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附先人与自我作古
——刘伯温的世系问题

2022-11-08周松芳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田刘基刘氏

周松芳

几百年来,在老百姓中间,许多人只知道有个“刘伯温”,知道他是明朝的开国军师,是能呼风唤雨神秘莫测的诸葛亮式的人物,是《烧饼歌》的作者,是可以预测上下五百年的百世军师。可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刘伯温就是刘基,“伯温”不过是他的字,“基”才是其名。当然更不知道他还是元末明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后世都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哲学思想上,侯外庐说他和宋濂是理学史上承前启后具有特出地位的大家,并在《宋明理学史》中为其立专章加以论述;在政治思想上,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把他与黄宗羲相提并论,一复先秦古学,一开近世风气,其间诸辈,难望项背。文学上则评者更夥,如沈德潜说他的诗“允为明代之冠”,胡应麟说明初各派争流,“越诗派昉于刘基”。赵尊岳说明词除刘基、高启外,其他无足观。刘基自己也在“文”的方面极度自负,说当今天下,除了宋濂以外,其次不遑多让,而且“往往以此语诸人,自以为确论”。今人钱仲联主编《明清八大家散文选》,也旗帜鲜明地把刘基置于明代文坛的首席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把军师“刘伯温”归于传说的畛域,而把思想家与文学家刘基归于历史的范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伯温”是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住了“刘基”的。是时候“拨乱反正”“去蔽发覆”了。不妨从刘基的世系开始。

公元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6月15日子时,刘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南田山一偏远山村武阳村(今属文成县)。据传刘基先祖本以武功立世,“代有显者”。南京大学周群教授在《刘基评传》中根据温州、丽水等地的刘氏族谱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将族谱中只开列到的刘基八世祖刘延庆,上推至十一世祖刘怀忠,并各附其仕履简历,详情如下:

十一世祖 刘怀忠 内殿崇班、阁门祗侯、保安安北番官巡检

十世祖 刘绍能 皇城使、简州团练使、鄘延兵马都监

九世祖 刘永年 官阶不详,系一武将

八世祖 刘延庆 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

七世祖 刘光世 太尉、徇营副使,江东、淮西宣抚使,御前巡卫军,左护军都统制,护国、镇安、保静军三镇节度使,太保,三京招抚处置使,历封荣国公、杨国公、赠太师,谥武僖,追封安城郡王、鄜王

六世祖 刘尧仁 右文殿修撰、知池州

五世祖 刘集 处士

曾祖 刘濠 翰林掌书

祖父 刘庭槐 太学上舍

父 刘瀹 遂昌教谕

揆诸史实,颇有可议者。首先,族谱追宗刘基先世从八世祖刘延庆开始,所据应该是明隆庆元年张时彻所撰《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文成刘公,其先丰沛人也,后徙鄜延,名延庆者,宋宣抚都统少保……” 从刘延庆上追“丰沛”,显然意欲攀附汉高祖刘邦。这是魏晋之后,门阀渐衰,特别是唐亡之后,世族大家陵替,谱世流于紊乱,后世拟谱系者虚张声势的惯用手法,不能尽信的。其实上宗刘延庆,今人也宜应谨慎考量。因为明初洪武年间黄伯生受刘基嫡长孙刘廌之请托撰《诚意伯刘公行状》,就未述刘基世系,仅及其父祖;其父祖朝廷均有封赠,固是绝无疑义。再则,刘基本人在诗文中也从未谈其先世情形。须知,刘延庆特别是其子刘光世,可是鼎鼎有名的南宋开国名将,父子俱入《宋史》列传,且去元未远,大可称道。其实,不仅刘基本人,即便他的儿子刘琏与刘璟,都有名于世,都留有文集,也都未曾追溯其世系;刘璟《易斋集》却附录了一篇翰林学士刘三吾洪武二十八年写的《跋刘氏家谱》,其中还说到“予观括苍青田刘氏族谱,与吾茶陵刘氏实通谱牒”,并提到其兄、至顺元年进士刘存吾在元时曾与当时任江浙儒学副提举的刘基议论过两家的谱系。而刘基同时代的友人王袆在《翰林学士刘三吾传》言及刘三吾家世,俱称“系出宋楚国公之裔,世为茶陵人”,则与后来青田刘氏的谱系相左了。

真正开始追溯世系,当始于刘基的孙辈。大约在永乐年间,刘璟之子刘貊根据旧谱重编了一部家谱,由他的堂兄刘琏之子刘廌写序,序文称:

吾刘氏本丰沛人也。有讳光世者,仕宋,扈从高宗南被,始为江南人,今之所存高宗御宝手敕是也。后有乐山水之胜者,因居括苍丽水之竹洲。廌九世祖六五府君又自竹洲徙居青田之武阳。竹洲既有详谱而吾武阳为未备。廌少时亦尝以旧谱略加订定,犹未如法。今堂弟貊重加考索,参用苏、范谱式,附以世系、事实、墓铭、行状等文,莫不渊然源本而粲然昭穆也,使后世观者如指诸掌,可谓知礼义之本者矣。书成,请廌志之,故略纪其实,尚俟暇日质之当世文衡之士,请序表之可也。

很显然,刘貊的追溯,是参用了丽水竹洲刘氏之谱。然而为什么不再上溯一世及于刘延庆呢,须知刘延庆、刘光世父子俱是斯世名将,《宋史》皆为立传。如此熟视无睹,也是令人疑惑。后来张时彻作《神道碑铭》,虽不再“熟视无睹”,虚叙自“丰沛”,实叙则自刘延庆始了,然并不足以解前惑。至于其叙说刘氏:“五传而至濠,宋翰林掌书……濠生庭槐,博洽坟籍,为太学上舍;槐生爚,通经述,元遂昌教谕:是为公祖、公父,后皆以公贵,封永嘉郡公。祖母梁氏、母富氏,皆封永嘉郡夫人。”也有可议之处。因为据《元统元年进士录》:“曾祖濠。祖庭槐,宋太学生。父爚,儒学教谕。”如果刘濠有官职,当不会避而不书;刘庭槐也只说是太学生,而非“太学上舍”。如此,当有虚饰的嫌疑了。

再则,到了刘貊这一辈,刘基早已声名显赫,再无异议,刘家的谱系,也应该成为各处刘姓攀附的对象,奈何还要求诸丽水竹洲刘氏,以追攀世事?又,打从刘基受封,父母祖父母及夫人俱受诰封,即便刘基不立即重修谱牒以光宗耀祖,两个儿子也应事不宜迟呀。凡此种种,皆有不近人情之处。

而从刘廌的另一篇《南田富氏家谱序》中,我们发现,他可能并非娴于谱录者:“富氏世为余乡右族,与余刘氏为世姻戚。其先盖出自宋贤相河南富韩公之后。南渡之前,有仕青田为县令者,任满,因家焉。是为致政府君。三子,长十七府君,次廿二府君,季廿三府君,别为三房,即所居以东西南为号。俱以儒业传其家,积德行善,独廿三府君子孙为最隆盛,后复别为三房,以孟仲季为号……”即是说从北宋富致政县令开始,就一直居住于此了。这与其叔叔刘璟的《跋富氏族谱》大相抵牾;这篇跋说富弼的先人唐刺史富韬唐末即隐居于此,后归河南,至富弼的两位孙子才再度回迁此地:“南田富氏,皆韩公(富弼)自出,谱系至今为昭灼。其先有为工部郎中某州刺史讳韬者,唐季隐居南田,卒葬南华山今无为观之东峙,因名其山曰刺史山。此韩公之高大父也。其子讳处谦,为内黄令,后赠太师,封邓国公,居河南,遂为河南人。逮韩公之孙、承务郎、佥枢密院事讳直亮,宣德郎直清者,爱南田山水之佳,复归泉谷。其子姓蕃衍,因遍择幽胜之地为别墅,今居泉谷浯溪之胄皆是也。”不管孰是孰非,至少刘璟说得有名有姓,有板有眼,不像乃侄的含糊其辞。再说,刘廌的序说富氏“当其盛时,正初会拜,少长至二千指,产业至二万余亩,宋元间擢科第者不可胜数”,也显系夸大其辞——南田虽是福地,笔者也曾几度前往参访,但其地理形势,是无法产生出如许之多的良田,养育如此之众的人口的,毕竟除富氏之外,还有刘氏也是世代右族,而除富氏、刘氏之外,就别无右族了?

家谱、族谱编纂在追溯世系方面,简直可以说愈后愈乱;刘氏族谱,也同样多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世居南田的刘基第二十世裔孙,师从经学大师孙诒让,又曾东渡日本与陈叔通、胡汉民、汪精卫、沈钧儒等同学于日本法政大学,且担任留日浙籍学生总干事,后相继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入民国后担任过任松阳、鄞县、宜兴等县知事及《浙江通志稿》副总编辑的一代宿儒刘耀东(1877—1951)先生,1927年农历二月十七日拜谒浚登公刘濠墓时,发现“袭伯公、瑾公附类于次,翁仲石兽规制隆盛,惟公瑾公墓碑书曰‘明开国文臣刘公墓’,浚登公墓碑书曰‘宋翰林掌书掌阁刘公墓’”,认为“殊不解当时何以疏忽若此”。又说:“先文成公之考墓,乾隆旧谱云为武阳天葬坟,祖墓则云葬八都夹上。今谱载天葬坟为文成祖墓,夹上为文成考墓。究不知何所据而更改也。”(刘耀东《疚庼日记》)碑刻文物尚且如此,谱录文献之乖讹更可想见了。

当然,我们质疑刘基先世谱系,并不是简单为了要推翻重建,不过指出事实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丝毫不减损刘基的事迹和光辉。试想,即便功勋之大如刘延庆、刘光世,其后世声光也无法跟刘基相提并论,从历史文化角度,刘基也有“自我作古”的地位,奈何其后人不自信而勉力追攀世系呢?更重要的是,如刘耀东《南田先生祠堂碑记》所言:“集公自丽水徙南田,自是而后,宋元明清,代有达人,昭著史乘,七百余岁,祠墓世守。”几人能及?及于今日,更是祠墓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更是早已封神,几无人能及!如此,与其拟附先世,何如自我作古!

猜你喜欢

南田刘基刘氏
试谈恽南田没骨花卉画中的写生与赋彩的特点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往顶上跑
后母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刘基的隐与显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
蒲松龄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