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对策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广西思政

庄 莉 吴 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思政课要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广西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构成比较多元化。当前大学生大多为“00后”,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在多元文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积极肯定了实践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并对思政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如何更好地探索新型实践形式,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协同教育功能,是摆在广西地区高校思政课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应用的价值

“‘行走课堂’作为社会实践教学的一种,是指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这个 大‘课堂’能够赋予自己的东西,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学马”“信马”,必须将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在实践中汲取养分,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言马”“爱马”。 在广西高校思政课中运用“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能将思政课中的“大道理”融入实践教学中的鲜活“小故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时代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与拓展,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认识国情,从而使思政课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深入地引导,使大学生在鲜活的实践中,强化理想信念,深化爱国情怀,明确社会责任,做到“知行合一”,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受地理位置、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条件较为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上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思想保守、知识面窄、创新能力弱、思维能力较差、自我展现能力不强等方面。相比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广西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外部条件和平台相对较少。思政课通过实践教学,能与其他各门课程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思政课通过开展“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通过实践,逐渐提升大学生在表达、组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安定

由于广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成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文化背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充满着挑战和复杂性。传统的思政课通过理论说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走访、调查、服务等方式获得认知,使思政课变成更加鲜活起来。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通过探索党的百年历史、民族团结故事、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等方式,能进一步加深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继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真正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思政课在实践中变得更有温度和深度。“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缺乏良好的实践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方案和各个实践环节,其自身的实践素养直接关系着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由于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费不足,教师“走出去”参与实践考察和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导致教师的视野不够开阔,在理论基础上指导实践的技能有所欠缺,缺乏良好的实践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应“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思政课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广,思政课教师要用更为宽广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

(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和实践性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但当前广西地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整体性不强,存在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两张皮”现象。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大纲停留于表面,在实践教学学分的设置上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的五门必修课程之间逻辑严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各所侧重,在布置实践教学任务时应有所差异。由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整体部署和统一规划,五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各门课程教研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出现主题相近甚至重合的现象,或是实践教学主题脱离理论课堂,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一些思政课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在设置实践教学主题时思想比较保守,形式单一,大都以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为主,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小,容易使学生对实践教学任务失去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面不高,主体性地位未得到体现,在以小组形式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同学“搭便车”的现象。

(三)实践教学的考评制度单一

考评制度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是教师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创造性,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理念应与时俱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广西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理念较为保守。如考评方式单一,学生少有自主权,考评中仅有教师评分作为唯一的依据,缺乏“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参与,也没有实践单位的协同评价,导致考评结果比较片面化,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考评内容上,部分高校仅重视学生的实践报告,而忽略了学生参与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思想的变化等方面,学生缺乏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示、答辩或汇报的机会,容易使学生将更多精力花在撰写调研报告而非实践过程上,脱离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在考评结果上,大部分高校都只是将实践教学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缺乏一定的激励制度,因而学生大都也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对,提交完实践报告就意味着整个实践过程的结束,缺乏对实践教学育人作用的巩固和延续。

三、“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对策

(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育人的效果,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注重实践素养的提升。“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因此,要真正践行“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鼓励教师参加理论培训,更新教师的思维和理念。民族地区高校本身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与外校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是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重要方式。高校也可邀请知名专家通过开展线上讲座的方式,专门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行培训。在广西地区高校中,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的多以青年教师为主,骨干教师及高职称教师参加比例偏少。高校应鼓励骨干教师、高职称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建立培训体制机制。除了理论培训,高校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类的培训,如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全国各地研修班的社会实践涵盖了丰富的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广西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加此类培训,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体验实践教学的精髓,从而将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另外,高校要发掘和利用好本土资源,建立校政企合作基地,引导教师们“走出去”,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感受“行走”的魅力。

(二)建立“行走课堂”实践教学基地

在“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需要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支撑。广西高校要整合地区的优质资源,建立“行走课堂”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廉洁教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主题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广西地区各类教学资源都十分丰富,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目前约有84个县被列为革命老区,每一个革命老区都蕴含着丰富、鲜活的革命故事。高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如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广西革命纪念馆、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等,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实践教学,讲好广西的革命故事,使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参观走访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广西拥有丰富的壮族文化资源,该地区壮族人口众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壮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勤劳、勇敢、团结等因素思政资源,思政课将壮族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学,更具亲切感,更贴近学生,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可建立民族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运用好广西民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壮族文化保存完整的村落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高校还可积极与当地法院、消防、社区、企业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以参与、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知行合一。

(三)构建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广西地区部分高校已经将思政课中的实践教学单独开设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更便于根据每个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主题的实践课程。学院可组建实践课教师团队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学分认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以爱国主义、廉洁教育、“四个自信”、社会责任等内容为主题的实践模块,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使思政课变得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大一年级设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开展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活动、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重走红军路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大二年级设置廉洁教育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参观走访高校附近的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廉洁的品质;大三年级设置“四个自信”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参观走访新时代村庄、工业产业园、民族文化博物馆等为主,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感受国家的迅速发展,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四年级设置社会责任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参观能源环保企业、抗击疫情志愿服务、走访乡村振兴示范村、关爱特殊人群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制订多元化考评制度

在“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保障方面,需要教师制订多元化的考评制度,不断丰富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实践任务量与完成效果、实践价值与社会影响、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评队伍方面,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传统的教师一人评定变为多方面评定。将教师、实践单位、学生、团队成员纳入考评队伍,不同主体的评定分数按照适当的比例列入最终实践成绩,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的协作。在考评内容上,重视对实践过程的考评,高校可设计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手册,通过实践教学手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多方位体现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高校可将其与实践成果汇报展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结合起来综合考评,也便于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对于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作品,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成果汇报纳入考评,起到激励作用。在考评结果上,通过评选优秀实践作品进行展览、颁发证书等方式给予学生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鼓励学生结合新媒体技术,将实践过程和作品制作成短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让实践教学不单单停留在完成考评上,更发挥其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让大学生关注社会和国情,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思政课的魅力,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铸牢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广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