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2022-11-08高丽
高 丽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4)
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贯穿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期,红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无畏牺牲、艰苦奋斗、开创革新等伟大红色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学习和继承。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色文化也就此产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胜利,红色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但是其主流精神没有改变。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优秀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和时代精神(奥运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甘肃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大学生通过讲述甘肃本地的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参观红色革命遗迹等,可以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思政课堂将本地的优秀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资源与所授课程合理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再现那段让人难忘的历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学生在课堂聆听红色故事、在影院观看红色革命影片、在纪念馆和革命遗址瞻仰红色革命文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百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就在于我们有伟大的理想,理想照耀着中国,照耀着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奋勇向前。“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在灌浆期干旱或者多雨就会造成这一季的庄稼收成不好,大学生在他们的“灌浆期”没有及时“灌浆”就会造成大学生荒废学业。因此,先要让大学生“补钙”“灌浆”,补足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我党的历史、革命、建设和改革密不可分,学习红色文化,了解党的历史、国家的发展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心中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脚下有坚定有力的步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奋勇向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伟大的成就。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当代价值,通过思政课把这种历史使命传递给当代大学生,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切实做到将爱国主义情感、强国意识转化为报国行动。
(三)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而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先进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了如何利用中国红色文化培养时代新人的方向。新时期的年轻人是弘扬和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主体力量,大学是研究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单位,要用好大学思政课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传承好中国的红色血脉,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把甘肃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者们的英雄事迹、当代时代楷模的事迹等生动地展现出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一股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风气,起到传承和弘扬甘肃红色文化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发挥文化的巨大力量,就要充分坚持文化自信。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就要弘扬中国文化,而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程更有效地研究红色文化,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
第一,教学形式单一。由于高校思政课所讲授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红色文化所呈现的事件毕竟属于历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从老师话语中去感受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的壮烈的革命场面,加上教师教学手段不够丰富,造成大学生在思政课上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抬头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思政课老师采取了传统的以基础理论知识点灌输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法,师生间缺乏互动,而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无法充分调动他们学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实践教学少。在实践教学环节,老师组织学生实地参加社会调查,其调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将合影拍照作为“重点任务”,很难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一些院校实践课程仍局限于瞻仰革命圣地、游览革命旧址等传统方式,由于此类教学活动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与要求、整体设计感也不高,再加上学生数量众多,工作人员流水式的讲解,很难给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导致了中国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第三,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多。新传媒科技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大学思政课的教育手段(如智慧树、学习强国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们对新兴传媒技术的运用较为欠缺,也有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未能做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导致课堂教学手段陈旧、课堂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二)高校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第一,某些学校不是特别重视红色文化。有的学校即使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红色文化展览、参观革命遗址等)来宣传红色文化,但由于此类活动通常采用了“一阵风”的方式,学生往往仅为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参与,导致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的成效并不理想。目前,把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设施建设(如革命伟人的雕像、重要的革命事件场景等)中去的也不多。
第二,高校和地方合作建立的红色文化基地相对较少。部分地方实际存在的有关部门和学校共同建设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数量并不多,有限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众多的学校数量之间产生了很大反差,再加上地方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交流也不够畅通,基地并不能够完全适应本地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需要。虽然部分院校和地方有关部门联合设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但不甚符合学校思政课的内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所设计的教育实践性教学活动也缺乏新意,没有全面发掘地方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教育成效也不够理想。
(三)对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研究
第一,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分布广泛。除了有大量革命斗争遗址遗物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包含了大量革命理论、诗词绘画等精神形式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大省之一,具有标志性的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会师地—会宁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南梁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西路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同时,还产生了以石油工人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精神、以庄浪梯田为代表的庄浪精神、以古浪刘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精神等。
第二,甘肃的这些红色资源仍待深度挖掘研究。目前,当地高校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缘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对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合作交流,在高校思政课融入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的育人效果。但是尚有不少问题存在。一方面,大多数高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对于一些地理位置较偏远的革命遗址、纪念馆(如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南梁革命遗址)等,由于路程和安全因素的制约,高校很少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人数众多,实现全员参观可能性也不大,这也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在挖掘本土红色文化方面创新性不够,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融入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没有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应有的价值,所开发出的内容无法很好地与当前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融入思政课当中去,不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影响了思政课育人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一)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第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应突出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本课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思想上的转变。要达到思政课育人的目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需要,并进一步探索“认知—认同—实践”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强化课外实践教学要点。大学思政课尤其特殊,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教学。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重温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例如,可以借助甘肃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感受红色精神,让大学生深入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爱国情感与担当精神。
第三,可以借助新媒体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最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大规模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适应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丰富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强国、智慧树等学习软件来进行网上教学,也可以开展网络直播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设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宣传红色文化,形成“课堂+互联网”的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育人效果。
(二)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第一,高校可以借助当地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建设有代表性的雕像等建筑物,将红色文化精神通过校园的标志性建筑物呈现出来。比如,红色建筑物、红色文化知识长廊、典型革命人物雕像等。通过实物展示让大学生直观感受红色文化。
第二,高校可以在重大节庆日张贴红色绘画展板、悬挂红色文化宣传条幅、举办校园红色文化展览、举办红色歌曲比赛、编排红色节目、观看红色影视剧(如《西路军》《八步沙》)等来宣传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启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第三,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革命老兵等举办红色文化专题讲座,通过追踪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阐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回顾当年的革命历史事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三)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
第一,建立甘肃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教师按照思政课程分门别类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思政课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根据讲课的需要提取所需资料,并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库,使它成为教师们提取上课素材的大宝库。
第二,学校要强化与甘肃本地红色文化保护基地、单位、机构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力度,尽可能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开宣传,确保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了解甘肃红色文化。与甘肃本地红色文化单位的合作,能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更多更生动的案例,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极大作用。同时,高校教师还要注重与红色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找到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结合点,将其融入教案、讲稿和课件中去,力求在课程教学中凸显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掘甘肃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必须整合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建立有效的传播和保障机制,做实具有地方历史人文特点的实践性课程建设,为大学思政课开设实践课程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非常有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甘肃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本地红色文化,学习本地红色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强大中国的历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之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奋斗。