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11-09薛峰孙洁

大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导师机制

薛峰,孙洁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威海 264209〉

产学研结合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市场综合情况以及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分析,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以及企业等各方面资源,以共同配合的方式展开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培养一线优秀人才,保证所培养人才更加贴合企业以及市场的需求,还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更好地推动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为达到理想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可借助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创新与完善。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企业以及科研院的合作按照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科研院的研究,利用高等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以及培养内容,对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训,促进教育教学技术的创新,做好各项生产要素的整合与利用,以便达到最优人才培养效果。此种模式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关键要素,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的需要,不断深化人才创新能力以及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保证我国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运行质量。

二、我国产学研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我国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在整体的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指示,国内各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式,保证高等教育的整体素质,确保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顺利推广,能有效推动高校和科研院、产业界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保证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以及研究的机会,通过借助各方面资源优势,为企业、科研院以及高校带来更加优质的资源应用以及人才培养途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学者对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要按照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展开设置和调整,以便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效果发挥到最大。就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结果而言,该教育模式能够达到对技术型人才有效培养的目标,且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意识水平皆相对较高,但同时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包括合作流于形式以及无法长期有效进行合作等,都对人才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严重限制。基于此,需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有效分析,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优化方案,以便更好地达到科学实用产学研教育模式的目标。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建设

(一)核心层

核心层主要以合作选择机制为主,包括合作对象选择、合作模式选择以及利益分享选择几部分内容。在进行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对人才政策、地区经济具体情况以及资源条件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对产学研联盟合作可能性进行评估,避免出现培养模式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对合作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按照人才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各项情况,确定最佳的合作选择方式,设置相应的合作时间,通过对人事制度安排以及技术研发策略等内容的分析,做出详细的合作规划;在对利益分享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按照互利互惠原则进行利益的分配,保证彼此之间能够达到共赢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完成共同的愿景。

(二)中间层

中间层部分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关键所在,通过运行多元交流机制以及联合导师机制的方式,保证人才之间的交流质量与导师指导质量,对人才培养环节产生直接影响。联合导师机制包括导师筛选、导师责任分工以及导师具体指导几部分内容,按照导师的研究领域以及创新性学术成果等内容,对导师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确定导师今后侧重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向,并在选定导师之后对其责任进行分工。按照导师的专业以及特长等各方面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格外注重企业导师以及科研院所导师的经验获取与应用,通过对导师责权利标准进行划分设置的方式,为人才创新性培养提供机制支持。

多元合作更加注重交流,会通过构建交流平台和渠道的方式,打破企业、高校和研究院之间的限制,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交流模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一方面,可将项目合作作为依托,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企业员工、科研人员以及学生能够获得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其他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之下,掌握技术探究以及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通过解决实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经验积累,强化学生创新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实习培训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契机,有效整合实习资源以及企业和科研院各项资源,为学生提供接触一线机械设备以及实验材料的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最先进的专业知识以及设备操作技巧,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外层

合作驱动机制包括外部驱动力以及内部驱动力两部分内容,外部的驱动力包括政策、政府以及市场等各项因素,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需要按照地方高校所制定出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及辅助措施,需要利用网络以及媒体等对其进行宣传,寻找各方支持,保证投资力度,改善产学研合作软硬件条件,保证科技园区以及其他基地的建设质量,为教育平台的实施与使用提供保障。内部驱力是要做好人际关系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处理,需要对研究经费不足以及研究型人才较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及研发需求,做好信息配对平台搭配以及资源配置工作,保证合作企业技术研究质量,确保高校能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需要通过对人际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保证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驱动。

在制定考核协调机制过程中,需要做好合作系统中的个人以及组织积极性协调工作,按照所设定的合作目标,确定合作方式,化解合作过程中的矛盾,保证合作过程中各种障碍的有效消除。一方面需要合理设置考核机制,对人员调配、岗位责任分配以及项目执行等各项机制进行科学建设与评估,合理制定协调机制以及考核评估方式,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全面化管理,保证能够利用各种机制达到不断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的目标,做好各方的行为规范以及义务约束,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协调机制的建设,需要保证合作理念以及合作目标等各项内容的设置合理性,确保在技术以及市场等外部因素发生改变时,合作的能继续深入,能够对各种不可协调的因素进行有效处理,做好人员变动以及资源对接等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协调工作的开展效果,妥善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及问题。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境

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自由有待提高,科研竞争实力有待增强。虽然学术机制中极为注重学术自由,但在具体进行研讨会议及学生研究时,很容易出现学术自由受限、课题审批难度较大、获得经费难度较高等方面的问题,资源的获取以及应用难度不可忽视,导致学术自由难以达到预期,对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培养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培养模式设置,忽视协同教育体系的设置,其他组织在教育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创新性人才在社会实践方面以及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方面存在脱节,会因为企业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度看重,造成对学生培养兴趣不大的情况。

3.创新创业教育有待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形式化以及教师自身专业训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创造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培训方面有所忽视,多采用传统培养方式,并没有按照创新人才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有待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4.校内外资源整合方面有待完善。由于目前校企合作在宏观方面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加之企业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有效协调还需提升,在科研院所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方面,也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

5.师资结构有待调整。现代的教师团队更加注重职称结构以及学历结构方面的建设,在实践方面以及工作经验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没有将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方法纳入教师考评中,存在教师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现象。由于该项原因的影响,会导致人才培养更多注重理论领域,无法与企业及科研单位形成有效整合,对创新型人才实用性培养造成一定干扰。

五、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优化方式方法

(一)构建科学化教学管理体系

为妥善解决人才培养机制所存在的各项问题,需要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不断调整与强化,保证学术自由以及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统一性,确保以往存在的各项教学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从而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需要严格贯彻教学和科研统一结合的模式,改变传统较为固定的教学方法以及研讨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料以及研究资源,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好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以及企业的各项研究工作之中,能够真正运用自身所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在保证学术自由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强化。

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推行弹性学分机制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方面的需求,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和规划,做好自主选修课程的比例设置,不断完善选课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以及有效性。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调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态度对学生的各项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做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评价与培养,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结合导师引导,对自身的各项能力进行强化,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和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

(二)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先进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项情况,按照拔尖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制定出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可以通过设置最高决策机构的方式,由单位筛选组成人员,设置咨询委员会,确保工业代表以及企业人员能够参与其中。各项事务要通过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决定,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保证能够真正做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不仅要与企业形成有效的经济联系,通过科研成果共享以及企业经费支持的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深度,还要从企业中挑选合适的人员,担任学生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此外,需要对科研人员的用人机制以及晋升机制做出调整,采用工业界和平台、学校和平台人员相互聘用的方式,保证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效果。

(三)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对人才培养观念进行调整。需要打破传统对于理论教学过于关注的观念,加入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理论比例以及实践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以及实践的机会,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养成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良好品质。需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予以更高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价值,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落实。

2.提倡导师引导和跨学科专业协同培养模式。单纯采用导师引导模式,存在着学科视野相对较窄的问题,不利于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借助导师组的作用和优势,结合跨专业协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视角,确保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做好优势互补,科学展开各项科研工作。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教学,还要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涉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更加广泛的专业能力知识,从而更好地用于科研以及创新研究。要对学生的个性以及人格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确保其能够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借助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构建产学研教育教学基地的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推动企业和高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聘请行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导师,积极推行双师导师,不断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实力,更好地培养学生。需要改变原有资源较为分散、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利用创新平台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力以及合作力,以便更好地展开人才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产学研导师机制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皮革机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