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调查及对策探析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2022-11-08袁永军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学业新生

袁永军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从高中步入大学后,在形式上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新跨越。在高校的校园里,从学习到生活再到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新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新鲜和憧憬。“长大成人”的新生群体在脱离家庭和高中班主任的管教和束缚后,普遍存在着“独闯天下”的心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阅历、认知与现实大学生活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并随之带来诸多不适应。因此,调查分析大学新生阶段的实然困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对促进大学新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实现高中和大学的有机衔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研对象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 级全体新生,涵盖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八个专业共745 人。本次调查发出问卷745 份,回收有效问卷737 份,回收率为98.93%。其中,男生为193 人,女生为544 人,比例为1∶2.82;文科生为313 人,理科生为424 人,比例为1∶1.35;农村生源为523 人,城镇生源为214 人,比例为2.44∶1。调查方法主要采取线上问卷形式,以普查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问卷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研分为“专业认知”“学业规划”“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四个模块,具体情况 如下。

(一)调研基础数据

1. 专业认知

本模块共设计了“专业了解程度”“专业满意率”和“转专业意向”三个问题。“专业了解程度”共设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了解三个选项,调查结果占比分别为1.36%、35.96%、62.69%;“专业满意率”方面,受访新生专业总满意率为86.26%,其中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八个专业的满意率分别为89.73%、97.01%、90.32%、91.30%、75.67%、92.06%、77.54%、73.12%;为测定新生专业稳定性而设立的“转专业意向”选项结果显示,117 人有转专业意向,620 人无转专业意向,占比分别为15.88%、84.12%。同时,各专业间转专业意向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的转专业意向率较低,分别为1.49%、1.59%;转专业意向率最高的两个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分别为28.00%和26.47%。

2. 学业规划

本模块共设计了“学业目标”和“在校期间职业规划”两个问题。 “学业目标是否明确”方面,受访新生108 人非常明确且有具体计划,占总体的14.65%;495 人有目标但无计划,占总体的67.16%;另有134 人尚不明确目标,占总体的18.18%。从新生大学四年职业规划的首要选择方面来看,选择最多的是“考研”,共583 人,占总体的79.10%;其次是“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76 人、“企业就业”63 人、自主创业15 人,分别占比10.31%、8.55%、2.04%。

3. 环境适应

大学新生适应性最大的问题是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因此本模块设计的问题选项较多,共七项,涉及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和校园管理三个方面。

从“课堂学习效果”来看,在目前上课状态的三个选项中,受访新生选择“上课状态良好、注意力集中”的有126 人,占总体的17.10%;“正常上课状态,有时犯困”的有487 人,占比最大,为66.10%;“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不能集中”有124 人,占比为12.82%。关于“课堂知识学习情况”,受访新生表示,进入大学后,能够及时消化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的占比为51.29%。在不能及时消化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主要原因中,认为“不适应授课方式”“基础较差”“听课效率差”的学生各占18.94%、15.88%、55.71%。关于上课效率差的主要原因,“疫情原因,位置总是靠后”“社团活动多,精力投入不足”“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的占比分别为18.50%、9.50%、72.00%。

针对“课余活动”一项,新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学习”“玩电脑或手机”“参加社团或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占比分别为35.28%、33.51%、21.57%、9.63%。在问及“是否加入社团以及加入社团的工作状态”时,新生表示目前已加入社团的有594 人,占总体的80.60%;未参加社团的有143 人,占总体的19.40%。加入社团的学生中,工作状态为“充实而又收获”“忙碌但缺乏成就感”“仅参与,无目标”的占比分别为55.72%、28.28%、16.00%。关于“第二课堂活动”,结果显示,学习之外,新生希望举办课外活动类别中,专业发展类、职业规划类、科学创作类、学术类、文艺体育类的占比分别为19.81%、18.45%、10.18%、10.72%、40.84%。

针对“大学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能适应大学管理模式的有684 人,占总体的92.81%;不能适应的有53 人,占总体的7.19%;二者的比例为12.91∶1。对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态度”,新生选择“理解并配合”“有反感心理,基本配合”“不能理解,不想配合”的占比分别为90.43%、8.75%、0.82%。

4. 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关于“同学关系相处情况”,受访新生表示,在与舍友、同学的相处过程中,能“较好地处理舍友与同学关系”的有724 人,占比98.24%;“不能较好地处理舍友与同学关系”的有13 人,占比1.76%。进一步调查“不能较好地处理舍友与同学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人际交往动力”和“与同学性格不合”,占比分别为81.55%、10.43%、8.02%。在“个人心理健康关注度”方面,结果显示,有636 人表示关注自己心理健康,占比为86.30%;有101 人没有关注过,占比为13.70%。在“个人情绪控制和调整”选项,受访新生表示,有687 人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占比93.22%;有50 人认为不能,占比6.78%,二者比例为13.74∶1。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新生专业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满意度”选项,受访新生的总满意度为86.26%,八个专业中有四个专业高于90%,满意度最高的为会计学专业,为97.01%,专业满意度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满意度分别为73.12%、75.67%、77.54%。“专业了解程度”选项,选择“非常了解”占比仅为1.36%,“不了解”占比高达62.69%。“转专业意向”选项,有117 人转专业意向,占比为15.88%,其中农林经济管理转专业意向率最高,为28.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受访新生对于专业的满意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专业的总体了解程度显著偏低。同时,部分专业的转专业意向率偏高,这与高校在新生入学前的专业宣传和入校后的专业教育缺陷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生专业认知的偏差。

2. 新生学业规划意识和校园环境适应能力较为薄弱

针对新生学业目标的调查中,仅14.65%的学生目标明确,这充分说明新生学业规划意识的淡薄与缺乏。从新生职业规划的首要选择来看,选择最多的是“考研”,占总体的79.10%;其次是“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企业就业”“自主创业”。选择考研的新生占据了职业规划意向的主体,这虽然与当前形势下就业困难有必然的联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生多维度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在新生学业进展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课状态”中“正常上课、有时犯困”的有487 人,占比最大,为66.10%;“不能及时消化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的占比为48.71%。由此可见,新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不够及时、迅速,在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 新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情绪调控需要关注

调查数据显示,93%以上的新生“人际关系”和“情绪调整”均为良好以上,但个人心理健康关注度却低于90%,“两高一低”的结果应引起学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心理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入学后所处环境的显著变化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心理波动,可能会因为对大学的期望超出现实而影响心理平衡,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矛盾。另外,受访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的独生子女,其行为较容易出现自我界定高而社交柔韧度不够等情况,形成外在人际交往问题和内在心理状况互相影响的不良循环。在情绪管理方面,尽管调查结果中有45.6%的学生认为自己“处在快乐与紧张中”,47.5%的学生认为自己“按部就班,较为松弛”,但仍有近7%的学生反映“存在一定的压抑或焦虑”,通过对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环境、能力、认知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三、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招生改革为驱动,强化专业宣传与教育

从2021 年开始,河北等省份高考招生全面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扩大高考招生宣传力度,引导考生多角度了解和深层次熟悉专业,是当前高校提高本科生生源数量与质量的重要目标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宣传教育与引导活动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中,一方面可以组织专业负责人或者任课教师为新生讲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学分设置、专业前景及就业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新生参观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教室、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场所和校史馆等,使其近距离、直观性地了解本专业的软硬件条件和历史沿革,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牢固树立专业兴趣和方向,及时进行合理的学业和专业规划,为高质量完成整个大学学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加大职业规划的引导与组织

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目标的学习、健康成长乃至应对未来就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加强帮助新入学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其在入学后尽早面对现实及未来的就业形势,明确学习及成长目标,以客观的态度步入正确的大学生涯,助力新生同学步入大学后具有良好的开端。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学校应着力关注新生的学业进展和生涯规划,在保障优良学风氛围的基础上,开设学业、职业指导相关课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课堂管理。第一,各高校应结合专业大类招生背景,加大不同专业间的差异化职业指导,既要有理论也要有实践,使新生尽早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第二,大一新生的课程以基础课为主,任课教师应及时做好与新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协助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可行性的学习方案。第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毕业生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做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增强新生的专业认同,不断强化对未来就业的充分认知与切身体会。

(三)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

高校学生社团是凝聚青年学子、培育传承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社团建设是健全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对新入学大学生的引领教育,使他们在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同时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调研结果显示,新生对第二课堂的需求量较大,但对于社团活动较为盲从。因此,各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方面,应秉持以学生需求为本、学生发展为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对新生第二课堂兴趣方向的调研,对接新生具体需求,开展实践效果明显的专业发展类、职业规划类、科创类、学术类、文艺体育类等课外活动,做到内容新颖化、形式多样化,努力构建新生喜闻乐见的“自助餐”式第二课堂组织模式,不断提升新生的综合素养。

(四)以健康成长为目标,推进心理教育与疏导

学习压力、新环境下生活的不适应甚至个人情感问题、复杂的外部环境都有可能转换为新入学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如果忽视这一情况,缺乏有效的调节和疏导,极容易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结合对新生入学心理状况的调研结果,完善和健全新生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新生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学生处、二级学院、辅导员、班级、宿舍等各个层面要各负其责,通过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将育德与育心有机结合。其次,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后结合心理普查,及时建立重点学生档案,持续跟踪关注并做好新生心理问题预防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宿舍长、心理委员的具体职责,引导他们真正发挥宣传、沟通等积极的协助作用。最后,要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通过团体辅导等具体举措,引导新生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应对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五)以朋辈互助为补充,助力良好习惯养成与优化

朋辈互助之前主要用于心理帮扶,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更多领域,比如学业帮扶、思想教育等,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朋辈互助是指年龄相仿的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取长补短。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可选拔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长作为新生兼职班主任,因其与管理的新生在年龄、专业、经历等多方面相近甚至相同,新生更容易与他们直接交流,更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他们听。同时,兼职班主任自身成长的丰富经历也为新生们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潜移默化中让新生们逐渐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再加上辅导员的整体管理,使两者效应相互补充,从而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适应性问题是新生入校后面临的第一道“关卡”,进而影响其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整个大学进程。因此,各高校的学工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三贴近”的工作原则,突出抓好新生的学业规划、职业指导、专业引导等重点内容,解决适应期内疑惑、迷茫、焦虑等现实问题,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学业新生
艰苦的学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