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2022-11-08叶茜琳胡浩翔许锦雄卢增停涂泽华
叶茜琳,胡浩翔,许锦雄,卢增停,涂泽华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宫腔镜手术是目前妇科对宫腔疾病诊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主要特征是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在直视下完成刮宫定位或取材等操作,但因需要扩张子宫颈及切割子宫内膜,以及手术使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患者疼痛和血流动力学波动,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随着麻醉药物的不断更新,目前已基本可以保证患者在无痛舒适状态下完成手术,以利于手术医生操作。麻醉要求诱导快速、维持平稳、术中无体动反应、术毕清醒迅速、手术过程无延迟性呼吸抑制。目前可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药物较多,能否让患者满意的标准主要是舒适度和安全性,氟比洛芬经静脉注射给药,有研究表明可有效和安全应用于宫腔镜手术[1];七氟烷(新型吸入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快,有报道适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2]。目前,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鲜有报道。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相比较,探讨宫腔镜手术安全适宜的麻醉方式,详细内容见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F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P组。年龄不限,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经检查无出血倾向,并且无消化道溃疡,经问诊或检查确定不存在非甾体药物过敏史,交流无障碍。术前讲解,使患者了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诱导予以1mg/kg氟比洛芬酯缓慢静注,面罩吸入七氟烷,浓度、氧流量分别是8%、8L/min,术中采用3%~4%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NI在D2~E0,术毕停吸入,持续吸入6L/min高流量氧气,排出七氟烷。
P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诱导缓慢静注0.1μg/kg舒芬太尼,后静注2mg/kg丙泊酚,匀速输注4~8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NI在D2~E0,术毕停止输注。如患者出现体动,每次追加异丙酚0.5mg/kg。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命体征变化
对比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起效时(T1)、手术开始5min(T2)、手术结束5min(T3)的指标: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NI(麻醉趋势指数)。
1.3.2 麻醉诱导入睡用时(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术毕停药至清醒(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
观察患者上述操作或步骤所用时间。
1.3.3 术中麻醉效果分级
分为优、中、差。优:术中未出现宫颈松弛和肢体活动的情况;中:术中有轻微肢体活动和皱眉的表现,但对手术无影响;差:手术过程中发生肢体活动,或者是臀部扭动情况,需追加丙泊酚或七氟烷。
1.3.4 麻醉药物追加情况与不良反应
手术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肢体活动表现,或者是臀部扭动情况,需追加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谵妄、术后嗜睡等。
1.3.5 苏醒后疼痛情况
分别于苏醒后0.5、1、2h随访术后下腹部疼痛的程度,采用《VAS量表》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变化
如表1,两组T0-T3时刻的SpO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时刻MAP较T0时均降低,F组下降幅度较P组小,P<0.05;P组T1-T3时刻HR轻微下降后上升,P<0.05;F组T1-T3时刻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NI相比,T0时刻无明显差异,P>0.05,T1-T3均低于T0,且F组低于P组,P<0.05。
表1 生命体征变化
2.2 麻醉诱导入睡用时、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
如表2,两组麻醉诱导入睡用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P组,P<0.05。
表2 麻醉诱导入睡用时、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min)
2.3 术中麻醉效果分级
如表3,F组的麻醉效果分级情况优于P组,P<0.05。
表3 麻醉效果分级[n(%)]
2.4 麻醉药物追加情况与不良反应
如表4,F组追加麻醉药物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表4 麻醉药物追加情况与不良反应[n(%)]
2.5 苏醒后疼痛情况
如表5,两组术后0.5~2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苏醒后疼痛评分
3 讨论
宫腔镜手术是目前妇科检查和治疗的常规手段,创伤小,院内感染率低,宫腔镜手术虽是微创手术,术中各项宫内操作可引起疼痛感和血流动力学波动。国内临床常用的宫腔镜手术麻醉方法是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作为临床麻醉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短效静脉麻醉类药物,虽然起效迅速恢复也迅速,但是相对而言镇痛效果比较一般[3],但其镇痛效果较差,术中易发生肢体扭动,且易引起与剂量有关的呼吸、循环抑制,常需配伍镇痛药,且术中通常需要多次追加剂量,而大剂量容易导致血压降低、引发舌根后坠以及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应用效果一般。近年来阿片类镇痛药尤其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被广泛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镇痛镇静效果满意,但呼吸循环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多[4],且具有延迟性呼吸抑制的风险。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经过脂微球包裹,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同时使药物易于跨越细胞膜,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显示镇痛效应[5]。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5~10 min后,浓度达峰值,其半衰期为5-8h。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用于宫腔镜手术是有效和安全的,具有良好的恢复质量[6]。七氟烷为一种无色透明状、无呼吸道刺激性、挥发性和有芳香气味的液体,血/气分配系数低,仅为0.63。对比其他吸入麻醉药,优点是诱导迅速、清醒快、刺激性小,麻醉深度易控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调节性,且操作方便[7]。适用于小儿或成人的门诊小手术或检查的手术操作。
本研究将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相比较,结果显示F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P组,其原因在于丙泊酚具能抑制心肌收缩力并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七氟烷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8],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F组术中麻醉效果分级优于P组,并且术中F组NI指数较P组NI指数显著降低,术中需要追加麻醉药物次数更加少,推断七氟烷吸入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更易维持相对深的麻醉深度水平,与七氟烷具有催眠与镇痛作用相关[9],可明显减少扩宫和子宫内膜电切时产生体动应激反应。同时,本研究显示,F组病人术中出现躯体不自觉运动、术后恶心呕吐、头晕、术后嗜睡发生率低于P组,F组患者术后苏醒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更短(P>0.05),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恢复快,安全性高。此外,两组术后0.5-2h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表明氟比洛芬酯镇痛时效长(半衰期5-8h),具有良好的恢复质量,有效适用于宫腔镜手术。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均可安全、有效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两者诱导时间相当,但氟比洛芬酯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循环更稳定、可控性更强,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