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宾礼”及唐人的诗意描述

2022-11-08高建新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明宫万国

高建新

“丝绸之路”的畅通,唐王朝的高度文明以及超越其所处时代的开放和繁盛,吸引了众多的国家、地区前来朝觐、学习。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二年(648),“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元正,元旦,正月初一。此日皇帝接受群臣及各国使节的朝贺,礼仪隆重,其中有“宾礼”一项,专门用于接待各国君长及使节。《新唐书·礼乐志六》:

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蕃国主来朝,遣使者迎劳。前一日,守宫设次于馆门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国服,立于东阶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从者执束帛立于其南。有司出门,西面曰:“敢请事。”使者曰:“奉制劳某主。”(称其国名。)有司入告,蕃主迎于门外之东,西面再拜,俱入。使者先升,立于西阶上,执束帛者从升,立于其北,俱东向。蕃主乃升,立于东阶上,西面。使者执币曰:“有制。”蕃主将下拜,使者曰:“有后制,无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

“宾礼”,古代五礼之一,为国际间交往的一种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唐朝的“宾礼”包括“蕃国主来朝”“蕃主奉见”“宴蕃国主及其使”等一系列仪式,各国君长穿着自己国家的礼服,在司仪的带领下拾级而上,依次进入朝堂。孰先孰后,何时说什么话怎么说,站在西东南北哪个方向,皆有规矩和讲究。朝贺的场面庄严,尽显大国气派。束帛,即捆为一束的五匹帛,作为馈赠的礼物。

作为大唐繁荣的缔造者,被周边少数民族一致尊为“天可汗”的太宗有《正日临朝》一诗,记述的正是路路通华、万国尽向东方的情形: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正日,正月初一。条风,东风;灰律,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灰就会从管内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李元操《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铜浑变春节,玉律动年灰。”苏颋《人日兼立春小园宴》:“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方干《早春》:“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遐赆,来自远方的朝贡之物。未央,未央宫,汉代宫殿,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长安故城内。诗中代指唐宫殿。组练,装备精良的军队。遐荒,偏远之地方。在东风和畅、天地祥和的春日,太宗亲临朝廷,接受“百蛮”进贡、“万国”朝贺,渴望实现《礼记·中庸》称颂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天下统一理想,在《重幸武功》一诗中太宗亦说:“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眼前所见冠盖明丽,服章华美,旌旗飞扬,钟鼓喧阗,六军整饬,霜戟映日。朝觐的场面盛大,气魄雄伟,尽显盛世之气象。与《正日临朝》作于同一时期的《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记述的也是这样的盛会,属于“宾礼”中的“宴蕃国主及其使”: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粤余临万国,还惭抚八埏。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春日,立春之日。簉,齐,并排。湛露,《诗经·小雅》篇章,言天子燕诸侯。“广乐奏钧天”,即“钧天广乐”,指盛大之乐,天上的音乐。粤,同“越”,及也。八埏,八方边远之地。太宗在立春日大宴四方宾客,场面隆重。“九夷”“五狄”,说前来朝贺的民族之多;“万国”,说地区、国家之多;“八埏”,说地域之广阔。面对着国家光明的前景,太宗说自己坚守正道,俯身求贤,愿天下一家,和平安宁。太宗的这两首诗可以印证《资治通鉴》有关记载。

太宗文化政策开明,平等地对待周边各民族,创造出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一百年后仍在玄宗朝延续。《旧唐书·回纥传》:“开元中,三纲正,百姓足,四夷八蛮,翕然向化,要荒之外,畏威怀惠。”一生生活在开元、天宝时代的王维有《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盛况: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阊阖,宫门的正门。冕旒,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玉绳,也用作皇帝的代称。凤池,凤凰池,禁苑中池沼,为中书省所在地。佩声,玉佩叮当之声。《魏书·高祖孝文帝纪》:“给尚书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向往东方古老的文明,仰慕唐王朝的繁华,各国使臣通过“丝绸之路”争相进入长安。天刚拂晓,天子已在大明宫接受万国的朝觐,日色映照着仙人承露盘,天子礼服上的绣龙在香烟中浮动。早朝后,把圣旨写在五色纸上,朱服玉佩的中书省官员此刻正忙碌不休。整个早朝场面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唐六典·尚书礼部》:“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朝参,百官上朝参拜君主。杜甫《重过何氏》其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徐铉《和江西萧少卿见寄二首》其一:“老去何妨从笑傲,病来看欲懒朝参。”(《全唐诗》卷七五五)五品以上的京官需每日朝参,包括正月初一的早朝。王建(765—830)曾任秘书丞,从五品上,故有资格朝参,近距离观察在大明宫举办的朝贺仪式,所作《元日早朝》一诗记述了朝贺生动的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宾客云集、仪式庄严的现场: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圣人龙火衣,寝殿开璇扃。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泰阶备雅乐,九奏鸾凤鸣。徘徊庆云中,笙磬寒铮铮。三公再献寿,上帝锡永贞。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诗写正月初一大明宫早朝的隆重庄严的场面。蓬莱,蓬莱宫,即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中三大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宋人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宫室四”:

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南北五里,东西三里。贞观八年(634),置为永安宫。明年(635),改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龙朔三年(663),大加兴造,号曰蓬莱宫。咸亨元年(670)改曰含元宫,寻复大明宫。初,高宗命司农少卿梁孝仁制造此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天晴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在槛内,盖其高爽也。

大明宫在长安城的东北,南面有五个门,正南门称“丹凤门”。丹凤门内当中正殿曰含元殿,武则天改称大明殿。含元殿阶基高平地四十余尺。南去丹凤门四十余步,中间通畅无阻隔,东西广五百步。进入丹凤门向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国家重大典仪、接受外国使臣朝觐都在含元殿举行。崔立之《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李华《含元殿赋》:“‘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乎上京。”“瑶城粉野,琪树森列;玉宇璇阶,云门露阙;天华爽霁,朗日朝彻。赤旗隆庭,朱柱艳月。”含元殿拔地而起,建筑恢宏壮丽,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见证了一个蓬勃兴盛的时代。

王建《元日早朝》诗起首就说“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体现的是一个王朝的底气和自信。大唐帝国礼乐完备,各蕃国赶在正月初一这天来长安朝贺。东方天色未明,朝贺者冠带整齐、剑器威武,已经群候在宫门前了。天子居住的大明宫中的蓬莱宫,此时钟漏声肃肃作响。将军带领禁卫军,持戟在宫城巡逻。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昨晚就布置停当了,手持玉仗的仪仗队仿佛天兵一般威严。皇城灯火通明,照耀龙旗上的日月图案。天子身着绣有红色龙纹的衮衣,寝殿玉饰的门缓缓开启。朝贺的龙楼(含元殿)中紫烟升腾,轻盈行走其中的宫女宛若天上仙女。“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各蕃国使节在安排好的位次上排列成行,所穿的衣服各有特色,耿湋《元日早朝》所谓“环珮声重叠,蛮夷服等差”。“六蕃”,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诗中指各蕃国来长安“朝元正”的使节。“举头”“不识”句形象生动,谓赴会使节张望着含元殿两侧楼阁上的匾额,因不识汉字,不知道宫殿的名称是什么。仪式上,雉尾扇左右张开,蕃国使节满庭蹈舞,表示对大唐天子的敬意。蹈舞,犹舞蹈,是臣下朝贺时对天子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白居易《贺雨》:“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使节朝服上佩戴的金玉相互触碰,发出“锵锵”的响声。含元殿前的三层龙尾道上雅乐齐奏,有如鸾凤和鸣。泰阶,三台星,共有六颗,两两排列如阶梯,比喻三层龙尾道。此时天上五彩祥云飘动,笙与磬声音清脆。朝廷重臣开始献寿,天子赐以“永贞”,亦即长享正命。天亮后告知四方,万国共享太平。群后,四方诸侯及九州牧伯。

王建这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将唐王朝的朝贺场面写得细致具体,是了解蕃国使节来长安朝贺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献。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声教,声威教化。四海,四海之内,指四邻各族的居住之地。《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唐王朝声望遍及四海,万国争相执玉来朝的盛况甚至超过了当年大禹的涂山盟会。元日朝贺是国家最重要的典仪之一,躬逢其盛的诗人多留有诗作。代宗朝的章八元有《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一诗,描绘笼罩在一片神秘氛围中的朝贺场面,仿佛仙人下凡一般:

万国来朝岁,千年觐圣君。辇迎仙仗出,扇匝御香焚。俯对朝容近,先知曙色分。冕旒开处见,钟磬合时闻。影动承朝日,花攒似庆云。

朝岁,正月初一的朝贺。朝容,指朝贺仪式。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礼备朝容,乐阕夕宴。”庆云,五色云,祥云。万邦前来,朝觐千年一出的圣德君王。在仪仗队的护卫下,迎出玉辇中的大唐皇帝;巨大的羽扇四围,香烟在空气中缭绕。面对眼前庄严的朝贺仪式,知道天色开始明亮。就在大唐皇帝礼冠前后的玉串开合摇曳之时,钟磬响起,声闻四方。仪式上光影浮动,承接着初升的太阳;花队聚拢,仿佛天边飘动的祥云。殷尧藩《早朝》一诗亦可参看:

曙钟催入紫宸朝,列炬流虹映绛绡。天近鳌头花簇杖,风低豹尾乐鸣韶。衣冠一变无夷俗,律令重颁有正条。昨日钟山甘露降,玻璃满赐出宫瓢。

天色微明,一排排火炬如彩虹般映照着红色的绡绢,天子在紫宸殿朝见群臣及藩国使者。云天下石鳌头旁花队拥簇,韶乐声里风正吹动着绘有豹文的画旗。只要接受文明的洗礼,就没有夷夏之分;新颁布的律令条条典正,可以实施。昨日山中甘露般的春雨及时,天气潮润,玻璃盏中盛满了皇帝赏赐的美酒。鳌头,皇宫大殿石阶刻的大鳌的头。豹尾,旗上画的豹文。韶,韶乐,传说为舜所作,是天下和美之乐。衣冠,借指礼教、斯文。宫瓢,帝王宫中用的酒器。罗邺《岁仗》一诗借朝贺表达了天下和平、重视人才的愿望:

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春排北极迎仙驭,日捧南山入寿杯。歌舜薰风铿剑佩,祝尧嘉气霭楼台。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材。

岁仗,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与“朝元”同义。玉帛,指万国执玉帛前来朝觐,愿与唐王朝友好交往。鸡人,报时、警夜之官。五门,古代宫廷自外而内设有五门,泛指宫城之门。“春排”“日捧”句,谓天地同庆。北极,北方边远之处。“歌舜”“祝尧”句,希望普天如尧舜时代。薰风,和风;嘉气,瑞气。“四海车书共”,四海车子的轨辙相同,所用文字一致,不再有交通与交流的阻碍,借指天下统一。萧曹,汉高祖功臣萧何、曹参的合称。张祜《元日仗》一诗则从大处落笔,概括地描述了元日朝贺的盛况:

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

元日仗,与“岁仗”同义。“同轨”,指“车同轨,书同文”,谓天下统一。耿湋《元日早朝》:“渥泽千年圣,车书四海家。”上皇,太上皇的简称。文武千官齐在,仪仗队肃正庄严;无论路途远近,万国前来朝贺,祝愿大唐太平祥和。上皇亲临含元殿之时,丹凤门大开,面对的是朗朗晴空中的太阳。

向达先生说:“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叙言》)唐王朝的强大来自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吸收融化,来自开放的胸襟及平等的对外交流:“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张衮《梁郊祀乐章·庆休》)“千年圣主应昌期,万国淳风王化基。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其四)“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唐玄宗《赐新罗王》)“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耿湋《送归中丞使新罗》)唐王朝的高度文明影响了世界,其超越时代的开放和繁盛又吸引了众多的国家、地区前来朝觐、学习。在“丝绸之路”的拓展与延伸中,唐朝听到了世界的声音,看到了世界的形象,世界也听到了唐朝的声音,看到了唐朝的形象,中华文明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猜你喜欢

大明宫万国
国产碳离子系统治疗时长优化探讨
走在大明宫
西安印象
咏月
漫步大明宫
从“天下”走向“万国”: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
浅谈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化
万国鹏:跟着梦想的方向去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