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制化培训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感控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2022-11-08赵京红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防控

赵京红 吴 瑛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 101149;2.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69)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网底”,为有效遏制疫情在城市社区和乡村的扩散和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2], 但同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措施不到位、知识缺乏等问题[3]也暴露得更加突显。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提出新的要求[4-5]。培训教育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医院感染防控最有效的措施[6-11]。本研究基于泰勒目标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对定制化培训方案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效果比较,以期在日后的工作中推广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通州区31家基层医疗机构抽取医护人员124名,每家机构抽取医生和护士各2名,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每家机构1名医生和1名护士编入试验组,合计62人。另外1名医生和1名护士编入对照组,合计62人。纳入标准:①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和护士;②工作年限≥1年;③已经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④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培训及调查的医护人员;②未取得执业资格者。

1.2 实施方法

1.2.1 定制化培训方案的构建

依据泰勒原理,培训目标来源于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3个方面[12],前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基层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目标的制定和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后期在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及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形成定制化培训方案: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28个,具体培训内容65项,培训学时40学时(表1)。

表1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方案

1.2.2 定制化培训方案的应用

采用实验对照法进行比较,试验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加用定制化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对照组仅按常规培训。

1.2.3 评价方法

(1)问卷调查法:培训方案实施前后一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均采用《基层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

该问卷从知信行三方面反映医护人员感染防控能力: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共21个条目,满分105分。采用 Likert5级计分法,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越好。②医院感染相关态度:共8个条目,满分40分。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好。③医院感染相关行为:共3个条目,满分15分。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依次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行为越好。该问卷Cronbach’s a系数为0.94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57,问卷信效度良好[13]。

(2)技能操作考核:培训方案实施前后试验组、对照组进行“穿脱防护服”操作考核。

1.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及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培训前后问卷调查、技能操作得分结果,计算标准化效应指数。标准化效应指数大于1.17,视为培训效果成功。

2 结 果

试验组62人,有58人全程完成培训,有4人因工作及身体原因退出。

2.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疗机构性质、性别、职业、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各维度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n=120)

续表1

2.2 培训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的比较

培训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维度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培训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院感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的比较 (n=120)

2.3 培训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的比较

培训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维度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4 培训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院感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的比较 (n=120)

2.4 标准化效应指数

培训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维度计算标准化效应指数分别为2.32、1.20、1.34、2.29,均大于参考值1.17(表5)。

表5 医院相关感染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标准化效应指数 (n=120)

3 讨 论

3.1 标准化效应指数的应用

应用标准化效应指数评价培训教育效果有很多优点,因为培训教育研究设计不能做到完全随机抽样,应用净得分分析能够消除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因此实用性更好。

标准化效应指数是在综合考虑培训前后得分增长值和标准差的前提下,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能够直接反映培训教育的效果[13]。一般标准化效应指数≤0.2时认为培训教育效果较小;≥0.25时认为培训教育干预有意义;≥0.5时认为培训教育干预效果中等;≥0.8时认为培训教育干预效果较大,≥1.17时认为培训教育干预成功[13-14]。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标准化效应指数得分分别为2.32、1.20、1.34、2.29,均大于参考值1.17,说明该培训方案效果显著,培训干预成功。

3.2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现状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医院感染相关态度得分较好,这与张翠玲等[15]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工作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有关。但知识、行为、技能操作得分均偏低,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6-19],说明现有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与基层医疗机构感控培训多以机构自主、随机、短期培训为主,缺少整体设计,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且培训形式及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多以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为主,不能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融会贯通,导致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欠缺,行为落实不到位。

3.3 定制化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定制化培训方案是以泰勒目标模式为理论框架,以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为出发点进行编制的。该方案是在对基层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及相关文件要求,通过专家函询法构建完成的,具有因需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方案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在培训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专题讲座还增加多媒体视频演示、现场示教、分组练习环节,保证培训的效果;针对重点科室培训增加现场观摩及讲解答疑等方式,加深基层医护人员的认知和理解;针对感染防控法律法规文件种类繁多的问题,由感染质控专家汇总与基层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后统一下发给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课前自学,然后集中进行讲座、答疑。

经过实践证明,使用定制化培训方案后基层医护人员在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技能操作方面,试验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知识和技能得分增加尤其明显。说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效果显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起到了短期快速、强化提升的培训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赵京红: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组织实施培训,采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吴瑛:提出研究思路,指导设计培训方案,指导论文撰写,审订论文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