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传媒类专业美育工作创新实践研究

2022-11-09郭荣

大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专业教育

郭荣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传媒类专业是我国高校培育传媒人才的主要阵地。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只有重视高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向社会输送大批优质人才。在具体教育中,相关教育者不能忽视美育的作用。美育不仅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定要素,更是培养我国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立足新时代背景,传媒类艺术不仅有着非常深厚的大众文化,而且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我国高校更应重视美育工作,全面促进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的大幅度提升,培养出真正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专业美育教育的意义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们可将美育称之为审美教育,高校美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提升、改进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以传媒艺术为主的美育教育异常重要。

(一)全面推动学生德智体发展

“德智体美劳”的相关理念在我国教育界贯彻多年,其中的“美”即“美育”教育。对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良好协调与相互渗透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德育是我国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常规科目,通常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对理论知识教育比较侧重,而“美育”主要借助情感实现熏陶作用。因此,“美育”堪称德育等教育的“综合中介”,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响,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茁壮成长。

美育教育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传媒类专业学生在日后从事工作时,需要具备较好想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这两种都属于人的心智能力。研究发现,“美育”是提升心智能力的关键。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立足“美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机能,促使学生能敏锐捕捉到外界事物的重点,从而不断提升大脑活跃度。此外,“美育”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如果拥有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能时刻获得较多的身心愉悦,有效调节身体主要器官。比如,从根本上来说,体育运动就代表了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体育教育将身体健康作为侧重点,美育教育将促进心理健康作为侧重点,二者互为基础,能有效帮助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自身魅力,塑造良好品质

“美育”在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育”既能让学生不断发现“美”、领悟“美”,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接近一切美好事物,无形中发挥帮助学生塑造优秀品质的作用。在新时代传媒类专业教育中,教师可通过“美育”为学生塑造更多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启迪学生主动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定的生活信念、与困难抗争到底的决心、正确的社会关于价值观等。学生在艺术熏陶中还可深刻体味世间人生百态,接受积极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心灵得到洗涤净化,从而在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此外,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实施必要的美育教育,可以引导其用正确眼光审视社会,积极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时时鞭策自己并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美育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人生目标,对人生进行合理规划,激励自己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断拼搏。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具体而言,育人、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此,可以将高校看作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主要场所。高校汇聚了济济人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美育教育作为文化繁荣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对传媒类专业而言,美育教育工作者需立足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刻剖析,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取其精华,将新时代崭新的艺术文化元素与传统融为一体,让传统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血液。学生完成学业后,就能成为行走的媒介推动优秀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传媒类专业美育教育工作应与我国发展现状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作为本体,将中西交融作为主要立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审美观念。学生拥有判断“美”的能力与眼光后,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不断拓宽视野并积极与社会相融。美育教育还可以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保持民族自尊与民族自信,严格要求自己并主动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

二、新时代传媒类专业美育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传媒类专业,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与专业积累的不足,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与综合的关系。艺术教育与相关技术的整合等并没有进行深刻思考研究。如何将新时代美育教育任务有效贯彻落实,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院校逐年递增,美育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近些年,国民对传媒类专业非常关注,再加上互联网络的迅猛普及,很多学生在高考后选择该专业,因此传媒类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高校,不仅专业传媒院校数量显著增加,部分综合类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传媒类专业类别也愈加丰富,可分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方向,正是因为相关院校数量的增加与专业的逐步细化,更多喜爱传媒的学生纷纷加入。但是,和日益递增的学生数量相比,美育教育不尽如人意。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化能力与艺术素养知识比较关注,也能够遵循相关标准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顾此失彼,教育教学的重心几乎完全集中在专业方面,因而忽视了传媒类专业本身的人文内涵与美学思想,忽略了对学生整体审美思维的培养。

(二)受到专业化制约,不注重创新

传媒专业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而且还融合了很多科目,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体现出覆盖性与全面性特征。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容易受到专业化因素制约,相关核心课程完全围绕该专业本体进行开设,根本没有重视每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忽略了如何采用合适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美学理念。在此情形下,学生很难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导致大多传媒类专业学生缺乏审美性与创新特色。

三、新时代传媒类专业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育教育认识不充分,目标定位不明确

只有对具体事物具备全面认识,才能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然而,就当前我国传媒类专业美育教育工作而言,不仅对美育教育认识不够充分,而且目标定位不明确。

很多院校将美育与艺术教育混为一谈,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视。美育教育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艺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且这两类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比较看重,希望学生的专业艺术能力能够通过相关技术培育而得到逐步提升,从而实现良好就业。美育教育则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育更为关注,往往会通过丰富多样化形式的美育课程逐步健全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拥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陶冶美好情操。多数院校传媒类专业美育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学生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审美能力,就有必要接受美育教育。但是,很多院校只是让学生接受很多美学知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甚至将美学知识教育与美育同等视之,美学知识教育只是美育教育的基础,这种避重就轻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自然不高。此外,部分院校还喜欢将美育作为德育的教学方式,从而弱化美育功能。

(二)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力军,教学质量往往会受到教师专业素养的绝对影响。在美育教育中,相关教师应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否则就难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我国美育教育目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很多传媒类院校并没有为美育教师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往往采用外聘方式聘用专业美育老师,这些老师与其他老师的待遇相差较大,因此其教学积极性会受到严厉打击。而且,高校不能对美育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致使很多美育工作者只是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方式进行授课,难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美育思想,且不能采用相对灵活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开设美育课程的时间较晚,既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设置课程,也不能与时俱进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很多学生感到美育课程缺乏创新、非常枯燥,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学习,根本不会给予足够重视。此外,很多传媒类院校依然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大多数学生本着美育课程更容易拿到学分的想法去学习,目的不纯粹,导致很多对美育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选不到课的现象出现。

四、新时代传媒类专业美育工作创新实践策略

(一)重视美育教育,逐步完善教育工作

为将美育教育在新时代培育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有必要给予美育教育足够重视,逐步完善相关教育工作。若想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师生的全面配合。

国家教育部门要认真审视美育教育现状,通过实际调查总结出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全面纳入美育教育,通过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明确要求,以此促使高校美育教育工作逐步完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层面的影响力。高校要采用合理方法不断完善相关教研管理机构,从根本上促使各职能部门重视美育教育,引导美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学校内部,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立出单独的美育机构,厘清部门责任分工,对课程种类进一步完善,设置合理课时,引导美育工作者将相关教学内容全面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整合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可以依据总体布局与分工的原则逐步健全美育部门,通过制定比较合理的实施方案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宣传引导。高校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明确美育教育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性,还要通过相关培训引提升辅导员与科任教师对美育工作的关注。高校还可以对社团、党支部等进行灵活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育教育活动。

(二)设定既定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新时代,社会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需要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创新能与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高校在美育教育中可为学生设定既定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美的事物,以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与评价。通过相关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捕捉美并灵活把握 像美的感性特征,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还要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美育教育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帮助其形成普遍化与稳定化的理想人格结构,从而与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符合。

(三)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的规划与参与,美育教育的质量与教师能力密切相关。尤其是传媒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更应当提升自身审美素养,这既是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面对广大传媒艺术类学生这个对审美有着较高需求群体成为美的传播者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刻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崇拜与尊敬,具备较高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自然地发挥美育的教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加强团队建设并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可以定期为美育教师实施专门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自己的仪表举止等给予重视,通过自身言行让学生耳濡目染,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良好品质。高校管理人员还要积极鼓励美育教师参加相关的艺术展览与座谈会等,促使美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完善。在实际教学中,美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对新媒体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此外,还要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将美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中,以此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设置除具有本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五、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知识技能教育与德育美育教育,构建新时代高校风貌,这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对高校人才培养而言,美育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美育内涵丰富,是真和善的最高形式,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本身和谐统一的最高表现。因此,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应当以美育工作为抓手,重视美育教育,逐步完善教育工作、设定既定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等措施创新传媒类专业的美育工作,提升学生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美育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修脚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