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的两极摇摆
2022-11-08文丨王锐丽
文丨王锐丽
单从琼州海峡的数据来看,2022年的春运与疫情前相比又加速度接近了一步。2022年,琼州海峡春运七天运送旅客45.7万人次,同比增长91%。
尽管与疫情前2019年的顶峰相比,尚有距离。2019年,春运七天的运送旅客数量为69万。
疫情的间歇发作,与防疫抗疫的顽强对抗、主动适应,势必使这场拉锯战成为一种新常态。1月25日,宁波北仑区因疫情影响的港口作业,在解除封锁后全部出运完成。与此同时,天津港陆续推出的“海侧集疏运服务通道”和“铁路集疏运解决方案”也让其在疫情管控之下仍然保证了海陆运服务的正常推进。
然而,世界并非都如此。
就在2月第三周,物流巨头Kuehne+Nagel创建的集装箱运输平台Seaexplore显示,截止2月18日,超过565艘主要承运人的船舶停泊在港口外,因为各大洲的许多港口都面临着运营中断。
有消息称,尽管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但北美的拥堵状况仍在继续升级,过去七天,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港口均创下历史新高。2月底,预计10%的全球集装箱船队因港口拥堵而陷入困境。
与之不同的是,国内港口,即便在零星散发的疫情影响之下,也保持了固有的频率和秩序。船舶在港未发生严重滞留,生产运营状况基本平稳。
中、外航运物流的两极摇摆,或许会因疫情形势的改变而得到改变。但目前,想要真正疏通港口,除了尽快控制疫情,还需要保障集卡司机、装卸搬运工、海员等物流从业人员的人力支撑,以及加大港口及港口集疏运体系的资金投入,提升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等。
而在现有的情况下,供应链危机的解除仍需时日。由于港口的拥堵,减缓了船舶、集装箱和包括底盘在内的其他运输资产的流动,进而推动了运价的大幅上涨,海运运费仍在高位运行。
当然,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防疫物资的投入、船员成本的增加,国际燃油价格的上涨,这些因素,都会继续推高运费。过去30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业界的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