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研训提升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识别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2-11-08陈莉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游戏

陈莉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基本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可见,观察识别幼儿发展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并影响其教育行为的实效。游戏在早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儿童的发展现状和游戏的复杂性互为影响。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折射出幼儿在情感、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观察识别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学习过程和发展现状,还可以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生成适宜的课程内容。可以说,观察识别角色游戏是教师了解、走近幼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教师观察识别角色游戏时存在以下实际问题与困惑:理念不稳定,缺乏理论基础;观察不细致,缺少专业自觉;识别不精准,缺失参照工具;回应缺成效,缺乏支持智慧。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与困惑,松江区幼教团队自2016年9月起以“读懂游戏 走近幼儿”为主题,开展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淬炼有效提升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识别能力的经验与策略。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团队遵循“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反思调整”的行动路径(图1),采用“引领性研究+针对性培训+常态性实践”三维合力运行机制(图2),开展进阶式研训活动,试图以循证、迭代的研究范式引领规范、品质的研训过程,将研究与研训成果转化为求真、务实的日常教学实践。

图1 研究模型

图2 三维合力运行机制+循环行动路径

三、研究过程与成果

(一)问题剖析式研训,革新教师观察识别的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教师有关角色游戏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其观察识别的具体行为。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出“孩子们在做什么”“玩什么”“为什么这么玩”“玩了有什么用”“还可以怎么玩”“不同的孩子玩法一样吗”等系列问题,引导教师审辨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观察识别角色游戏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强化教师对观察识别角色游戏行为本身的认同感。此外,通过学习文献、实践验证、案例交流、共享经验等持续指导,引导教师全面、深刻地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典型行为表现。

在反思回顾、自省共识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明确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由、自主的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成人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具有过程导向、非真实性等特点;评价角色游戏不是为了鉴定幼儿游戏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为了判断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而是为了在观察、识别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由此提供按需的、适宜的、及时的回应,以支持幼儿游戏的进展和发展的需要。

在厘清角色游戏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帮助教师建立以发现幼儿游戏亮点为目的,以悦纳、尊重为原则,以儿童立场为视角,以欣赏、解读为方法的角色游戏观察识别理念,即教师在观察识别幼儿角色游戏时应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游戏者,努力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深度学习和主动发展;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主观想法、主导能力,悦纳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法和做法,尽量不干预幼儿游戏;倾听幼儿的声音,努力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游戏行为与玩法;以欣赏为基础,尝试科学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及其原因,以期在游戏中不断了解幼儿、走近幼儿。

(二)实践体验式研训,培养教师观察识别的自觉

观察既是教师开展教育的前提,又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为了让教师加强游戏观察与识别的自觉,研究主张从问题出发,梳理观察内容、确定观察要点、解读观察方法、架构观察工具等,帮助教师掌握角色游戏观察的内容与方法,尝试采用“站稳十分钟地看、平等对话地聊、崇拜欣赏地听”的方式观察游戏活动;从现实出发,通过加强日常实践、撰写观察记录、对比反思研讨、总结观察经验等方式,激励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角色游戏观察的兴趣与自觉。

1.梳理观察内容,明确“看什么”

基于角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共性特征,在研究与实践中梳理表1 所示的观察内容,帮助教师明确“看什么”。同时,主张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游戏过程,积极捕捉游戏中的亮点,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能否被幼儿解决以及如何被幼儿解决。

表1 观察内容与要点提示

2.分享观察方法,掌握“如何看”

引导教师“看清”角色游戏过程:要“持续地看”,定点站稳十分钟,了解游戏的前因后果,避免断章取义;要“平等地聊”,问开放的问题,悬置对游戏的臆断;要“崇拜地听”,做崇拜的听众,耐心、欣赏地听游戏的真实过程。

鼓励教师“看全”角色游戏主题:需“计划观察”,有计划地观察班级中每一个幼儿的游戏,努力看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合作观察”,主、配班教师应有分工,可运用扫描观察法了解全班游戏的整体情况,幼儿近期的游戏兴趣和热点;可以运用定点或追踪观察法了解前期分享的游戏经验是否被推广、问题是否被解决,游戏中幼儿是否遇到新问题等(见表2);需“借力观察”,运用相机、纸笔解读幼儿绘画作品,让游戏过程可视化、让游戏瞬间可读化、让游戏故事可回忆。

表2 观察方法的内涵与价值

3.提炼观察原则,实现“有效看”

为了提升观察有效性,提炼出教师观察角色游戏时需遵守的四大原则,即:(1)公平原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被观察;(2)随机原则,在遵循观察计划的同时,关注特别“热闹”“无聊”“激烈”的游戏区域;(3)安全原则,时刻关注安全隐患,并适度回应主动寻求帮助的幼儿;(4)发展原则,对“无所事事”“无法调解”的游戏者,需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如何给予支持。同时,结合观察内容和方法,制定观察工具以供教师使用(见表3)。

表3 观察记录表

(三)工具开发式研训,提供教师观察识别的依据

识别是辨析和判断的过程,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看懂游戏、解读幼儿行为的关键所在。让教师透过游戏看到幼儿的发展,通过引导教师学习文献,明确游戏行为类别;通过开展微格教研,识别典型游戏行为;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引发教师思考游戏行为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识别游戏的理论支持系统,形成“游戏过程—游戏行为—行为类别—发展维度”的识别路径,拓展“从广度到深度、从横向到纵向”的识别层次,利用双重支持系统保障教师在积极地实践、反思,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观察识别游戏的能力。

1.挖掘识别深度,从行为到发展

角色游戏能够折射出幼儿在情感、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但是,要透过游戏看到幼儿的发展,教师需要挖掘识别深度。研究通过构建游戏行为和幼儿发展之间的链接,确定幼儿发展的识别维度,确立逐层识别“四步法”,即“游戏过程—游戏行为—行为类别—发展维度”,鼓励教师在游戏中看懂幼儿发展(见表4)。

第一步,确立观察是识别的前提,通过定点持续观察了解游戏的整个过程;

第二步,识别游戏过程中幼儿产生哪些行为并判断行为类别;

第三步,在幼儿行为与其发展之间建立联系,从行为识别中看到幼儿的情绪状态、行为动机、兴趣持久性、角色认知、语言表达、对主题和情节的创想、材料的替代表征、规则意识、交往技巧、问题协商与解决能力等,从而判断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第四步,要关注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努力看到更完整的儿童,结合年龄特点思考幼儿的行为表现是特点还是问题,是经验还是需求,以便客观地识别幼儿现有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可能。

表4 “游戏过程—游戏行为—行为类别—发展维度”的链接工具

2.修炼识别精度,从共性到个性

要真正看懂幼儿的发展,看到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独特的精彩,不仅要识别幼儿发展的广度,还要判断幼儿发展的现状,更要追溯幼儿发展的轨迹。因此,通过研制并运用《角色游戏行为识别工具》(见表5),鼓励教师:“多看”,不断丰富观察游戏的经验,持续观察同一主题的游戏进展、关注不同幼儿的游戏经历;“多聊”,在共育中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结合个性特点进行识别;“多学”,不断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参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等文件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此外,通过梳理不同游戏行为的典型特点,罗列幼儿发展的识别深度,从而建构识别游戏的工具支持系统。

表5 角色游戏行为识别工具

(四)案例分享式研训,丰富教师回应指导的经验

回应是对角色游戏的干预和支持,其成效既反映出教师观察和识别的精准程度,又体现出教师组织和互动的专业水平。为了让教师更加智慧地支持和回应幼儿游戏,开展头脑风暴式教研,通过聚焦案例深化研讨,在集思广益中拓展回应游戏的路径;开展案例跟踪式教研,通过持续关注游戏发展,在验证实效中探寻回应游戏的契机;开展反思总结式教研,通过日常实践积累经验,在主动反思中提炼回应游戏的策略,不断丰富教师回应角色游戏的经验,不断提升教师评价角色游戏的综合能力。

1.基于识别结果,提供适宜回应

研究主张观察识别游戏是教师支持和回应幼儿的前提,且遵循按需和适度的原则进行回应。因此,当幼儿能够独立解决游戏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继续等待;当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幼儿主动求助或长时等待时,教师可以适度介入指导;当游戏中的经验和问题需要分享和难以解决时,教师可以采用分享交流、调整材料;当幼儿出现情绪行为异常、同伴关系紧张时,教师可以通过画语解读、家园共育等方式做深入了解;当幼儿认知经验不足、游戏无法继续开展时,教师可以链接学习活动拓展经验等。

2.基于继续观察,验证回应成效

帮助教师建立共识,即无论何种情况下,教师的支持和回应都是基于当下对幼儿游戏行为和发展需求的识别和判断而提供的,因此游戏中的教师回应具有试探性、针对性等特点。同时,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不同需求需要教师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回应,因此游戏中的教师回应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但是,教师的支持和回应是否符合幼儿需要,是否能够有效支持幼儿发展,还需要通过新一轮观察识别才能验证。

四、研究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思考

1.深度教研,助力实现课题、教研、培训功能合一

深度教研是指在教研主题引导下,展开系列化、深层次、进阶性的持续研讨,进而卓有成效地解决有关教学问题的实践研究。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引领下,团队以“读懂游戏、走近幼儿”为主题开展深度教研,在持续探索中形成“引领性研究+针对性培训+常态性实践”的研究机制,努力实现课题引领、研训架梯、实践落地的有机融合,围绕“正理念、细观察、重识别、慧回应”的阶段目标,遵循“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反思调整”的研究路径,采用理论疏导、问题驱动、案例剖析等形式解决教师的实践问题,在循证迭代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观察识别的内容、方法、路径和策略,为教师提供基于原有经验的专业支持,逐步提升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识别能力。

2.游戏研究,助力实现教师、幼儿、课程共同生长

游戏,是教师发现幼儿、了解幼儿、走近幼儿的捷径。通过对游戏的持续研究,有助于形成教师观察识别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实践模式,即秉持“相信、尊重、悦纳”的观察识别理念,采用“持续地看、平等地聊、崇拜地听”等观察方法,遵循“游戏过程—游戏行为—行为类别—发展维度”的识别路径,掌握“针对性、试探性、多元性”的回应策略。通过对这一模式的转化、升级,将适用于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观察与识别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内涵提升。

(二)建议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颁布和落地,各区教研室与幼儿园应依照提示,帮助教师在“聚焦问题、系统计划、积极实践、不断反思”中观察识别各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引导教师在一日各类活动中持续观察,在不断提升观察识别能力中发现幼儿的“精彩”。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游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爆笑游戏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