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改革下关工委协同辅导员开展“四史”育人机制研究
2022-11-09黄燕
黄燕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 210306)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奋斗与发展中形成的政治财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内容,提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教育的部署下,如何发挥关工委的优势,探索出一条关工委在大学生“四史”教育中发挥协同作用的有效路径,是调动各类资源,深化“四史”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四史”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引领学生强化政治信仰
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和政治信仰。伴随自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已经通过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侵入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其欺骗性和迷惑性无疑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正视历史、还原历史从而达到溯本清源的目的,以此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正确认识历史、评判历史,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信仰,培养自主抵御错误思潮侵扰的能力。
(二)引领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四史”真实记录了国家由弱到强的奋进崛起之路,这一过程展现了党一心为民,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及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学生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需要学习革命先烈昂扬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热忱以及不成功不罢休的意志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充分学习“四史”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认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的内在联系,激发内在创造动力,将汗水挥洒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进程中。
(三)引领学生加强思政课程学习成效
高校辅导员主要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此,高校应通过内圈、中圈、外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史”是国家发展凝结出的宝藏文化资源,适用于学生思政教育的多个场合。
“四史”运用在第一课堂这一育人主渠道,能够丰富思政课堂教学素材,改善当前思政课理论知识多、内容枯燥这一现状,思政课教师通过生动地讲述历史事例可以拉近学生与思政知识的距离,提升思政课程学习的成效。“四史”运用在网络思政第三课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内容供给”,通过党史小课堂、党史知识竞赛、微党课竞赛等活动打造网络“四史”教育资源库,让思政教育换种形式进入学生的生活。“四史”教育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在日常教育中通过参观红色景点或者聆听情景式党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另一方面,高校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走出去,感受国家发展的成果,调动学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知史爱国,坚定报国决心。
二、大学生“四史”教育开展现状
(一)大学生“四史”教育开展形式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必要途径。经广泛调查发现,各所高校针对大学生“四史”教育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学生工作为依托,结合学生息息相关的就业等方面开展教育。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服务现实。结合学生工作开展“四史”教育,一方面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和把握客观规律,更好地做好今天的事;另一方面可以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使“四史”教育具体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团日活动、举办微团课比赛等学生活动。
2.以党员培养为目标,在党校课程、支部组织生活中,以史鉴今,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守初心,激发奋勇争先的斗志。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四行仓库、龙华烈士陵园等;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四史”教育微党课比赛、“四史”答题竞赛等等。
3.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高校思政课体系中设置有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四史”与思政课二者在内容上高度契合,在发挥作用时也有1+1>2 的效果。
(二)大学生“四史”教育开展的问题
1.“四史”教育活动碎片化,缺乏活力。“四史”教育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以及党委、团委等部门开展的活动组成,作为重要的教育辅助资源,部分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四史”教育进行有力的宏观设计,同时缺少对于校内外宝贵教育资源的梳理,各项教育内容之间没有进行合理统筹,导致“四史”教育活动看似多,但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均不够成熟,导致教育过程缺乏活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2.“四史”教育资源贴合度不高,缺乏吸引力。通过对部分大学生调研发现,超半数学生对目前接受到的“四史”教育的内容兴趣不高,参加活动更多是为了配合学校的要求,甚至有学生在入党答辩等场合无法准确回答出“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思政教育不能一味用过高的道德准则要求大学生,教师也不能习惯性‘唱高调’”,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挖掘贴合学生学习习惯的“四史”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和当地特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三)“四史”教育队伍资源互动性不强,缺乏感染力
当前,高校思政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思政教师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还有不足。第一,对“四史”知识掌控不够全面,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第二,对“四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如何融合;第三,开展“四史”教育时,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方式仍是主流,缺少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师生互动性不强。
三、关工委参与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优势
关工委有着丰富的资源与健全的工作模式,可以配合主渠道发挥“五老”在政治、理论、经验、时空、亲情等方面的优势。
(一)政治优势
关工委工作成员都是离退休的干部或教师,是开拓和见证历史的特殊群体,他们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工作的“活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二)理论优势
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半生从事育人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育人和学科专业都有着相当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中加大对老干部的事迹宣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三)经验优势
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经历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树立了克己奉公的模范形象,对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教育作用。通过老同志进行“四史”教育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代入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吸收。
(四)时空优势
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丰富的育人手段,具备开展各种活动和双向交流活动的便利条件。老同志们退休之后还积极发挥余热,支持学校的工作,不懈育人,是大学生的榜样,现身说法,更有感染力和可信度。
(五)亲情优势
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在家庭生活中是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是前辈,具有受学生爱戴和尊重的天然优势,是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同时,老同志慈祥、温和,具有亲和力,不会给学生带来压迫感。
四、高校关工委在高校“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把握“四史”教育正确方向
关工委是大学生“四史”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老同志都是在党和国家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他们对“四史”的内容有清醒的认识,感情更为深厚,对教育方向的把握也更加严谨,可以指导年轻教师规范开展教育工作。
(二)保障“四史”教育贯彻落实
关工委老同志具有时空优势,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师资力量,可以保障“四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邀请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初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发展对象学习班、预备党员、党员等群体的党课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发展,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组织老教授给学生宣讲校史校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敬校爱校的意识;聘请老干部做专题讲座,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专心学习、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化教育的有效性,激励在校大学生为校争光、建设祖国的热情。
(三)建立健全“四史”教育工作架构
制度是常态化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关工委参与学生教育的保障。二级学院关工委负责人可调查研究,全局制订新生入学教育制度、党员培养等工作计划、落实日常工作,征求关工委的指导,从实际出发,配合学工、党委、团委开展工作,做到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同时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以全过程育人为目标,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将“四史”教育主题活动融入各个年级,根据不同年级特点,运用不同形式,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特点,有特色、有计划地完成教育的目的。
五、课程思政改革下关工委协同辅导员开展“四史”育人的工作模式
自2020年起,围绕关工委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四史”教育开展多场活动,同时在教育活动中总结出了关工委深化党员“四史”教育、新生校史认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模式:
(一)关工委+党员培养教育
邀请有思想理论水平、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担任学生党支部的顾问,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可以指导辅导员为学生党员开展“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专题党课等支部活动。结合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为党员们解读了中西方不同的应对措施,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出的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的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优秀党员看齐,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此外,老干部可以参与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中,完善党员培养考察体系。老干部们擅长理论联系实际,用标杆作用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中、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关工委+理想信念教育
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之路。邀请老干部以“四史学习强信念,努力为校添光辉”等主题,为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讲座。从为何要学“四史”、如何学“四史”出发,在整体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新生系统性学习“四史”内容的同时,提高大学生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被错误言论所误导的辨识力。
爱党爱国,自强不息,是关工委老同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闪光点之一,通过关工委老同志的讲解,深化高校新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和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的认识,对“四史”学习与个人理想信念建设有了更深层次认识,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能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遇到的困难,以更昂扬的姿态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关工委+校史院史教育
关工委老同志是学校多年发展的奠基人与参与人,辅导员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搭建校史院史教育平台,通过邀请关工委老师开展讲座、互动访谈等活动,加强新生对校史院史及本专业发展历史的了解。介绍学校和学院的前身及历史沿革,逐步引导新生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匹配,同时介绍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使新生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集中实践四个不同方面,更为直观地知晓自己未来大学生活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帮助新生更好地过渡和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听后受益良多,并对学校及学院历史和自身的学业任务、课程认知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了新生在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进步。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历史,可激发大学生爱校荣校的热情。
(四)关工委+民族自信教育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国家情怀、民族荣誉感,辅导员可与关工委老干部一起开展《新时代新阶段新作为》等主题讲座。讲述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特别是在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的情况下,中国交出多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还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准确把握科研与学习方向,增加了他们面对新时代机遇的勇气和信心。
(五)关工委+网络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协同关工委借助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在学校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或者专门建立公众号,发挥老同志的精神引领作用。一方面可以结合热点实事,发布老干部的解读思路,引领学生学习时政新闻;另一方面通过老干部信箱等方式,收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挥老干部生活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和网络思政教育。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想信念教育亟待加强。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变化,高校需要持续推进关工委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用创新、深入学生群体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青年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