学生要认真上好各类课程。每门课程都像一处矿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学院一方面鼓励引导教师提高课程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认真对待导论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课等课程的学习,倡议学生在课堂上要“把手举起来、把问题提出来、把与老师的对话开展起来”,努力完成好每一份作业,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求到真学问、练好真本领。
(二)投身社会实践主渠道“学”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学院践行“大思政课”善用的理念,将主题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主题教育不仅应在课堂上、在校内开展,更应该融入社会生活。每年寒暑假,学院组建10 余支“学习之路”主题社会实践团,沿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脉络,带领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是践行中国革命之路,组织师生赴上海、嘉兴、瑞金等地,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二是践行改革开放之路,组织师生赴安徽小岗村,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亲身体会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践行现代化强国之路,组织师生赴北京国家博物馆、上海世博展览馆、G20 杭州峰会会址、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会址等代表新时代新成就的地点,让广大青年学生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新成就;四是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之路,组织师生赴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浙江等地,系统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萌发、形成、实践的历程。返校后,学院及时组织各个团队通过实践团报告会、座谈分享、图片巡展等形式,交流实践心得、共享实践成果,号召更多学生争做“理想信念信仰者、品德高尚引领者、学习科研攀登者、知行合一践行者”,用青春理想彰显生命价值。
(三)打造科创主轴线“学”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重要的创新主体。“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中科院研究所与高校的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一项计划。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各联合培养单位丰富的育人资源,不断拓展主题教育的成效。
一是开展“走进科苑”实践,组织学生团队或个人走进中科院参观学习交流,一方面学生可以参观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直接体验科研院所的工作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座谈,近距离领略科学大师的风采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二是开设地球科学导论课、前沿课,邀请中科院名学者将学科前沿和先进科研成果融入地球科学菁英班讲堂,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三是组建李四光科普宣讲团,为更好发挥中科院的师资优势,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成立了李四光科普宣讲团,在世界地球日、中国土地日、李四光先生诞辰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契机,走出校园,讲述李四光的故事,讲述地球科学的故事,讲述地大的故事,传播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融入校园活动主旋律“学”
一是组织自主学习。学院组织全院学生跟进学习《求是》《人民日报》和“学习时报网”等专题网站的理论文章,统一整理资料印发至各基层班级、团支部,同时,号召学生持续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等,并为学生统一下发学习本,撰写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心得。二是开设“求真讲堂”。学院邀请党史国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党史国史理论宣讲。三是召开主题班团会。学院深入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通过开展主题班团会、座谈会、交流会、读书会等,及时把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等重大成就,把“人民英雄”“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转化为教育素材,推动主题教育与现实紧密结合。四是组织系列比赛。学院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四史”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同和体会。
(五)搭建网络主平台“学”
新时代的大学生以网络空间为聚集地。为了切实提升主题教育的育人实效,学院积极搭建新媒体矩阵,推动“学习之路”主题教育联网上线。
一是用好新媒体平台。学院组建了新媒体中心,以“地大李院”公众号、“李院易班”建设为中心,开设“学习之路”专题专栏,讲鲜活的话、用普及性强的故事,尽量避免宏大叙事的风格,做到“见人、见物、见事”。
二是用好传统宣传平台。学院综合运用宣传橱窗、海报展板、学生刊物及宿舍文化墙等传播载体,发挥其贴近学生、接触面广的优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过程、重大历史事件、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等内容内化在图片、文字、表格之中,细致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是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院注重利用“学习强国”丰富学习资源,推荐学生点击“学习强国”平台上“视频学习”栏目的党史慕课,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觉学习党史国史等内容。
四、李四光学院“学习之路”主题教育的实施成效与启示
李四光学院“学习之路”主题教育开展两年以来,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80%以上,学生获省市级以上奖项50 余项,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社会实践国家重点团队各1 个,成为全校学子学习的榜样。
李四光学院努力将“学习之路”主题教育打造成学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品牌、新亮点,力争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提供可供借鉴与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长效机制
在主题教育中,学院注重主题教育顶层设计,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坚持把主题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为主题教育开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同时,着力统筹学院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充分整合人力、经费、设施设备等育人资源,努力探索主题教育的制度化、长效化机制。
(二)发挥主体能动性
在主题教育中,学院坚持以师生为本,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为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融合推进
在主题教育中,学院坚持关联融通,把主题教育与日常学生事务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坚持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学院不断丰富教育载体,促进教育过程各要素的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