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运用音乐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2022-11-08王莺然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旋律古诗词音乐

王莺然

(南京市雨花台区一中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发展孕育了灿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先秦散文、汉代辞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是其中的精华与经典,“唐诗宋词元曲”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识,“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为全面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作品都是精选的经典。要学好语文、增强文学素养,首先应该学好中国古诗词,找到中国文化的“根”。

一、运用音乐教学学习、掌握古诗词的可行性

(一)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需求

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主要是背诵、默写,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对诗人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境往往无法感同身受。如果仅将古诗词作为课程的必修内容,而忽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尊重和传承,长此以往,会让小学生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因此,我们应从小学阶段开始,与时俱进,创新和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易接受、易理解、易记忆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音乐课以生动、具有活力的氛围吸引着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成为小学生们喜爱、乐于学习的科目,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通过音乐将融合了作者情感、意境的古诗词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遵循音乐教学原则的要求

音乐教学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文化四个领域,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整体。音乐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要借助音乐这根主线,搭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尤其应该构建音乐与文学的桥梁,探索运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这也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音乐课程“文化传承价值”的要求,即用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小学生理解、尊重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让音乐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

(三)增强小学生文化记忆的作用

语文课中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字认知,尽管可以通过语言来朗诵,但最终确定记忆与否的标准是通过试卷用文字考量的。音乐比文字更善于表达感情,因为音乐有丰富的声调,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以及不同音色表达不同的情感。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是一种重要的助忆手段,配上音乐的词句是最容易被记住的。运用音乐来学习古诗词,符合《礼记·乐记》里“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的观点,能帮助小学生记忆并背诵古诗词。

(四)有《新学堂歌》的成功典范效应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从2004 年至今,为《春晓》《明日歌》《相思》《咏鹅》《长歌行》《静夜思》等50 首经典古诗词和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成就了今天的《新学堂歌》。每首歌都浅显易学、朗朗上口,既可以成为孩子们古诗词启蒙教育的传唱歌曲,也呼应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和心声。古词新曲的《新学堂歌》,伴随着孩童稚嫩而纯真的咏唱,为经典古诗词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形式、新的气息,既满足了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感,也印证了音乐的力量,为音乐教学与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结合提供了范例。

二、运用音乐教学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式

(一)以音乐的旋律助力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

诗词创作源于诗人情感的激发,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诗人的情感和生平,但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情感。如《游子吟》,为唐朝诗人孟郊所作。诗人坎坷半生后看到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想到其一生操劳养育,无以报答,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歌颂母爱的《游子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作。这首诗可作为小学阶段音乐与古诗词结合教学的一个绝佳案例。

首先,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旋律与古诗词的融合。《游子吟》结构为一段体、2/4 拍,F 大调,歌曲旋律温柔、委婉。演唱时,第一、第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第三、第四乐句旋律有起伏,演唱时要求情绪饱满,以体现心中无限感激,“谁言寸草心”旋律的不同细节处理,就像游子在动情地倾诉。其次,教师介绍歌词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文字美。最后,采用听、看、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味诗中的情感。音乐教师以《游子吟》旋律为背景音乐进行情绪渲染铺垫,播放妈妈与孩子日常生活点滴、妈妈缝衣服的情景幻灯片,并让学生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全面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场景代入感,让学生理解诗人对母亲的情感。

(二)以学唱《新学堂歌》方式作为延展学习古诗词的有益补充

《新学堂歌》包含50 首经典古诗词和传统文化典范诗文歌曲,其中半数以上被语文教材所收录,如《古朗月行》(节选)、《静夜思》、《三字经》、《赋得古原草送别》、《村居》、《清明》、《出塞》、《枫桥夜泊》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且易学易唱,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音乐老师可以在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进度的同时,配合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教学,同步学唱,帮助小学生记忆、背诵古诗词。部分《新学堂歌》还可以进行延伸教学,如《枫桥夜泊》可以和《涛声依旧》的歌词一起互补学习,“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涛声依旧》中被展开为“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江枫渔火对愁眠”成为“带走一片渔火,让她温暖我的眼”……古今呼应,让学生感觉渔火有了生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千变 万化。

(三)课堂教唱与互动表演领悟古诗词

二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两只懒乌鸦》的歌曲,旋律生动、活泼。笔者选取本学期语文课本中的《咏柳》,为其配上《两只懒乌鸦》旋律,让学生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旋律中,通过演唱及互动的肢体表演,感知杨柳枝的摇曳,不知不觉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笔者曾在“我的编创”教学中,配合本单元的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学习《小儿垂钓》这首诗。运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进行拓展学习,如着重强调乐句开始的四分休止符,让学生在休止符处轻轻一拍,并轻声唱“怕得鱼惊不应人”,感受诗句中稚子生怕问路人把鱼儿吓走的情景,为学生创造了代入感极强的情景,能真切地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四)引导学生为熟曲重配古诗词

音乐老师可以借鉴媒体广告中耳熟能详的歌曲,依照它们的旋律,重新填上合适的古诗词进行吟唱。如歌曲《我们的田野》,其旋律舒缓悠长、沁人心脾,与《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的意境极为相似,具有河水绵延不断的画面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然后再试着以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为底本,将诵读逐渐演变成歌唱,单纯的文字瞬间就有了律动,生出了别样的趣味。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大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可以举一反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韵律的理解。

(五)以音乐元素感知和欣赏古诗词

在小学各年级段的音乐教材中,都有“音乐小书夹”“旋转舞台”“补充歌曲”等课堂延伸教学主题内容,音乐老师可根据相应的主题要求,增加传统古诗词音乐欣赏环节,欣赏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如《但愿人长久》《虞美人》等;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视觉感知。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有一期为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马兰花儿童合唱团”孩子演唱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合唱团小成员用歌声演绎出“春染新绿万物生,临别依依道珍重”的思念和不舍,尤为感人。以“视—听”形式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可以弥补音乐课教程中古诗词歌曲占比较少的缺憾。

三、对运用音乐教学提高小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建议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忽略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作用,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音乐教学助力语文古诗词教学机制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文”是主,“乐”是次,音乐老师要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关系,结合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进度,找准契合点,制订详细的协作助学计划。

一是课堂学习时间安排。如学唱《新学堂歌》中收录在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因这部分曲歌属于音乐教程大纲之外的、对学生而言是额外的学习,音乐老师必须在完成音乐课教学大纲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二是学习方式安排。音乐老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特点,采取或添加旋律歌唱、配以节奏吟诵、创编情景剧、拓展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理解古诗词,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三是学习内容安排。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古诗词有百余首之多,音乐老师要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素材,从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和音乐旋律的音节入手,使美学素养教育落在实处。

(二)提升音乐老师的古诗词修养

语言文字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二者可以结合教学,音乐老师的文化修养决定了结合教学的水准。因此,音乐老师一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阅读,掌握古代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二是全面掌握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需学习的古诗词,多向各年级语文老师请教,学会运用分析法剖析古诗词的内容,探讨古诗词的声、调、韵、情,为选择合适的古诗词配以旋律奠定基础;三是多借鉴、学习,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栏目中,可以提供很多素材,增加教师的古诗词储备,拓展教学思路。

(三)大力开展以古诗词为主题的音乐活动

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主题为“古诗词传承”的文艺展演活动,节目题材从歌曲到情景剧皆可。如音乐老师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表演情景剧《悯农》,让学生背上镰刀道具、戴上草帽扮演农夫,模仿农夫在田地里劳作的情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可以选取《新学堂歌》中的曲目,举办年级或班级间古诗词歌曲歌咏比赛,从而提升古诗词的知晓度和传唱度;还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我最喜欢的古诗词配曲”活动,看谁的古诗词配曲可吟唱度最高、最受欢迎。这些人人参与的方式可以扩大古诗词的传唱范围,帮助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

(四)增加音乐拓展教学中的古诗词认知时间

音乐教材中各延伸拓展栏目均限定了主题和要求,在完成大纲要求后,音乐老师应利用各栏目,增加带领学生拓展学习古诗词的时间。一是在“音乐湖”“音乐小书夹”等栏目下增加欣赏具有古诗词元素歌曲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诗词,实现量的拓展;二是在“补充歌曲”栏目下增加《新学堂歌》曲目的学唱时间,实现50 首歌曲能在小学阶段达到熟练传唱的程度;三是在“我的编创”“旋转舞台”“配乐故事”栏目下增加古诗词音乐教学的互动时间,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用心、眼、耳、手、脚全身心地感受古诗词。

四、结语

中国传统古诗词浩如烟海、璀璨生辉,印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断地传承下去,是时代赋予老师的责任。诗词是所有文学体裁中音乐性最强的,音节和韵是诗词必不可少的元素,这就为音乐老师以音乐教学的形式配合语文古诗词学习提供了可能和抓手。同时,审美教育又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又具备感染人和陶冶人的教育功能,能愉悦人感官的,以音乐为最,这又为音乐教学如何配合语文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希望通过“诗—乐”各种形式的结合,将古诗词中复杂的情感用音乐旋律表达出来,让学生们走进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并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有一位音乐老师说过,“经过音乐的学习,对自然、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是沁在灵魂里的”。笔者也希望通过音乐与古诗词结合的教学,能让学生们永远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旋律古诗词音乐
春天的旋律
踏青古诗词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