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联体基层师资队伍能力状况问卷调查及分析

2022-11-08王以新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联体全科师资

王以新 程 雯 冯 妍 王 雷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北京 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北京 100101)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按照区域医疗资源和行政区划,相继建立了中部、东部、北部和南部4个综合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是北部医联体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7家二级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师资队伍肩负着培养全科医生的使命,其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全科人才的培养质量[1]。目前,我国全科医师缺口较大,基层师资队伍尤为缺乏。只有真正了解基层实践师资现状,找到其发展的长处及弱点,增强师资能力,才能培养出更为合格的全科医师[2]。本研究通过调查朝阳区北部医联体基层师资情况,初步了解其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部医联体成员单位目前仅有16名基层师资,本研究于2021年4月对其进行了调查。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师资一般情况、职业素养、临床工作能力、带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1~10分进行自评。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医联体成员单位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16名,男性7人(43.75%),女性9人(56.25%),平均年龄45.00±6.09岁;主治医师12人(75%),副主任医师以上4人(25%);本科学历12人(7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25%)。研究对象平均带教年限(6.69±3.92)年。

本研究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为0.975,问卷结果可信。KMO值为0.747大于0.5,表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结果为P<0.05,即该次问卷有效。

2.2 职业素养

本次研究中基层师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对全科医学工作的热爱等5项内容(表1)。

表1 职业素养评分 ( ±s)

表1 职业素养评分 ( ±s)

内容 评分职业道德 9.15±0.99工作态度 8.85±0.99对全科医学的热爱 8.69±1.11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8.23±1.09医患沟通 8.15±2.04

2.3 全科医疗工作能力

本次研究中基层师资全科医疗工作能力包括慢性病管理、临床基本操作和健康教育等9项内容(表2)。

表2 医疗工作能力评分 ( ±s)

表2 医疗工作能力评分 ( ±s)

内容 评分慢性病管理 8.38±0.87临床基本操作 8.31±0.86社区常见病的筛查、诊治和随访 8.31±0.95健康教育 8.31±1.03临床判断思维 8.23±1.01医疗文书书写 8.15±1.07检查报告判读 8.15±1.07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 8.08±1.19急危重症初步处置和转诊 7.92±1.26

2.4 带教能力

本次研究中基层师资带教能力包括熟悉培养大纲要求、门诊带教、基本技能带教等5项内容(表3)。

表3 带教能力评分 ( ±s)

表3 带教能力评分 ( ±s)

内容 评分熟悉培养大纲要求 8.15±1.28教案书写 7.69±1.38教学方法与技巧 7.69±1.44门诊带教 7.77±1.24基本技能带教 7.77±1.30

2.5 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研究中基层师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统计分析相关知识掌握、科研意识和论文撰写3项内容(表4)。

表4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 ( ±s)

表4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 ( ±s)

内容 评分统计分析相关知识掌握 7.31±1.25科研意识 7.23±1.54论文撰写 6.77±1.59

3 讨 论

3.1 医联体基层师资较为缺乏

目前,北部医联体合作社区基层师资仅有16名,由于样本量小,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北部医联体10家合作社区的全科医生总量相比,全科基层培训基地的全科师资队伍较为缺乏。另外,大部分社区机构没有对口临床教学医院作为依托,无法开展相关基层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北部医联体建立近8年,医联体合作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北京市持续开展基层社区医生临床研修培训,不断在提升基层社区医生综合服务能力。

3.2 急危重症初步处置是基层师资急需提高的方面

近年来,为了便捷地处置和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设置了院前急救站,这对基层急危重症初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科医疗工作能力中,日常全科诊疗和慢性病管理方面有较高的自评分,急危重症初步处置评分最低。一是由于在居民观念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和管理以及公共卫生工作,危急重症在基层社区并不多见;二是基层卫生机构条件有限,城区内三级医疗机构众多,患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多选择到三级医院救治,多种因素造成了基层全科医生在危急重症初步处置的薄弱点。因此,可以通过定期演练或者到医联体三级医疗机构急诊短期进修的方式提升。同时,需要让基层全科医生明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院前急救是重点,后续的急救工作由是三级医院承担,避免将全部急救工作混为一谈。

3.3 带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基层师资带教能力略显不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4]。基层师资对全科医学和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有较高的自评分,显示基层全科师资是热爱基层教学工作的。基层全科师资对培养大纲要求是熟悉的,但在教案书写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门诊带教能力、基本技能带教能力需要提高。一是师资教案书写、教学方法与技巧相对较薄弱。基层全科师资需要在基层教学过程中做到规范化,从教案书写入手,认真设计有基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由教学秘书组织定期督导和带教师资集体讨论,进行总结和整改。另外,由于医联体基层师资参与临床基地全科教学工作的机会较少,与临床基地师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了师资理论学习外,基层师资还要定期参加医联体临床基地组织的培训,掌握相关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利用医联体相关教学资源,采用集体授课与单独指导方式进行培训,规范基层带教,不断提高基层师资的教学水平。虽然基层师资均经过全科师资培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融入教学过程,熟练掌握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基层全科门诊和基本技能带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基层师资大多是经过专科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全科临床知识的学习。全科门诊工作和技能操作的娴熟和规范是基层师资的基本要求,需要在日常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培养,确保带教的高质量及同质化;通过参加医联体临床教学基地的临床带教与教学查房活动,提高基层全科师资临床业务和技能水平;进一步加强医联体临床基地与基层实践基地上下联动,邀请全科临床基地的优秀专科/全科师资参与基层全科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社区联合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基地临床教学能力建设[5];在基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教学过程中,基层师资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得到提高[6]。

3.4 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基层师资的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科研意识和论文撰写能力相对较低,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7-8]。一是由于社区师资大多为本科学历,没有经过研究生阶段的训练,科研意识和论文撰写能力薄弱;二是由于社区主要是常见病和慢性病,取药患者居多,临床工作以慢性病管理和防控为主,科研设计较为困难;三是由于社区卫生机构职称晋升较为困难,基层师资缺乏做科研和撰写论文的热情。

为此,作为基层师资人员,要有序地参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课程培训,系统学习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和技能;主动参与医联体牵头医院课题讨论,逐步培养基层师资的科研意识,并建立医联体内部科研帮扶制度,由临床基地科研人员对基层师资进行指导;在基层医疗工作中保持科研的敏感性,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针对某项研究定期阅读和学习相关文献;积极参与基层课题申报与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临床科研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科研流程;此外,社区卫生机构要加大相关激励机制与政策,提高科研积极性。即使基层师资没有晋升等方面的要求,教研室也要求带其每两年完成一篇科研或教学论文,以督促养成良好的科研和论文撰写习惯,通过帮扶制度,多层面、多维度地提升基层师资的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

全科师资队伍不仅承担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工作,更肩负着为基层医疗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使命。当今社会,在日渐增多的工作量下,基层全科师资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外,还应充分利用医联体牵头医院的科研、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国家医教协同改革,逐步提升合作社区全科医生的科研、教学意识,为培养基层实践师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全科师资队伍肩负着培养全科医生的使命,其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全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基层师资是全科医学师资的薄弱点,需要对基层师资设计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充分利用医学院校、临床基地的教学优势帮助和扶持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教案书写、教学方法与技巧、门诊带教能力和基本技能带教能力的提升,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外,及时总结教学工作,规范教案书写从而稳步提高教学水平;基层师资还要定期参加医联体临床基地的教学培训、教学查房、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多种学习形式,做好全科教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医联体临床基地与基层实践基地上下联动,有效开展社区联合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基地临床教学能力建设[5]。提高基层全科师资的科研能力,需要基层师资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积极参与临床基地的科研工作,在实际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熟悉科研选题、设计、实施、数据统计和论文撰写等流程;在基层医疗和慢性病管理工作中,保持科研的意识、科研的敏感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建立和推广,全科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也应建立紧密的教学联系,临床基地和基层基地不应被视为全科规培工作中的两部分,临床和基层师资应树立起全科教学的整体观念,强化全科教学互动,加强临床基地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指导,充分发挥临床基地的教学优势,加大对基层基地的帮扶力度,在做好前期教学调研和评估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展帮扶工作。全科师资队伍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以科研指导临床和教学工作,确保基层教学质量和水平,肩负起为基层医疗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使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以新: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总体把关,审订论文;程雯:调查、组织实施,撰写论文;冯妍: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王雷:调查、组织实施

猜你喜欢

联体全科师资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