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自信: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力谱写崭新篇章的精神支撑

2022-11-08樊士博齐卫平

江汉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党和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樊士博 齐卫平

2022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这一重要讲话着眼于奋斗新征程的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把握未来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党和人民在接续奋斗中砥砺前行树立了历史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坚定历史自信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奋力谱写崭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

历史自信是过往能量的储存,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因为它能用昨天的经历告诉人们今天可以、应该和必须做什么、怎么做。开创未来要求树立自信,向历史汲取自信的力量有助于坚定不移地走好前进的路。习近平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显示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历史底气和现实动力。

(一)历史自信建立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几千年积淀的思想资源,把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大文章写在中华大地上,历史自信有着充足的思想养分。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样的历史自信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为底蕴,优秀传统文化筑起的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求索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厚重。文化与历史融为一体,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贯通延绵不绝的历史。这样一部灿烂文化打造出的历史,不仅在时间长度上为世界独一无二,而且在精神文明创造性实践上堪称人类社会的翘楚。积淀着丰富历史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源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善用历史思维,顺应潮流、观察时代、把握大势,不断审视历史、检讨历史,留下了引领社会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奋斗足迹。习近平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树立大历史观是科学思维的要求,从历史纵向上看得越有深度,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就越深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历史,为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资源。

(二)历史自信淬炼于中华民族命运多舛的磨难

中华民族有过几千年足可引以为傲的辉煌历史,但也经历了一百多年刻骨铭心的耻辱历史,也因此而遭遇了多灾多难的历练。

习近平指出:“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神州大地被外来侵略者任意宰割,大国小国都可以到中国领土上耀武扬威。近代中国经济凋敝、政治腐败、社会萧条,中华民族被侮辱为“东亚病夫”,中国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灾难性危机压不倒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进行顽强斗争,无论敌人如何强大、形势如何恶劣、困难如何严重,都表现出立志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和勇气。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打击,也不管面临什么样的艰险,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丧失过自信,越挫越勇、越战越强的顽强奋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岁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其奋斗实践的历史主题。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中进行了英勇无比的伟大斗争,“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党的百年奋斗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命运多舛的磨练中生长起来的历史自信一定是坚如磐石的,党和人民在大风大浪中形成的历史自信坚不可摧。

(三)历史自信提升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激励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自信的底气,中华民族一路向前的奋斗足迹记录了党和人民坚定历史自信的心路历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遭受失败的逆境下坚持奋斗,取得胜利的顺境下保持清醒,都是充满自信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创造辉煌,在压力中激流勇进,在挫折中奋步疾蹄,高度的自信成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闯过一道道沟坎、战胜一次次风险、赢取一个个胜利的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尤其是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13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令每一个中华儿女无比振奋,也让中国人民在前进的征程上看到了自己的能量和本领。

历史自信随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延伸而增强,丰硕的成就鼓舞斗志,催人昂首阔步向前进。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破坏旧世界的伟大胜利,而且赢得了建设新世界的伟大荣光。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可以任人欺负的弱国了,也已经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困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经济上,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中国的发展势头与韧性都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在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文化上,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度明显增强,“软实力”不断提升。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大力推进的良好势头。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表明,很多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中国人民的手里变成了现实,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在党和人民的奋斗中被创造出来。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和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动力所在,这样的历史自信是永恒的力量。

(四)历史自信奠基于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和政治认同

坚定历史自信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号召,有没有高度的历史自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说,历史自信是国家层面和民族层面上的自信,习近平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体现了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思想自觉。

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社会的演进呈现政党选择和认同的历史过程。在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中,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选择和认同的政党,就是因为只有它找到并确立了一条引领中国走上光明的正确道路。经过反复比较和无数事实考验,“中国人民一旦认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曾改变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建立在选择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没有辜负人民选择的实际行动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印证。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一切成就的创造主体,党的事业离开人民将会一事无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党中央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历史上看,当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落伍时代潮流时并没有丧失过自信,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就曾立志赶超欧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然而,近代中国改良和革命的一次次失败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事实,客观上也挫伤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正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回自信、再塑自信和坚定自信的历史过程。中国人民把历史重托和民族希望寄于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有着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自信夯实“四个自信”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说这“四个自信”是把握政治定力的要求的话,那么,坚定历史自信就是提高历史自觉的要求。历史自觉的程度越高,历史自信就越坚定。坚定“四个自信”的要求形成于历史实践之中,“四个自信”建立在历史自信的基础上。

(一)提出历史自信丰富了党的自信话语

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缺乏自信的民族难免被其他的民族瞧不起。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不管遇到如何严重的冲击都没有丧失过自信。为了实现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失败,以及八国联军入侵和分割中国的遭遇,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向凄惨的命运低头,不对帝国主义的淫威折腰,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肩负起历史使命,始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在奋斗实践中彰显坚定的历史自信,从而始终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关于“自信”的话语表达。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就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就是历史自信的经典表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长期的战争破坏、经济文化落后等情况所难倒,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发出“赶英超美”的号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要求,习近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文化自信”概念,强调文化是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中央揭示了“四个自信”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使自信话语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动员令。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再到提出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的自信话语不断延展,显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提出历史自信对丰富党的自信话语的意义不在于多了一个表达概念,而在于形成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自信的一个拓展资源。从涵义看,“四个自信”与历史自信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政治话语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聚焦这四个方面形成的自信表达,是党和人民把握战略定力的政治宣示。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体现了历史与政治的密不可分。历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然而,历史又不能与政治相等同,坚定历史自信是从历史服务于政治的功能发挥角度形成的话语表达。“四个自信”的意识形态特点与历史自信的功能意义相结合,自信话语的丰富提升了党和人民坚定自信的时代意蕴,历史自信的资源拓展为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奠定了根基。

(二)“四个自信”以历史自信为支撑

从某种意义说,历史是一门诠释科学,它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作出合理性的解释。越接近事实真相、越体现客观规律,诠释历史的科学性就越强。毛泽东曾说:“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这句简单的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性认知与历史自觉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认识有助于历史自觉的思想养成。

历史自信是一种共识的达成,作为社会意志的集体表现,历史自信建立在共同的历史认知基础上。“四个自信”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伴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而逐渐形成的,这一过程反映了“四个自信”确立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创新实践中创造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引领国家事业、党的建设、军队和国防、外交、祖国统一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党和人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的成功实践和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中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和胜利的希望,干劲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强。尤其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色表现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其彰显的优越性促进党和人民的自信越来越强,斗志越来越昂扬。

习近平指出:“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1921年迄今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卓越的奋斗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是一个要干什么的党,是一个干成了什么的党,由此提供的历史认知是自信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历史来源。习近平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对坚定“四个自信”作出了逻辑上的历史诠释。历史自信赋予“四个自信”以深刻的历史内涵,更加夯实了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基础。

(三)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相统一的理论逻辑

在党的自信话语表达中,历史自信和“四个自信”虽然具有不同的涵义和指向,但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它们在实践中不可分离,在理论上相互契合。“四个自信”虽然是近10年来明确提出和突出强调的,但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整个历史发展的实践结果,新时代实践发展中进一步提出坚定历史自信,是与“四个自信”相匹配的要求。

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发展。历史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历史演进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树立自信具有遭遇过挫折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反省经验教训、纠正自身错误中走上了正确道路,在实践深入发展中积累和扩充着历史自信的能量。进而言之,“四个自信”既不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就具有的,也不是改革开放初就形成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此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道路能不能成功其实并没有充分的把握,因为这一前无先例的创造性实践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党中央顶着巨大压力,排除各种障碍,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勇敢地闯、大胆地试、果断地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成功地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历史自信的形成过程,坚定历史自信与坚定“四个自信”在演进历程上体现出相互渗透的交融性。

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历史传统。党的历史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发展,历史自信与经验丰富构成正向关系。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建立在百年奋斗的全部历史之上。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预示着它将对历史产生深刻影响。从动态的发展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体现新的内容。历史经验的继承推进现实创新,创造鲜活经验推动历史自信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形成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既连贯起历史,又展示新时代历史自信的具体内容。经验继承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历史传统,体现了历史自信和“四个自信”同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入的共进性。。

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统一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日益增强的觉醒意识。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许多次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与党的百年奋斗相关的就有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体现的中国人民的两次伟大觉醒。觉醒是自信的起点,自信是把觉醒转化为历史实践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表现的伟大觉醒带来了中国历史的转折,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自我,主动融入世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40多年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新时代10年来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繁荣,历史自信也因此越来越坚定。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华民族要自强就必须有自信,自信是自强的前提,自强是自信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把自强和自信统一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谋求自强和坚定自信的关键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和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将坚定历史自信和坚定“四个自信”相统一,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坚定历史自信,以坚定历史自信来夯实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党领导中国人民行稳致远就有了坚强的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三、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建功新时代的精神支撑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树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一座座里程碑,形成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长链。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路径有很多,以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就是其中的密钥之一。

(一)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精神支撑有着重要意义。“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鸦片战争后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人民精神上受到很多次沉重的打击,一次次失败得到的是希望的幻灭,只是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才迎来了曙光的升起。党和人民因取得一次次胜利而不断坚定自信,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的成功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等等,使党和人民充分认识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历史自信提振了党和人民自强不息的斗志,任何困难和障碍、任何挑战和风险对于具有高度历史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可以战胜的。历史自信储存着党和人民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能量和智慧,党和人民将因为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而赢得更新、更伟大、更辉煌的胜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以高度的历史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人民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和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勇往直前。尽管一些抱有敌意的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日益强大起来,并不惜采取各种手段阻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任何这样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如果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已经树立起高度历史自信的话,那么,谱写崭新篇章的接续奋斗必将再次显示历史自信的强大力量。历史积淀的自信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在风雨来袭时能团结起来沉着应对、共渡难关的力量来源。

(二)坚定历史自信需要不断练就高强本领

事业靠本领成就,自信靠攻坚淬炼。“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不断提高党和人民干事业的本领,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要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坚定历史自信要求党和人民结合新时代的主题和任务,练就攻坚克难的高强本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加速演进的态势,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势力和各个领域的博弈更加激烈,某些西方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危害严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言,“时”与“势”在我们这边,但风险挑战越来越严峻,前进的道路上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这样的情势下,“本领恐慌”就会阻碍前进的步伐。诚然,战胜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坚定历史自信,缺乏历史自信就会丧失迎难而上的斗志。但是,应对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高强的本领才是硬武器。自觉地把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奋斗本领有机结合,通过坚定历史自信增添战胜风险挑战的勇气,通过提高本领坚定历史自信,这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从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向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必须通过打造高强本领为推进中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引领发展的本领高强,才能以坚定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三)坚定历史自信的新时代要求

自信代表着一种自我能力的判断,表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提出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体现了百年奋斗历程中党拥有强大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底气。实践证明,党的事业树立起坚定的历史自信才能创造出开天辟地的大格局,才能形成创造奇迹的大作为。

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始终保持历史自信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历史自觉和增强精神主动,以谱写崭新篇章的接续奋斗在开创未来的新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一个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是确保中国发展最关键、最重大的战略问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有党中央的掌舵领航。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把握的政治定力。

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五个必由之路”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达成的共识,是在奋斗道路上坚定历史自信结出的硕果。走好“五个必由之路”,是将历史自信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新时代要求。

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凝聚起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党的百年历史实践能够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根本原因就是紧密团结人民共同奋斗。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更是中国人民的自信,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坚强后盾。14亿多中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任何势力藐视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都将碰得头破血流。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磅礴力量,在共同奋斗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党全社会必须“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必须“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导构建历史认知,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新时代要把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作为路径,提高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百年大党在奋斗实践中树立起历史自信的前提是自身过硬,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树立历史自信的理由是当风雨来袭时有一个先进政党作为主心骨。坚持自我革命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执政70多年来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必须始终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些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行动准则。

四、结语

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把握历史主动,担当历史使命,首先要坚定历史自信。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之下,肩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神圣使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再出征,只有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为精神支柱,才能在创造历史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当今世界很不太平,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历史总是在崎岖中前进的,光明必定战胜黑暗,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当前,“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党、国家和社会建设各领域,不断提高历史自觉,发扬主动精神,就能提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自信,推动历史车轮排除一切障碍滚滚向前,在谱写崭新篇章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

②⑪《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8、474页。

③ 《习近平书信选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11页。

④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⑤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⑥⑫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7、4页。

⑦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2页。

⑧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6、67页。

⑩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

⑬《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⑭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⑮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求是》2020年第24期。

⑯⑳㉑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9—100、100、90、91页。

⑰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

⑱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

⑲㉔《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8、721页。

㉒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4—35页。

㉓《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3月22日。

猜你喜欢

党和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党和人民一条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