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实践探索
——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基础阶段学生为例
2022-11-09朱珅跃
朱珅跃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德育”并含“管理”关键词分析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德育与管理的理论探讨,德育管理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德育中注重教师队伍、学生自我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具体策略等,国外关于德育和学生管理的研究较多在哲学理念和院校的具体策略。目前,基于中小学和基于学科教学方面的德育研究较为普遍,针对职业院校的德育研究相对较少。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贯穿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德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课程,不同学校的学情具有极大差异性,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也各有特色,因此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德育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案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市推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属于“2+3+2”贯通培养模式,即基础阶段教育2年,职业教育3年,本科教育2年,通过7年的贯通培养,打通学生学习时空界限,为北京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于2016年开始贯通培养项目,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是处于职业院校中的贯通培养基础阶段2年的学生。
贯通培养基础阶段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不同于高职学生,属于15—17 岁的未成年,虽是高中学生的年龄,但又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身份,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尚不稳定,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更多关注。贯通培养基础阶段学生以在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者居多,在学校生活中成绩曾经被肯定的少,或者有严重偏科现象,因而在学习上缺乏自信,明显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需要教师提醒规范。贯通培养学生在心理上呈现归属感不强的特点,学生反映既不是技校也不是普通高中学生的身份存在尴尬,和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时有思想包袱。贯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呈现出过于注重同学关系的特点,遇事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需求,受网络影响较大,过分关注网络平台的展示和网络游戏等,对网络虚拟性和泛滥信息识别能力的认识还不够。综上所述,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应对路径很有必要。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具体策略分析
(一)以“量化评价体系”标准促德育落实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但德育较之于教学科研与学生活动来说在考核上难以量化,这导致职业院校虽重视德育工作但难以落地。将量化管理的方式应用于德育工作,有利于将德育工作划分为任务并进行细化处理,对德育工作落实、落细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结合学生特点,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作为贯通培养基础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由专任教师担任年级学生管理者,从入学新生教育入手,学生一进校就发放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规定,细致进行学生手册知识考试,合格才可以取得相应德育分数。在日常管理中,以学生手册为规则依据,进行细致管理,以分数细化规范学生行为,学生做好事加分,有违纪扣分,分数在学期末会形成德育档案。比如课堂考勤方面迟到缺席扣分,自习管理方面说话扣分。因学生为住宿生,在宿舍方面卫生值日不合格扣分等。加分项有晚自习表现优秀的每周自律之星,考勤全勤之星,优秀宿舍等。在做好事可以量化的规范引领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阶段的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热心帮助老师,拾金不昧,帮助同学,将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虽然目前关于德育管理的研究认为德育不等于分数,不能以分定德,量化分数只是表层的策略,但根据本研究的学生在校表现而言,这些表层的分数策略,比如为了追求德育分数积极完成老师布置任务、认真打扫卫生、拾金不昧等的确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是道德总体衡量,针对学习习惯较弱的学生而言,为了分数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层策略支持。
(二)以学科实践活动促德育引领
对于贯通培养基础阶段的学生而言,加强其主人翁意识,用兴趣和活动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德育日常。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基础语文的学科实践活动为例,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德育资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意义深远。也可以学科实践活动为载体,完成课程思政和学生德育引领。每年以相对固定的时间如9—10月,以中国诗词大会选拔为契机,进行诗词知识竞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以诗教的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活动过程中包括组织策划主持、设计具体实施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这些活动也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美好风景和美好期盼,学校生活中难忘的回忆,分散着学生的矛盾点,舒展学生心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学科德育引领实践活动。
除学科实践活动之外,学校还设有固定时间的日常德育活动。比如利用晚自习观看新闻联播,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纪念活动,学校有专门的国旗班,每周一以班级为单位升国旗奏国歌,听每周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用学生的视角分享诚信、宿舍、交友等德育内容,寓教于各项学生实践活动之中。
(三)以信息化手段促家校沟通
7年贯通培养项目属于较新的培养模式,家长最需要和最想要了解的一是关于7年职业教育的特点,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二是想要了解学生在校实际表现,应如何与15—17 岁青春期孩子良好地沟通交流。
基于以上两点,一方面,学校利用在线视频会议,按照专业进行学生人才培养政策的宣讲,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讲课和分享提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理解贯通培养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换教育理念,在学习中增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念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其日常行为表现,可利用学校的在线教育系统这一信息化手段。系统分为学生端和家长端,家长关联学生学号之后,可查看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如考勤、每日作业成绩、德育分数等,让家长知晓学生的行为情况。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更安心,另一方面方便家长及时奖励与督促,减轻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烦琐与不便,实现与青春期孩子的有效沟通,促进家校良好合作。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反思与对策
基于以上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具体策略分析,立足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阶段学生实际情况,本研究对目前学生管理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一)不能以量化考核等同于德育
以量化得分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数据依托,能有效将德育落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但是也会存在把管理措施当成德育主要任务,以及学校管理者混淆德育和学生管理概念的问题。学生管理和德育的概念与作用是不一致的,学生管理是落实德育一种手段,不能将手段作为目标,过于关注学生扣分而减弱德育引领效果。
目前学生德育分数具体的设置还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当学生严重违纪时,单纯用分数还不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需要结合学校处分等级来处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目前扣分分值较大,加分分值较少,对于个别已经扣分很多的学生来说加分的激励作用不大;学生为了加分,主动承担打扫卫生等加分事宜,对其错误行为的反思不够深刻;也会有好学生过于关注加分,为了取得加分而做好人好事。
目前德育学分的量化考核中缺少学生教师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学生被动接收德育考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人翁地位。可以将学生德育的量化考核结果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一个依据,以确保学生和班级量化考核的综合全面,把握有区分度。因此,在德育的量化考核中,权衡扣分和加分的比例,是接下来学生管理中非常细致而又重要的问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二)学科实践活动应考虑职业教育特色和隐形资源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阶段的学科实践活动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和德育因素,设置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德育。但目前的实战活动更多侧重学科,没有显示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特色,今后的学科活动应以教研室为主阵地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考虑职业教育特色,按照技术技能大赛等进行责任分工,如艺术类教研室可以负责劳动教育、绘画书法活动等;信息技术类教研室负责打字比赛、办公基础软件比赛;数学教研室负责数学计算、数据处理比赛;英语教研室负责英语等级考试,英语演讲大赛;语文教研室负责朗诵、写作、诗词比赛等。
目前学科实践活动的不足之处是以大型活动显性德育资源为主,时效性强,活动结束后没有后续,学校隐性德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内容更新不及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教育关系之中。学生的德育应该显性与隐性并重,在“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中,将德育目标落实。比如在班级环境的墙壁、走廊、角落中宣传德育。在实际活动参与中,学科实践活动属于活动学分,不能和德育分数直接挂钩,导致学生参加活动的直接支撑力不足。从学校参与活动的现状来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对学习和活动都有兴趣并且能够积极投入校园生活。不太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对学习和活动兴趣不大,而不积极参与的这部分学生恰恰是需要在德育方面更加关注的学生。因此,学科实践活动需要比较直接地用分数先吸引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德育,不断地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状态投入校园生活。可以考虑将学生在校期间所参与的所有学生社团、校园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成绩都与德育学分进行分数折算,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引领德育的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做好信息化形势下对学生的情感支持
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和家长及时有效沟通,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在线及时群进行交流、分享,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与交流。但若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据的方式让家长和老师以德育分数的数据来和学生沟通,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分数毕竟只是手段,是一种约束方式,而不是目的。因此,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班主任也要做好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支持。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都是个性化的,应该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教师资源,从新生入学时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每周活动课时开放心理咨询室,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化关心,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
信息化时代,学生带手机入校已是普遍现象,目前学生上课期间手机由班级统一管理,但课余时间对学生网络部分的使用引导较为困难。社交视频游戏等网站较多,互联网的虚拟性和网络监管不足,可能导致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学生认为网络空间是不属于学校管辖的领域,发表不符合规范内容或者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这种“现象”后,教师应及时谈心谈话,做好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网络的利弊和网络行为规范,并及时和家长做好沟通。
(四)做好学生管理专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分工协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阶段的每个年级设有专门的学生管理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专任教师会有和班主任重合的工作内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班主任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管理专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分工协作,学生管理专任教师重点负责对违纪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处理,班主任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重班集体的建设。
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班主任成长,让班主任意识到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承担具体学生管理事务,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初,各年级梳理出班会教育的重点主题,设置序列化的、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课,如学生为住宿制,可以将每周日返校后的第一节晚自习作为班级例会,把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作为落实德育的关键阵地,由班主任为引领设计主题班会,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检查、评选、奖励,制定班级文化墙,在组织活动中让学生收集素材,引导学生参与班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达到班会的德育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管理工作为例,将目前德育中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同时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反思,以期探索适合贯通培养基础阶段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具体策略,为同类贯通培养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案例,为探究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德育提供一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